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乱:改变了南北朝格局的人间浩劫,背后是南梁朝廷的自作孽

侯景之乱,是中国古代最为恐怖的叛乱之一。在这场爆发于南北朝期间的空前浩劫中,侯景就像是“无差别屠杀”的恐怖分子,所过之处,千里无人烟、白骨露于野,曾经富庶的南梁成为了人间地狱。

侯景作为一个如丧家犬般逃到南梁的北朝叛将,为什么具备如此强大的破坏力?队伍从800人发展到十万大军,单靠他卓越的军事才华就能实现?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侯景能够横行江南,是因为他在这几方面都占据了先机。东魏高澄的纵虎归山、离间计,南梁君臣的利令智昏、志大才疏,南朝统治阶层的整体腐败、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同“帮助”侯景呈现了 历史 上最凶残的人间浩劫。

北魏分裂后,南北朝进入了西魏、东魏、南梁三朝并立的格局。其中,西魏的掌控者宇文泰、东魏的权臣高欢,都是当初北魏六镇起义中的镇兵,在跟随尔朱荣后逐渐崭露头角;尔朱荣死后,才能出众的俩人抓住机会,各自扶植傀儡皇帝,形成了东西对峙局面。

而朔方人侯景,当初也是怀朔镇兵(跟高欢一样),在六镇之乱中体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被尔朱荣委以重任,后来又归高欢驱使。

史书称,侯景“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生性残暴,对待将士极为严酷;但同时也比较豪爽,每次作战得来的财物都分给下属。因此他的队伍既号令严明,又极具凝聚力;加上侯景本人的能力,战斗力甚是强悍。

高欢在世时,侯景被任命为司徒、南道行台,指挥着十万军队,专门替东魏镇抚黄河以南地区。

但侯景并不是个安于现状的本分人:既然跟自己出身差不多的宇文泰、高欢都能权倾天下,为啥自己只能当个将领?在高欢晚年,他甚至毫不掩饰的放出话来,自己今后绝不会任高澄这个“鲜卑小子”指挥。对此,高欢也早有准备,在去世之前,他已经对儿子高澄面授机宜,安排好了对策。

公元547年,高欢刚刚去世,侯景一如大家预料的那样迫不及待地反叛。为了拉外援,他首先向西魏递交降书,但宇文泰等人对这位老伙计的德行知根知底,他们首先开出了空头支票,许诺给予侯景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郡公等待遇,邀请其入朝(实际是要削其兵权),同时派人去接受土地。

对这种吃定自己的鸡贼套路,侯景当然不接招,他随即转头向南梁求助,声称愿意带着自己管辖的十三州归附,甚至表示今后自己将作为南朝讨伐东魏的马前卒,先送宋、齐,再攻燕、赵。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虽然与东魏保持着友好关系,但梁武帝萧衍内心一直有着光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从陈庆之之后,南朝再也没有拿的出手的名将,君权都掌握在宗室子弟手中。因此,当收到侯景的降书后,萧衍高兴得喜出望外: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河南,这几乎是天上掉馅饼。

但尚书仆射谢举等大臣都明确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自古以来,接纳友邦叛臣的行为,最终都没啥好果子吃。但贪心的萧衍在亲信朱异等人的鼓励下,认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决定接纳侯景,并迫不及待的让侄子萧渊明带着数万大军前去接应。

对于这一天,高澄早有准备,他按照父亲留下的计策,派出了慕容绍宗(前燕名将慕容恪后裔)。寒山一战,东魏军打得南梁军队毫无还手之力,萧渊明等一众将领被俘,数万将士伤亡。其后慕容绍宗进攻侯景,双方在涡阳之战交手几个月,侯景虽在战斗上不落下风,但外无援军、粮草不济,最终队伍分崩离析,只能带着区区800人狼狈逃向南梁。

此时,史书中有个值得玩味的片段。眼见慕容绍宗就要赶上自己,侯景派人提醒:“景若就擒,公尚有何用?”也就是说,如果除掉了我,你就不怕兔死狗烹?慕容绍宗果真没再追赶,放了侯景一马。

实际上,这一场景很值得推敲,要么是虚构的故事,要么是虚构的台词。当时天下三分,高澄的头号敌人,是西边的宇文泰;侯景确实难缠,但毕竟只是个叛将而已。慕容绍宗这种军事奇才,不可能只有应对侯景这一个价值。因此,并不存在兔死狗烹的说法。

只有一种可能,东魏是故意放侯景入南朝。当初得知萧衍接收侯景投降,东魏军司杜弼曾写来战斗檄文一封,痛斥南梁背信弃义的行为,同时还提醒萧衍不要引狼入室,否则迟早面临“祸生骨肉,衅起腹心,强弩冲城,长戈指阙”的局面。

而后来的事实走向,完全印证了杜弼的预测。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慕容绍宗放了侯景一马,实际上是故意而为:要引祸水给萧衍。

得知涡阳之战的结果后,对于势单力薄的侯景,萧衍君臣以为对其进行掌控轻而易举,决定予以接纳。

但朝廷中不乏头脑清醒之人。当初听闻萧衍决定接受侯景投降,平西将军咨议周弘正就叹息:“国家将有兵变”;此时,太子詹事何敬容也认为:“景翻覆叛臣,终当乱国”;光禄大夫萧介也上书劝谏,声称侯景是“凶狡之才”,被高欢任命为一方大员尚且不满足,怎么可能甘心被毫无恩惠的南朝当成棋子?

但谜之自信的萧衍却认为,自己终于得到了一位可以抗衡北朝的名将,他任命侯景为南豫州牧,镇守重镇寿阳。

此时的侯景,手下只有区区800亲信,看起来确实构不成什么威胁。不过东魏很快祭出了一招,加快点燃了侯景这颗定时炸弹。

侯景败走后,东魏很快收复了当初侯景献给梁朝的土地,萧衍在遭受惨败后一无所获,而且还跟曾经的友邦撕破了脸,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出人意料的是,高澄很快派人送来书信,表示要梁朝既往不咎、恢复邦交。对于被俘的萧渊明,高澄把他当成贵宾一样养起来,并和颜悦色劝他写信给萧衍,转达自己的示好之意。

连续接到高澄、萧渊明的信件后,萧衍召见群臣商议对策,他的一众亲信朱异、张绾认为这可以“静寇息民”,主张接受;其他大臣也乐得省心,纷纷附和。只有司农傅岐认为事出反常必有妖:“高澄连战连胜,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为啥要求和?这一定是反间计,好让侯景坐立不安,从而心生异志、制造祸乱”。

但萧衍已经失去了斗志,也丢失了基本的判断力,他很快回信表示接受和谈。

身处南北方必经之路的侯景截获萧衍回信后,立刻心生恐惧,担心自己成为被抛弃的对象。他偷偷给朱异送去重金,请对方劝萧衍改变主意。但朱异笑纳钱财却不办事,甚至还把侯景写给萧衍的奏章全部扣留。

其后东魏、梁朝使者来往频繁,侯景也越来越坐立不安,为了摸清萧衍的底线,他以高澄的口吻伪造了一封信,表示愿意用萧渊明交换侯景。

萧衍信以为真,一向顾恋亲情的他决定同意这一提案。傅岐再次提醒:“侯景在山穷水尽之下才投奔我们,如果就这样出卖他很不仗义。况且他身经百战,绝不会束手就擒。”

萧衍亲信谢举、朱异则不以为然:“侯景区区败军之将,如今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只要一声令下,他还不得老老实实的前来?”萧衍于是爽快回信,声称:“如果萧渊明上午被送回,下午侯景就会被押去邺城。”

侯景彻底绝望,开始产生反叛之心。后来,他写信给萧衍,声称自己的妻妾都被东魏杀害,因此请求娶王家或谢家的女子为妻。梁武帝说:“王、谢门第高贵,你配不上,可以考虑朱、张以下的家族!”侯景越发怨恨梁武帝,他恨恨的立下誓言:“将来,我要把吴人的女儿许配给奴仆!”

这段对话,深刻反映了梁朝当时的 社会 现状。

自从曹丕确立了九品中正后,魏晋的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家大族掌控了人才录用权与 社会 统治权,贫富差距日益悬殊、阶级对立日趋激化,这也是当初匈奴人刘渊揭竿而起后,受压榨的各族百姓积极响应的重要原因。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爆发后,中原世家大族“衣冠南渡”,一溜烟地跑到了江南。一方面,确实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开发的契机;到了萧衍在位时,发展了两百年的南朝,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高度发达,为“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

但在另一方面,当初中原门阀世家那一套糟粕也被完整的带到了南方。当初在东晋时期,“王与马***天下”,王、谢等世家大族,几乎完全掌控了朝廷大权;同时,他们之间互相倾轧、互相掣肘,为了利益甚至屡屡大打出手;他们安于现状,对于光复中原毫无兴趣,数次北伐最终都不了了之。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王、谢等家族对朝政的掌控虽不比当初,但在整个 社会 层面,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没有丝毫消退。依仗数百年的阶级固化,士族门阀们攫取了绝大部分 社会 利益,他们醉生梦死、萎靡消极,上至梁武帝萧衍,下至各级官员,南梁朝野弥漫着清谈、求佛之风;为了支撑他们的奢华生活,皇室宗族、士族门阀、各级官僚贪污腐败、横征暴敛,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量破产农民沦落为世家大族的奴仆。

同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梁武帝沉溺佛教,整个 社会 也掀起了求佛之风。为了躲避赋税、逃避劳役,大量百姓投身佛门,一方面削弱了 社会 的劳动生产力、减少政府税收,另一方面又因为大肆兴建寺庙,严重加剧了 社会 负担,南朝的经济、军事力量就这样逐渐被削弱。此时的南梁,上层锦衣玉食、艺术空前繁荣、经济无比繁华,但实际上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

而侯景敢以区区800人起兵,正是抓住了这一 社会 矛盾。

得知萧衍有心抛弃自己时,侯景立即着手准备反叛。他下令免除寿阳所有百姓的税赋(日常所需费用找萧衍要),以优厚待遇吸引他们入伍,并且还把民间的女子都许配给将士们。很快的,侯景的直属队伍就扩充到了8000人。

到了548年8月,侯景带着他的队伍,以诛杀朱异等奸臣为借口,正式在寿阳起兵。梁武帝萧衍听说后哈哈大笑:“这点人能干点啥?看我不拿棍子抽他屁股!”

但双方的指挥水平实在差了太远。深知敌我兵力差距悬殊,侯景孤注一掷,他声东击西、掩人耳目,带上全部人马向南梁首府建康城杀去。

朝廷这边,都官尚书羊侃主张先派2000人占据建康的门户采石,其后派人袭击寿阳、端掉侯景老巢,让侯景进退两难。萧衍、朱异等人却认为,侯景必定不敢渡江,这只是一次不自量力的小叛乱而已,于是他们满怀信心的派萧正德屯守丹阳,草草应对。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萧衍的侄子萧正德,早已变成了侯景的内应。在这位盟友的帮助下,侯景发挥自己高超的指挥能力,神不知鬼不觉的渡江,兵锋直抵建康城。

得此消息,朝廷上下深受震撼,城外老百姓纷纷逃进城中;而城里的显贵们已经歌舞升平了几十年,面对此变故,一个个目瞪口呆,好在羊侃从容应对,暂时稳住了局面。

侯景势如破竹,10月24日在萧正德接应下进入建康城,25日开始围攻围攻宫城,羊侃则在内坚守,双方相持不下。

得到侯景叛乱消息后,南梁宗室藩王萧绎、萧誉、萧詧、萧纶,以及衡州刺史韦粲、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南陵太守陈文彻等纷纷救援,10余万大军隔着秦淮河与侯景对峙。援军虽多,但各支队伍之间互相猜疑,难以形成战斗力,多次败给叛军;同时,官兵甚至还就地掳掠百姓、比侯景军更为残暴。

相反,侯景在进入 健康 后,赦免大量被世家大族盘剥、奴役的奴隶,并且给予优待。这些穷苦人对此感激涕零,出现了“人人感恩,为之致死”的局面;侯景还发动舆论战,他向全城百姓痛斥梁朝的腐败:“权幸用事,割剥齐民,以供嗜欲......国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句句鞭辟入里,直指南朝统治阶层的贪腐、掠夺与穷奢极欲。没过多久,侯景的军队规模就发展到了十万人。

公元549年3月,侯景军进入宫城,各路援军撤退,叛军占领了建康全城。两个月后,梁武帝萧衍被活活饿死,太子萧纲即位,成了侯景的傀儡。

国难当头、家族受辱,然而各地的萧氏诸藩王不但不向侯景寻仇,反而像当初西晋的司马氏那样,开始了自相残杀,大量实力被消耗在无谓的内斗中。

看到萧氏子弟如此不成器,侯景内心笑开了花,他派兵四处攻城略地,到了公元549年底,最为富庶的三吴地区已被侯景悉数占领。

从攻入 健康 那天起,曾经繁华的江南地区就沦为了人间地狱,侯景的军队四处杀掠,大量豪族妻妾子女被掳入军营,侯景本人,也娶了萧纲的女儿为妻,他们也算是兑现了当初那句“要把吴人的女儿许配给奴仆”的誓言。

攻城之时,城内百姓无论贵贱悉数被驱赶挖土筑山,生者被暴打,亡者被填路,“号哭之声,响动天地”。持续数月的皇宫围攻战中,困守宫内的十多万军民,粮食短缺,大量世家勋贵抱着金银财宝成批饿死,活着的人甚至以尸体为食。

在城外,前来救援的“王师”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毒虐百姓,“才过淮,便竞剥掠,征责金银” ,跟叛军没什么两样。到了后来王僧辩收复建康时,更是纵容兵士烧杀抢掠,百姓哭声震天,甚至反而怀念侯景 ......

后来,在陈霸先、王僧辩等将领的反攻下,侯景之乱终于被扑灭,但此时的南朝已经败落不堪:在江南占据了上百年统治地位的士族门阀被大量屠杀、饿死;饥荒、瘟疫横行,百姓流离失所,曾经富庶冠绝天下的三吴之地“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经济、 社会 受到致命性打击。

与此同时,北方的西魏、东魏则趁机南下,纷纷从南方的浩劫中大发横财。西魏(北周)先后攻下巴蜀、荆襄,疆域扩充了几乎一倍,在梁朝的滋养下国力暴增;东魏(北齐)虽然也搭着侯景的便车大发其财,但随后也陷入了内耗、腐败的困局。南朝这边,陈霸先后来建立陈朝,但之前萧氏挖的坑太大,已经无法弥补。

最终,政治清明、尚武团结、积极进取的北周,从当初最贫弱的一方一跃成为三国中的首强,走向了统一北方、兼并天下之路。

由此可见,外敌并不是最可怕的,内部的无能、腐败才最恐怖。如果南梁朝廷像个样子,区区侯景有什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