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区域游戏如何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儿童的个体发展。对于个别孩子,我们利用餐前游戏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效果非常明显。

胃口不好,挑食的孩子。有的孩子总是吃得很少,食欲不振;有的孩子挑食,经常有不喜欢吃的菜,比如青椒、萝卜等。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设计了一些合适的游戏来刺激他们的食欲,鼓励他们热爱各种蔬菜。比如老师用自己做的小卡片,比如蔬菜,肉,以抽卡的形式和这些孩子玩“吃好”的游戏。小班的小朋友一边认识各种菜品,一边模仿各种好吃的表情,玩得很开心。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可以根据抽中的卡片,自己说出各种菜肴的烹饪方法。比如摸“萝卜”牌,小朋友就会说“萝卜排骨汤”、“红烧萝卜”、“糖醋萝卜丝”,一个个俏皮地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此外,老师也有意识地引导这些孩子一起玩与饮食有关的手指游戏,如“包饺子”、“土豆皮、薯片”等,可以有效地增强孩子的食欲。

吃饭很慢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吃饭时,我们经常要求孩子细嚼慢咽,充分保证孩子的进餐时间。但是,有些吃饭很慢的孩子,确实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比如老师和孩子玩一个“猜猜宝藏在哪里”的小游戏,把小贴纸等孩子喜欢的“小宝贝”藏在手心里,让孩子猜,给他们猜,让他们先吃。孩子带着奖励开心地去吃饭,速度也在慢慢加快。

卫生习惯差的孩子。有些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经常把米粒撒得满地都是,卫生习惯差。于是,老师和孩子们做了一些小书,比如《公鸡和漏嘴》、《下巴上的洞》、《同情农民》等等。大家一起看看,聊一聊;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自制的材料,如手偶和头饰。孩子可以独立表演,感受故事,从故事人物中逐渐感知,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老师也会和这些孩子玩一些启发性的游戏,饭前对他们的表现表示认同,饭后给他们一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奖励。

此外,作为最有利的角落时间,餐前游戏活动还可以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长处和成功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

对于好动,自控能力弱的孩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它足够的独立游戏空间。能邀请孩子做游戏的小组织者,在老师的积极鼓励和同龄人的逐渐认可下。养成自觉遵守活动规则的好习惯。

给胆小无表情的孩子。教师可以主动接近孩子,单独与孩子交流,给予鼓励,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逐渐参与到集体活动和团体活动中,比如做一个“小老师”、“小主人”。

对于没有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孩子。老师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数数游戏,帮助他们培养耐心。比如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一个人从1开始数到20,另一个人坐着不动或者坚持冻结一个动作,直到停止计数。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可以先从几个开始,等可以互相完成游戏任务之后再慢慢增加数量。这种游戏很有趣,既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又能练习数数。

通过开展餐前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过渡环节的隐性时间浪费,还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发展,并使他们感到快乐,增加食欲,养成一系列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