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我应该学什么?
在我国,学习这个词是“学”和“学”的合成词。孔子是第一个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人。子曰:“时学之,何不言(yuè)?”我的意思是,学完之后及时经常复习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很明显,学习这个复合名词就是来源于孔子的这句名言。按照孔子等中国古代教育家的说法,“学”就是听和看,获得知识和技能,主要指接受感性知识和书本知识,有时也包括思维的意思。“学”就是巩固知识和技能,一般有三层意思:复习、实习、实践,有时还有line的意思。“学”重在思想领域,“学”重在行动实践。学习是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力的过程。本质上是学、思、学、行的总称。
第一,学习是个体生存的必要手段。
动物和人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动物和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
动物为了在后天环境中生存和延续种群,首先必须依靠先天的种群本能行为,但这种先天的本能只能适应相对固定的或小而慢的外界环境。
为了生存,动物和人也必须通过学习获得个体经验。这种后天获得的行为经验能够适应相对快速的变化,其意义显然比先天本能重要得多。例如,一只小羊羔不断地向妈妈学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丰富的食物,知道如何避免被狼追赶。小羊不学习,就无法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无法生存。
然而,学习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在各种动物中有很大的不同。动物越高,生活方式越复杂,本能行为的作用就越小,学习的重要性就越大。在低等动物中,习得的行为很少,习得的速度也很慢,所以学习可以说对它们的生活影响不大。比如原生动物出生后,它们生命中的大部分动作已经出现,后天需要的大部分反应已经具备。他们的学习能力很低,保持经验的时间很短,所以学习的结果对他们的生活影响不大。
人是最高的动物,生活方式极其复杂,本能行为最不固定。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在人类个体生活中的作用必然是最大的。相对于新生动物,人类婴儿的独立性和先天适应能力相对较低。可以说,没有父母的养育,婴儿是无法生存的。而人类有着动物无法比拟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快速而广泛地适应环境。比如种粮,获取粮食,靠学习;打败毒蛇猛兽等天敌,对付可怕的瘟疫才不至于全军覆没,也是靠学习。总的来说,相对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比如狮子、老虎甚至麻雀,人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人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万物之灵。国外有一句名言,叫做“不学无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将学习与生存直接挂钩,可见学习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第二,学习可以促进人的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逐渐成熟。但是成熟并不是一个完全脱离环境和学习影响的纯粹自然的过程。学习对成熟的影响首先得到动物心理学研究的支持。
近二三十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动物尤其是新生动物的环境丰富程度,可以影响动物感官的发育和成熟,以及大脑的重量、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智慧的发展。
D krech (1966)将幼鼠分为三组:第一组给予丰富的刺激,使其反应越来越复杂;让第二组在笼子里过正常生活;第三组与环境刺激完全隔离。80天后,解剖并比较三组幼鼠。结果表明,就大脑皮层的重量和密度而言,第一组最好,第三组最差。在与神经冲动传递密切相关的乙酰胆碱酯酶方面,三组也表现出显著差异。第一组最丰富,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少。
rosencsveig(M . r . rosenzweig,1972)还发现,在4-10周内,前一组的大脑皮质重量和厚度、胶质细胞数量、突触数量和乙酰胆碱酯酶含量均比环境单调、缺乏学习和训练的另一组增加。
关于人类学习对成熟的影响,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J·皮亚杰(1969)认为,儿童的成熟必须通过技能练习来促进。他还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将会增加。”
怀特对新生婴儿手眼协调的实验研究表明,学习和训练可以促进成熟。怀特发现,经过训练的婴儿平均在3.5个月的时候就能举起双手抓住面前的物体,其眼手协调程度相当于5个月的未经过训练的婴儿。这说明学习和训练促进成熟,学习促进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提高。
有学者研究表明,在宝宝出生后的四五年内,除了营养条件外,缺乏适当的学习和训练或教育不当也会给大脑的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有人研究聋哑人死后的大脑皮层,发现控制视听器官的部分有萎缩的趋势;对先天性盲人进行测试后发现,他们的眼球运动是无规律的,很难集中注意力在一点上,也很难准确区分圆形和方形。印度狼孩卡玛拉回到人类社会时大约七八岁,但智力水平仅相当于六个月大的婴儿。她死时大概16岁,可能只相当于三四岁孩子的智力水平。
这些研究和事实都表明,早期的学习、训练以及相应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感觉器官、大脑等身体机能的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应地,对孩子的帮助应该建立在他们成熟的基础上,我们不能等待他们成熟。适当的学习内容,合理的训练方式和教育方法,要在适当的“生长点”结合起来,促进他们身心的成熟。
第三,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
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方面的成就,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来获得它们,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缺乏一定文化素养的人不能算真正健全的人,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一定是文化素养较高的人。
学习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许多良好的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格、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专一的个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达到的。正如萨克雷所说,“读书可以启迪灵魂,完善和强化人格,激发人的美好愿望,增长人的智力,陶冶人的心灵。”
第四,学习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美国著名人种学家、原始社会史学家摩根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个时代,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在蒙昧时代,人类世代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以野果和植物根系为食,少数生活在树上。随着地壳和气候的变化,人类不得不从树上搬到地上,学会了吃鱼、用火、制作石器、使用弓箭、磨制石器等生存技能。在野蛮时代,人类学会了制陶,驯养繁殖动物,种植植物。在这个时代的后期,他还学会了冶炼铁矿石,发明了文字,从而使人类历史向文明时代过渡。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就像一场盛大而旷日持久的接力赛:上一代人通过劳动和生活获得了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经验,不断总结、积累和提高,形成知识和技能并传递给后代;年轻一代会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以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如此代代相传,形成了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历史。
显然,野蛮时代的人如果不世世代代向祖先学习用火,就只能像祖先一样生活;文明时代的人如果不跟祖先学畜牧农业,就只能像他们的远祖一样靠现成的自然产品生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文明在某种意义上加速发展的趋势,学习活动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18世纪的技术革命。当时,格里弗斯、纽科门、瓦特等创新专家通过学习,设计、制造、实验物理和力学,最终发明了蒸汽机。19世纪的技术革命以电力为标志。这种新生产力的创造,是无数人学习和创造的结晶。德国人赫兹发现电产生磁,法拉第发现磁产生电并建立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德普勒发展了高压输电技术,等等,从而促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本世纪以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再次证明了学习的巨大推动作用。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只需要考虑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可以用非常便宜的价格购买一台性能优异的个人电脑,在互联网上自由漫游,不出门就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我们不能不惊叹于科技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不能不承认学习对我们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学习的广义定义:
(1)苏普(索普,1963):
学习是一个过程,表现为由经验产生的个体行为的适应性变化。
金布尔(金布尔,1961):
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行为潜能的持续变化。
(3)加涅(加涅,1965):
学习是人的一种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可以保持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成长过程。
(4)威特洛克(Eittrock,1977):
学习是一个描述经验变化过程的术语。它是一个在认识、态度、知识、信息、能力和经验技能上相对不断变化的学习过程。
(5)温菲尔德(Winfield 1979):
学习是由实践或经验引起的行为或知识的持久变化。
(6)鲍尔和西尔格德(鲍尔,西尔格德,1981):
学习是指在给定的情境中,由微小的重复体验引起的主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7)潘蔚(1980):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命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8)张春香(1994):
学习是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因经验而改变并持续较长时间的过程。
(9)陈奇(1997):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持久变化。
(10)皮连生(1997):
学习是人体经络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导致能力或倾向发生相对稳定变化的过程。
但是学习不是用来吃饭的!
学习和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功能之一。学习是指人和动物依靠经验改变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而记忆是将学习到的信息进行储存和“读取”的神经活动过程。条件反射的建立是最简单的学习记忆过程。
(一)人类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在外界环境中,很多信息往往通过感觉器官进入大脑。估计只有1%的信息可以长期保存,但大部分已经被遗忘。能长期储存的信息是反复作用于大脑的信息,对个体有重要意义。大脑对信息的储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短期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是不稳定的。例如,如果你只是读一个电话号码,你会很快忘记它。只有通过反复使用,你才能把它变成牢固的长期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可以进一步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感觉记忆、初级记忆、次级记忆和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感觉记忆是指信息通过感觉器官进入大脑的感觉区,储存不超过1秒的阶段。如果经过加工,把那些不连续的、连续输入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新的连续印象,感官记忆就会转移到一级记忆中。信号仅在一级存储器中存储几秒钟。如果反复学习使用,信息会在一级记忆中循环,延长一级记忆的时间,这样就可以转移到二级记忆中,记忆持续几分钟到几年。一些记忆的痕迹,比如自己的名字,日常的操作技巧,通过多年的使用是不容易忘记的。这种记忆属于三级记忆。
学习和记忆机制
在神经生理学中,神经元活动的后效是感觉记忆的基础。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形成许多环路,这可能是一级记忆的基础。如前所述,海马体与记忆密切相关。
在神经生物化学中,长期记忆可能与大脑中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在金鱼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如果用嘌呤霉素抑制脑内蛋白质的合成,动物无法建立条件反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受损。
在神经解剖学中,永久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实验中观察到,生活在复杂环境中的大鼠大脑皮层较厚,而生活在简单环境中的大鼠大脑皮层较薄。这说明学习记忆活动多的大鼠大脑皮层发达,突触连接多。
(3)影响学习和记忆的神经递质
中枢胆碱能递质系统与学习和记忆有关。乙酰胆碱递质存在于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兴奋系统和大脑皮层中,兴奋大脑皮层,为学习记忆提供基础活动背景。海马内也有丰富的乙酰胆碱递质,其活性可促进一级记忆的维持,促进一级记忆向二级记忆转移。据观察,正常青年受试者长期服用阿托品后可引起记忆力减退。还在动物中观察到,注射东莨菪碱(一种抗胆碱能药物)也会降低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阻断了海马的功能,影响了一级记忆向二级记忆转移的过程。老年人的健忘症可能是由中枢胆碱能递质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胆碱类药物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功能。但过量使用胆碱类药物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所以用药一定要谨慎。
此外,垂体后叶的加压素(vasopressin)也与学习记忆有关。动物训练后,海马齿状回注射加压素可以增强记忆。临床研究发现,老年人血液中垂体后叶素含量降低,喷鼻加压素可提高记忆效率;用加压素治疗健忘症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既然对“学习”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此重要,那我们就先来看看从学习科学的字典里提炼出来的学习这个概念吧!
学习是一种古老而永恒的现象。由于历史条件不同,研究角度不同,也就形成了。
各种不同的学习观,纵观古今中外学者对学习观的论述,有以下十种代表性的:一、文字训诂论。在中国古代,学和学总是分开的。辞源指出,“学”就是“模仿”,即获取知识;“学”就是“复习”和“练习”,也就是复习巩固。是孔子第一个把学习和学问联系起来。《论语》说:常学而不坏!后来《礼记》说“鹰尚学”。这就是学习这个词的由来。二是行为改变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行为变化的过程”。三是经验获得理论——行为改变。老师的百科词典认为“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第四是信息加工理论。信息论学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吸收和输出信息,并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其正确与否的全过程。”第五是学习函数理论。《现代汉语词典》将学习定义为“从阅读、听力和研究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六是学习认知的理论。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蔚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体掌握人类社会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形式”。第七,学习活动理论。军事学者朱认为,“学习是在教师、书籍(自然条件)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个体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社会活动。”八是学习“求知”理论。谢德敏在《论学习》中指出:“学习的定义最普遍、最简单、最本质的表述就是知识。”九是学习“效果”理论。学习研究者寇青云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产生效果的过程”。十是学习“内化”理论。中央教育学院的潘子友认为,学习是“客观世界内化于主体,主体发展的过程”。以上十种学习观各有其合理的方面,为我们全面理解学习的本质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学习,我们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学习的概念。第一,从学习的外延来说,是指包括动物和人类在内的学习活动;第二层次,次层次学习,指的是人的学习;第三层次是指在校学生的学习;第四层次是指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一般指的是人的学习或者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其次,从学习的内涵来看,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内化并获得经验,外化为行为。所谓“主体”,就是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可以指人,也可以指学习;可以是个人(个体学习),也可以是群体(集体学习)。所谓“环境”,就是学习的对象,是学习的外部刺激。这个对象既包括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等直接因素,也包括各种书刊、实验设备、视听手段等间接因素。所谓“内化”是指客体作用于主体,通过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的学习过程,所谓“获得经验”是指个体或群体参与学习活动所获得的隐性知识形式表达的结果。所谓“外化”,就是主体对客体做出反应的学习过程。得到的结果是主体的外显行为改变。所谓“活动”,反映的是学习既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从发展的意义上说,学习是促进学习者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即德、智、体全面发展。简而言之,学习活动应包括学习活动的主体、客体和结果三个基本要素,即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内化并获得经验,外化为行为改变活动,这是学习的本质。
呵呵,***1265一个字好长啊!所以对于上面这一段,先看看,有个基本的学习概念就行了!
学习是一种使个人能够改变的行为方式。我们希望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一些经验,通过经验的积累达到一定的能力。经验简单的理解就是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获取,而能力就是在实际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制力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