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册“观察物体”讲稿
讲座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观察到的物体和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和培养空间想象力有重要作用。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位置、左右的知识为基础,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了解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了解轴对称现象,可以正确地找到并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空间的初步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之美,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你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知道了对称现象,就能正确地找到并画出对称轴。
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对称现象,寻找对称轴。
二,口语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场景的创设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基础。新课开始时,通过观察玩具狗,用游戏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做准备。然后设计一个画小狗的场景,让学生徒手画一只小狗。最初他们觉得位置不一样,小狗的形状也不一样。然后通过设计分发礼物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充分利用形象直观,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对称图形时,通过计算机对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叠的画面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用电脑演示生活中对称的东西,让学生感受对称之美,学会欣赏数学之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用发现法教对称图形时,老师给学习小组发一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折叠并画出一幅图,在观察和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开对称和不对称图形时,引导他们再次观察和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在活动中关注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识,体验探索过程。
第三,理论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仅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也是学生在这门课上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学习知识,发展智慧。因此,在1的教学实例中,设计每个学生画出被观察小狗的形状,并通过动手绘画,亲身感受和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逐渐发展出空间的概念。
2.自主探究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始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创造充足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对称图形时,学生在叠、画、比等活动中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对称图形的特点。
3.观察方法例1观察物体,例2观察对称图形教学,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比如教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老师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一只小狗,然后观察其他学生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老师组织了一次讨论,讨论为什么学生给同一只小狗画不同的形状。这样的安排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又教会了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第四,谈谈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由五个环节完成。
(一)观察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1.让学生猜猜今天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展示玩具狗。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猜一猜,坐在小狗身上的什么地方,可能会看到小狗。
什么的。
这样,教学设计就抓住了儿童爱玩的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复习旧知识,为探索新知识做准备。
3.画一只小狗
让学生坐在座位上,画出他们看到的狗。老师从正面、背面、侧面选择一张小狗的图片,投射学生的作品。
4.质疑理解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它们会画出不同的形状?组织每组学生讨论。
然后汇报结果。最后,导读总结:因为这三位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形状也不同。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整体观察。这时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全面地观察小狗,引导总结出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观察。
6、知识应用
在这种教学中,四个学生坐在四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把看到的东西画出来,然后组织起来质疑原因,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物体。这种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索,理解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
首先,老师通过分发礼物的场景让学生进入探索的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图形。老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然后把它们折叠起来,进行比较,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分类,分组交流。
分类方法报告。当有同学说梳子归一类,老虎、蝴蝶、树叶、瓢虫归一类时,引导全体同学再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是一样的,大小相等。对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认识。
然后计算机在此基础上验证并揭示什么是对称图形。
2、知道对称轴
然后老师通过让学生找一个藏在对称图形中的线友,让学生说出这个线友的名字等一系列活动来认识对称轴。
计算机演示的对称轴
最后老师演示了对称轴。
3.(然后)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的教学,没有老师的提示,直接让学生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体验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展示了一组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供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激发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形状对称的。
(D)创作,在学生感知充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竞赛。
(以上两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本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造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动词 (verb的缩写)摘要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谁能告诉我们你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通过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来学习知识。学生喜学、爱学,使学生从学变为“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