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绝绝子,我是说家人」这样的网络抽象新词?
然而这背后的本质问题应该是亚文化之争。每个人都想传播他们的文化。但是作为一个十几年的亚文化爱好者,我其实觉得这样不好。亚文化一旦普及,一切都变了。有时候,这种争执只是人们以亚文化为由进行的虚拟社会斗争的一部分。
因为没有说亚文化和亚文化要互相吞并,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有人想吞并,而这是个体的盲目展示,不是真正喜欢亚文化的人的行为。
所以所谓的人气主要看一个人如何定义圈子。虽然文化上的互动很容易发生,但一般只是表面上的,并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都喜欢。因为“抽象”不从属于acgn。
但是真的,我不喜欢粉丝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虽然我没有进入这两个圈子,但是基于自己的爱好,我确实明白一件事,就是说亚文化传播的越广,你的圈子里每个人能欣赏的东西就越少。所以,真正的粉丝不应该因为各种“赢”的行为而高兴,只是因为圈子质量可能比以前差了.....唉。
我都快无语了。
经过“YYDS”、“蚌埠”、“蓝瘦香菇”、“汗豆”等网络用语的反复轰炸,我以为自己已经对类似的语梗产生了抗体。就算你用扩音器24小时高强度播放,我大概也只会留下一句“没办法,没办法,就这样?”以毒攻毒。
但是我错了。就像能融化猛男的往往不是火焰而是猫,能破警的往往不是阴阳,而是当你想在某件事上反击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发火。
比如最近很多人都在说的“绝绝子”就是这样的梗。它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加强版的“绝对”语气,用来夸自己喜欢的东西。
但却让无数人身体不适,血压飙升。明明是个正面词,却很做作,像中文又不像中文,有一种无法解释的陌生感。
我该如何描述这个词对我造成的伤害?大概就像你打完球买了不冷不气的可乐,蚂蚁在休息的时候刚从后面爬出来,游戏通关离解锁只差一个成就。忍可以过去,但只是让你不开心。
你害怕回避它,却发现它像电影《黑衣人》里的外星生物,早已插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买个奶茶,邻桌的小姐姐直呼味道绝对独特;刷新闻,《偶像》粉丝大呼giegie盛世;逃回二次元,绝望地发现平日里不吃人间烟火的阿宅有人已经被绝子毒死了。
你怀疑自己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挣扎着想要逃脱,却做不到像泥潭里的葫芦。你只能看着它一步步蚕食你的朋友,网友,甚至是亲戚朋友,直到把你最后的反抗意志驱逐出去。
你惊恐地发现,绝觉子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它能包容一切烂梗,去其精华取其糟粕,把一本极其正常的日记拧成克苏鲁圣经。至少在这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一本游记在冥界可以这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对于“不,就是这样”“汗大豆”这样的怪话,无害的绝子对网友的伤害更大。虽然不具有攻击性,但在各种场合都能给人带来不适。
随着“绝绝子”梗的滥用,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表达对它的反感。前LOL职业选手的电棍揭竿而起,在直播中公然说只有nt一个人晋级决赛。
知乎相关问题,讽刺觉子的回答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上万的赞同。
如果有人在评论区刷下来,迎接他的将是一场风暴。
其实在最近的网络新词中,绝觉子是比较正面的一个。很多人讨厌它,可能是因为它最早流行的区域与主流和住宅圈有很大的距离。
关于绝大多数的起源,网上的信息并不完全一致。其中,公认的有百度乡村天后吧(Taylor Swift)的古早梗。帖子之前,酒吧老板的“七匹马”是一个伪装成女人骗钱的陌生男人。他说话喜欢在句尾加一个“子”字,后来学了他的口头禅来讽刺马七马本人。
昔日的老梗在综艺《青春有你2》播出后再度走红。微博中的粉丝喜欢将球员的名字缩写为“XX子”,以表达他们的热情赞赏和喜爱。
我怀疑他们圈子里类似的表达并不少见,也只适合粉丝自娱自乐,却莫名其妙地出了圈子,同时渗透到主流和亚文化圈的多个领域。
这就像激怒ACG圈内的肖恩·肖坤。本来大家都是退避三舍,眼不见心不烦,你突然举报我网站被封,给我发律师函,那就别怪我磨刀不误砍柴工了。
另一方面,绝绝子这个词本身就代表了一个很多人讨厌却无力抵抗的现状——形容词“通胀”可能比房价来得更猛烈。
没穿上之前,帅哥美女还是自吹自擂的话,傻子才是骂人的话。但是现在呢?逛商场大家都很帅很漂亮,后者甚至会被怀疑是同性恋。
“呵呵”变成了骂人的话。要想表达自己真的被逗乐了,至少要连续打7、8下。
在社区里,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不用说一些抽象的东西来表达;在视频网站的评论区下,喊“爸爸”“妈妈”甚至成了热评的财富密码。
“绝绝子”的出现,可能也是一种前进的必然性。当用来表示感叹的“牛逼”一词被“卧槽冰”所取代,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绝对”一词,有朝一日可能会因为意义的弱化而被更夸张、更激烈的新词所取代。
“提前出生”的人似乎也面临着类似的命运。它原本是粉丝用来表达强烈情绪的工具,却在无意中脱离圈子后成为另一群人喜爱的鬼畜素材。但真正火起来的时候,却融入了主流社区,最终变成了网络上人人怀疑的“土包子烂梗”。
其实我有时候会想,和老一辈相比,年轻人的词汇量是不是变得更丰富了?
这似乎是一种降维的对比。比如抽象文化中有一条不成文的铁律——不要把抽象带入生活,网上诅咒孙狗,遇见你好孙戈。时不时有人晒聊天记录,满嘴都是抽象词,让家人朋友一头雾水。刚想炫耀一下,马上就被其他抽象粉喷成小弟了。
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嘴里翻来覆去折腾出来的话,真的比某些大妈的话还弱。他们在网上可能只会用一些老掉牙的表情包,但现实中却可以站在大街上骂骂咧咧两个小时,从八代祖孙,从白云到黑土,从秦始皇到孙悟空,随便构造一个架空的世界观。
毕竟我们很多人都不是那么“爱讨论”。无论是老年颜文字、抽象词还是独特词,都属于不同“互联网部落”之间的某种码字。你是狗迷,在贴吧玩汗大豆;她是明星粉丝,微博里最牛。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未来。
但是,不同部落之间,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空间里,总会有偶然的碰撞和彼此的摩擦。也许我们应该宽容一点,不要刻意去传播,等它自然消亡。与其为自己的健康生气,不如下午三点停下手中的工作,点一杯隔壁的奶茶。
“这款新推出的QQ波波莓果奶茶味道绝对好喝。”
“对不起,请不要独来独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