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益智游戏或玩具?
六个博客,一个给陆博。两人相争,各得六枚,故称六伯。胜负的关键在于扔和捡,很偶然。双方根据各自的牙齿下象棋。
李益《杂歌·汉宫少年游》写道:“分曹柳波而速投,以笑迎乐。”“分曹”就是“分曹”。玩柳博的时候,我笑,我闹,很热闹。
还有六首唐诗提到柳博:
李白《相和歌辞胡萌行》中写道:“有时六博客快强心,大喊大叫绕床三转。”
李白《梁园之歌》写道:“唤五白行六博,与曹共饮美酒。”
李白《送侄儿郑观参军三首》中有一首写道:“六圩争好奖,金盘掷万人。”
韩愈《寄魂师》写道:“六伯掷,吕霄转。”到达目的地的棋子叫“猫头鹰棋”。
柳波戏自夏朝开始就在宫中流行,到了宋代就不多见了。
柳博的出现比中国的象棋要早得多。春秋时期就有,战国时期相当流行。楚辞《招魂》有云:“六识,曹操并驾齐驱,道更压。”反映出战国前后荆楚地区已流行柳波棋。《史记·苏秦列传》在描述齐国都城临淄的繁华时,也提到当地很多人斗鸡走狗,打六部落格,蹴鞠。这些记述表明,六部落格的游戏在当时相当流行。
葛洪,阿津人,曾在《西京杂记》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许伯昌,安陵人,善禄伯,善塞婴儿,常居宅中。”与此同时。徐伯昌自创了一套刘伯棋的棋式,让“三夫之子皆诵之”。后来,他又写了《六景波》,代代相传。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时民间对博戏的偏爱,以至于连首都周围的孩子都能流利地唱六种博戏。《刘波经》的出现是汉代刘波游戏发展的又一佐证。
西洋双陆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曾经很流行。据文献记载,双陆起源于天竺,即古印度,曹魏初年传入中国,南北朝、隋唐至宋元时期兴盛。
隋朝以前的史籍中,很少谈及二元土地,直到唐代才有较多记载。在日本,有一本书叫《双地的宝藏银行》,里面简单描述了双地的玩法。日本的双地是唐朝传入的,所以它的格式和下棋方法完全是照搬唐朝的。书上说,一套五子棋主要包括一个棋盘、15黑白棋子和两个骰子。棋盘上刻有12竖线。骰子是六面体,分别刻有一到六的数值。玩的时候,先掷出两个骰子,骰子顶端显示的数值是多少,然后移动几步。最先将自己的15枚棋子放入最后六条分数线的人将赢得比赛。这种棋类游戏,因其进退幅度大,胜负转换容易,而具有趣味性和偶然性。五子棋的玩法很多,形状也不一样。根据宋代洪尊所著《谱爽》一书,土地可分为北地、广州地、大食地、真蜡地、日地。
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一件镶嵌珍珠母的土地局,长28厘米,高7.8厘米。情境中,沿长边中央有一个月牙形的“门”,左右各有六个镶有珍珠母的读书眼,局中央有两条纵横的网格线,形成三个空间,其中珍珠母镶有云、花、鸟。
到了宋代,对偶地在全国更加流行。那时,在餐馆和茶馆里,经常有两条腿的桌子,供人们一边喝茶一边下棋。1974年,辽宁省法库县野猫台7号辽墓出土一对步步高棋具。其棋盘长52.8厘米,宽25.4厘米,左右长边用骨块嵌有12个圆形“路”字招牌和一个月牙形“门”字招牌。棋子尖平底,中间有腰,高4.6厘米,底径2.5厘米。有30块* * *,一半黑一半白。两个骰子出土时已经烂了。
在元代,双鹿是一种“才子”棋艺,多为文人雅士和风流子弟所喜爱。明清时期,双鹿还流行于上层贵族和贵妇之中。但由于象棋的盛行,在中国古代流行了两千多年的棋类游戏“双鹿”逐渐不流行,最终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