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参加了的竞选

民国14 (1925)年秋,浙江巡抚孙率军以“秋演”为名,攻打江苏巡抚,占领了上海至南京一带。随后,孙又派陈毅的浙军第一师、鲁湘廷第二师沿津浦铁路进攻并占领蚌埠、徐州一带的苏皖地区,任命陈毅为“徐州总司令”(仍任师长),在前线镇守韩庄,镇守山东方向,永不前进。许培根作为陈毅所在师的团长参谋,直接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

当时广东国民革命军已宣誓效忠北伐,在国家配合下,南北革命形势高涨。受此影响,浙江一师部分军官逐渐倾向国民革命,不愿做军阀混战的工具。许等人提拔陈毅,并与国民革命军进行秘密接触。陈毅在部队也做了一些安排。次年春(1926),升任许第四团团长。同年秋,时任浙江巡抚的夏超响应北伐号召,秘密接受国民革命军总指挥部任命为第18军军长,并于65438年6月+10月65438+6月6日宣布“浙江独立”。此时,素有江浙皖赣闽“五省联军总司令”之称的孙,正在江西九江指挥部队抵抗北伐军。我听说夏超已经变了,于是我派宋梅村带领他的部队回到浙江去阻止“夏超独立”。刚刚在松江和嘉兴附近遇到了夏超的浙江保安队。浙江保安队一触即溃,一发不可收拾。10年10月23日,夏超逃回杭,被宋梅村哨兵抓获并杀害。为了缩短战线,集中力量抵抗北伐军入浙,孙命令陈毅放弃徐州,率部回杭接任浙江巡抚。

浙军第一师返回浙江,一部分驻杭州,主力驻绍兴城至上虞五福。许的第四团和师部教导队驻扎在五福。

陈毅出任总督后,主张“浙江自治”,并秘密接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命为第19军军长。不久,孙于某日突然包围省政府,将陈毅抓到南京。同时,驻杭第一师第二步兵团和骑兵营的枪支被没收。第一师司令部、第二团和骑兵营当天徒手过钱塘江,在绍兴集中,整编第二团,补充武器装备,做好战斗准备。

鉴于陈毅老师已被俘,国民革命军第19军番号已无保密必要。浙江第一师于民国16 (1927)、1第一天在绍兴大学举行仪式,宣布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并立陈毅为远道司令。在陈怡归队之前,石多代理。石铎随后将军队整编为两个师:原第一旅旅长石铎为第十九军第一师师长,统率第一、二团;原第二旅旅长于宪文为十九军第二师师长,统率原第三、第四团(团长仍为许)。而且以余显文为前敌总司令(因为石多离开部队不久),原特种兵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新宪兵营由军区直接管辖,各师根据战争需要随时准备参战。

同年,65438年6月8日,孙军第十三师、段成泽渡过钱塘江,到达萧山、绍兴。原浙江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退守上虞曹娥江。当时,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已进入福建,向北推进,将孙的“福建巡抚”周寅人的一个师推进到浙闽交界处。为了再次缩短战线,孙命令派周荫仁返回杭州,接任“浙江巡抚”。十九军接到省防军镇海堡司令陈启维的电报,说周胤的先头部队正从台州进入宁海,宁波人民惊慌失措,要求十九军立即动身前往宁波,转往宁海抵抗石舟。宁波商会还表示,如果19军能去宁海抵抗石舟,愿意给5万元作为杀军奖励。当19军面对孙、周寅人南北夹击时,于宪文决定主动出击,于是发兵到宁波,再从奉化向宁海推进。“宁海战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

十九军部队首先从上虞的关白站和五福站乘火车向宁波进发。为了防止周胤的师横下去,于宪文先派第三团从上虞关白经嵊县、新昌、奉化到宁海警戒。结果第三团在新昌与周寅人的一个师相遇,战斗不利。它回到圣贤后又转向东阳、义乌,所以没能赶到宁海参加主战。由于道路和桥梁不符合行军要求,大部分炮兵没能赶上步兵。因此,工程兵营无法及时到达前线。因此,实际参战的部队只有许的第一团、第二团、第四团。还有一些山野大炮。在所有部队出发前,余显文派一团二营作为先遣队,紧急向宁波挺进。到了宁波后,按照当地士绅的要求,没等主力到来就向宁海挺进。

第二天早晨(65438+10月9日),先遣队到达宁海县,发现周胤师约有9000人,其主力将从天台经新昌直入杭。以一个步兵团为基础的部分部队驻扎在离宁海县10英里的香江岭附近。19军先遣队想等县城主力到达后再进攻。后来发现城外的山头已经被石舟占领,我居高临下,于是得到了“独霸体制”的好处。于是我决定直扑山脊,发起进攻,以求赢得“战争的胜利”。两军相遇,激战。十九军先遣队的部队明显处于劣势,而石舟则越来越早。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先遣队的伤亡逐渐增加。到中午时分,主力还没有到达宁海县城。如果我们坚持下去,我们可能会面临整个团队崩溃的危险。所以我决定撤退,直到梅林休息一下。这时,许的第四团和的第一团先后到达梅林,先遣队将第一团送回。第四,一两个团攻打宁海县城。石舟进入县城后,他发现第19军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自动撤退了。许、朱顺祁杀入城中,扎下营寨。我不想被石舟的攻击包围。组织反击后,我怕早上行动不便,就是冲出城去打。

第三天(65438+10月11)上午,第一团二营经过休整,恢复了士气,挑选120人组成敢死队,由中校邵晨(宁海)率领,再次进攻宁海县城。前一天晚上到达宁海的第二团(65438+10月10)紧随其后。上午9时至中午,县城收归19军所有。石舟被迫撤出城市,占领附近的山丘,用简单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以阻止第19军前进。十九军入城部队(包括许第四团)因地形不利,仅以城墙为碉堡与作战,难以发挥火力,更难攻出城,与对峙至傍晚。至此,前线士兵开始自由撤退。黄昏过后,撤退甚至逃跑的士兵还在继续。前敌总司令余显文觉得事态严重,忍不住哭了,但还是想坚持下去,挽救战争。后来看到潮水没了,怕天亮后更不可收拾,只好下令撤出县城。许尽全力稳住营部,终于将第四团拉出城外,在月光下朝梅林方向撤退。这时,石舟一路追赶,炮声响起。四团一边撤退,一边反击,最后到达梅林以北的拆解岭,占领阵地,掩护一、二团和军事机关撤退。当时,余显文和他的幕僚尹祖生也来到山脊上的凉亭,点燃灯笼,以容纳散兵,其中包括许多军官。于是,余显文命令许继续掩护,自己却带着一支散兵前进到了奉化县。第四天(65438+10月12日)上午,许第四团在开阔地岭与周寅人部队血战。到中午时,第四团的前线部队已经完全瓦解,石舟不再追击他们。当许撤出掩护阵地时,只剩下几名官兵和他自己,其余的都不见了。至此,“宁海战役”告一段落。有着17历史的浙军第一师,也就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只打了两三天就垮了!

在“宁海战役”紧张激烈的时候,孙怕周胤仁兵力不足,从海上派兵到宁波。因此,十九军的残余再也无法回到宁波。第三团,战前在新昌失利,从东阳、义乌撤退到溧水。工程兵营接纳了一些散兵,后来扩大为一个团,在文泰路上游荡。辎重营也收容了部分散兵,驱车前往温州,加入省防卫军陈启维的临时部队。因此,西路也是无路可退。宁海县南路被石舟占领,也无路可退。面对这种情况,许只好解散残余势力,独自潜回老家香山。

据当年了解剧情的人说,许来自西乡,头戴李帽,身披蓑衣,翻越西沙岭,连丹城都不敢经过,偷偷经过黄溪、洋北、、陈山,再到老家大许。在大徐,他只和家人见了一面,然后就去了竹溪附近的亲戚家避难,等着去舟山的船。竹溪一个姓黄的远房亲戚,曾经设宴为他“震慑”。他穿着上校制服去吃饭。没多久,他就搭车去了沈家门。并从沈家门经上海,于2月中旬抵达杭州。此时杭州已被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司令何、前敌总司令白崇禧占领。他命令在几天内进军南京,而白崇禧留在杭州准备进攻上海。许和白崇禧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同期同学,于是被白崇禧推荐给蒋介石,到江西南昌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长。这些,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