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应该如何有效干预孩子的游戏?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要求教师通过创设环境、适当干预等方式支持幼儿游戏,在情感体验、认知、同伴交往、行动实践等方面关注和引导幼儿。儿童游戏的顺利发展,儿童在游戏中主要发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适当干预。儿童的家庭背景、年龄、性别、性格、个体发展水平等个体差异对教师的干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参与儿童游戏的支持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主体发展,突出游戏精神。

参与儿童游戏的教师应坚持强化主体发展、突出游戏精神的原则。教师的介入,是为了给孩子的游戏营造一个更加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要通过介入游戏,支持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生活经验开展创造性活动,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教师要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孩子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过程中发展自己。同时,儿童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基本形式,应该表现出自由、和谐、创造的精神。也就是说,教师的介入要保证游戏的自发自主性、游戏过程的自娱性、游戏规则的自我制定和自觉遵守、游戏材料的自由选择和自由操作、游戏伙伴的自由组合和相互合作等。,最终使游戏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活动中发展。

案例:烹饪桌上游戏

大熊猫开开独自忙着准备菜肴。很快,桌子上就摆满了塑料筐、碟子、盘子和其他餐具。容器里有鸡蛋、面包、果冻、饮料等等。老师看到了,就对他说:你今天去食品柜台干什么?一会儿见。大熊猫开开停顿了一下,然后回到餐桌前做准备。不一会儿,大熊猫开开完成了柜台上的工作,却发现他拿着咖啡壶当喇叭,爬上原本放塑料筐的空架子,大声喊着:路过,路过,别错过,好吃的冰淇淋!快来吃,快来买,巧克力冰淇淋!老师看到这个就说,你在干嘛?他回答:开个巧克力冰淇淋店。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可以这样吸引顾客?看到他坐在一个高高的架子上,老师一边和他说话一边示意他下来,但他不听老师的劝告,依然埋头于自己的游戏。过了一会儿,他笑着对老师说:我正在从昨天听到的故事中学习。你想吃冰淇淋吗?老师听了他的话,愣了一下,说:好吧,我做你的第一个顾客。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可以买着尝尝吗?大熊猫开开跳下车,热情地给老师拿巧克力冰淇淋。

游戏剧情的发展是独立于老师意志的,原本的烹饪桌游戏变成了巧克力冰淇淋店游戏。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限制孩子的游戏行为,还是促进孩子游戏的发展?面对游戏过程中的新情况,教师二次参与游戏,通过扮演角色参与游戏,通过与幼儿对话了解游戏发展过程,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游戏精神,积极参与游戏过程中产生的情境,鼓励和帮助幼儿自主游戏,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第二,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时机。

教师在参与儿童游戏时,应仔细观察和整理,以便找到最佳时机。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是多变的,教师要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进行有效干预。孩子们在游戏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孩子们一般会尽力解决问题,让游戏继续下去。但是有些孩子会放弃玩游戏。老师要静观其变,给孩子留下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在尝试中积累经验,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当然,一旦发现孩子因为实在无法实现游戏愿望而即将放弃游戏,老师一定要介入。此外,当游戏中的不安全因素对孩子造成危险时,教师必须立即介入;当孩子在游戏中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时,老师也必须立即回应。

案例:超市售货员

中产阶级的角色游戏已经开始很久了。老师发现超市里的三个店员正站在超市门口无所事事,盯着娃娃家,不自觉地摆弄着手中的小玩具,但是超市里的物品琳琅满目,于是老师走进了超市。

孩子回答:娃娃屋很热闹,没人来。一点都不好玩。

孩子回答:爸爸妈妈不要来买东西。他们可能太忙了。

孩子说:我们送货上门吧。

三个小孩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不一会儿,一个孩子找到一辆手推车,装上货物,出发了。他边走边喊,我给娃娃送牛奶来了。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通过观察发现,由于没有相应的顾客玩伴,店员无法对游戏进行深度开发,立即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和想象,在游戏情节上取得了突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观察在老师干预中的作用。

第三,整合多种形式,发挥优势互补

教师参与儿童游戏应整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只有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让孩子获得游戏经验,实现游戏目标。

教师的干预可分为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直接干预是指教师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予一个鼓励或参考,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氛围,在不影响孩子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支持孩子的游戏行为。间接干预是指教师作为同伴参与游戏,对儿童的游戏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儿童的游戏水平。无论是直接干预还是间接干预,都应该在不干扰儿童游戏的前提下,以不破坏儿童对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给儿童游戏体验,促进其游戏水平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例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采取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次和第二次,老师采取了直接干预的方式,增强了孩子们的玩耍兴趣。第三次,教师通过间接干预支持孩子的游戏行为。

教师的干预也可以分为情感鼓励和技术帮助。情感鼓励,即注重干预时鼓励、欣赏、融入、暗示、启发、暗示、引导的运用。例如,老师的一个微笑和表扬可以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技术帮助主要包括示范、参与、帮助、指导和练习。比如老师通过动作模仿、操作示范、实物提供等方式给孩子具体的支持,让孩子解决难题,实现游戏愿望。儿童游戏既需要老师的情感鼓励,也需要老师的技术帮助。

案例:小吃店的小水壶

老师说,我帮你挤个水壶好吗?孩子马上说:好。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孩子们一边模仿一边听。很快,水壶就捏好了,孩子们开心地玩起了零食店的游戏。

过了几天,孩子们又玩点心店,他们还是让老师捏水壶。这时,老师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个正在默默捏橡皮泥的孩子身上,并鼓励孩子们:每个人都试一试,我相信你们会成功的。老师仔细观察孩子们的动作,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不出所料,孩子们自己挤出了一把把水壶。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水壶建模中很难实现自己的愿望,因为他们对小动作的发展不够敏感。所以老师们通过技术上的帮助给孩子的游戏带来了很大的支持。但在第二个游戏中,老师鼓励孩子摆脱依赖,大胆尝试,将情感鼓励与技术帮助有机结合,促进孩子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当然,孩子的游戏水平和经验与老师介入的频率和深度并不是成正比的。有的老师干预频率很高,但孩子对游戏的热情可能不高。教师的过度介入,往往会干扰、转移或替代孩子原本的活动意图,降低孩子的自信心,挫伤孩子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