孩子的嫉妒是阶段性的还是持续性的?
每个人都会吃醋,但是成年人可以有效的悄悄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孩子却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虽然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放任不管。如果孩子长期处于消极的、不健康的嫉妒心理体验中,就会演变成人格的一部分。
嫉妒心强的孩子,内心其实很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很多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如何纠正引导孩子的嫉妒心理?
首先,同情
燃烧嫉妒的孩子,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用其他优势折磨自己,比如愤怒、流泪、怨恨、羞耻、自责...
其实嫉妒的孩子是值得同情的,因为孩子的初衷是好的。父母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孩子不嫉妒,让孩子为嫉妒带来的负面情绪找到一个出口。
最好的出口是父母的耳朵。父母要耐心地倾诉孩子的抱怨,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对孩子的苦恼感同身受,接受孩子的真情实感,无论对错。
父母的倾听,不仅能及时宣泄孩子的负面情绪,化解可能的攻击行为,使孩子的情绪平静,还能取得孩子的信任,了解事情的起因,为下一步找到发力的方向。
第二,扩张
同情孩子的烦恼,不等于迁就孩子的缺点。
首先,扩大孩子的容量,父母得到一个慷慨的例子。在生活和工作中,父母也会遇到不如别人的时候。这个时候,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就是孩子的活教材。太小家子气不去说别人的错,不去挑自己的毛病的父母,会让孩子宽广的心胸变得狭隘;心胸宽广的父母,“见贤思齐焉,见贤而自省。”当孩子失明时,他狭隘的思想变得更加宽广。
其次,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要看到光明的一面。为什么你是最棒的?为什么好东西一定要属于你?这样做的目的不是破坏孩子追求卓越的精神,而是打磨孩子的自我主义,让孩子知道追求卓越的过程是美好的,实现了就更好了,应该义无反顾的接受。
第三,正视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孩子一定要学会面对自己。
在自我意识方面,很多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一味的表扬孩子,满足孩子的好胜心,让孩子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当有人说自己不好的时候,孩子很难接受。
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伸出一双手,告诉孩子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有长有长,有短有短。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指出自己的优缺点,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强,别人在另一方面强,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
在思维方式上,嫉妒的人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他们总是暴露缺点,损害他人,不正视自己与他人的距离,不努力追赶。这种思维方式只会让你越来越矮。父母要告诉孩子,不如别人并不可耻,只是不正视与优秀的距离,真诚地向优秀的人学习。失去自信和前进的动力是可以的,这是一种逃避和软弱。
第四,升华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好胜的性格和强烈的自尊心。如果你看到别的孩子比自己优秀,你心里一定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就像嫉妒沼泽中的睡莲,通过放大,可以让嫉妒升华为动力。
父母要把孩子的竞争精神引向积极的方向,告诉孩子,想要变得更好,通过贬低别人来让自己显得高大,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光彩的。只有虚心学习,用自己的努力和实践能力赶上别人,才能达到或接近优秀。这样既能保留自己的长处,又能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优秀。
嫉妒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父母把握得当,孩子心中的酸可以转化为生活中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