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有哪些节日?
蒙古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之一,在我国历史上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最著名的是成吉思汗,他为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蒙古族传统节日蒙古族的节日很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秋节、那达慕节、祭祀/鄂/博节、成/吉/斯/可汗祭奠节等。1、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达慕”大会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这是人们为庆祝丰收而举办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上有惊心动魄的赛马、摔跤、令人钦佩的射箭、竞技象棋和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开始前,男女老少骑着马,穿着节日盛装,无论路途远近,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活动一般为摔跤比赛,摔跤手脚高高攀入靴内,下面穿宽大的缎子摔跤裤,上面穿“赵/德/格”(一种皮马甲),脖子上系五颜六色的饰物“江/格”,模仿古代骑士大步绕场而行。
赛马也是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比赛一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每个人都系着彩色的腰带和彩色的毛巾,充满了青春活力。
赛马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各种各样的彩旗。号角一响,骑手们就飞上马鞍,抽打马匹,红领巾像箭/箭/箭/发一样飞来飞去。最先到达终点的人成为草原上最受称赞的运动员。
射箭比赛也吸引了许多牧民。技术好的人,每一枪都能命中,赢得观众的掌声。
“那达慕”大会也是农牧业物资的博览会。除了工农业产品,还有民族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制品、奶酪、奶粉、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等。
2.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饮用马奶酒为主要内容而得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部分牧区。
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持续一天。为了庆祝丰收,互相祝福,除了准备足够的马奶酒,还以“手扒肉”款待客人,并举行赛马活动,邀请民谣歌手演唱祝福语,向蒙医老人赠送礼物。
据说那达慕节就是源于此。?3.烧/燃/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夜幕降临,大家点/燃/饼/油/灯庆祝。
今天的布赫/唐珂/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和额/民/县的大部分蒙古族不再烧荒/点灯/过节;乌苏市的蒙古族在元宵节不烧/不亮一天以上,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娱乐形式。娱乐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和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弹江歌和民间舞蹈等。
土尔扈特的蒙古族舞蹈有集体舞、独舞、男女二人转、有歌有舞,表现了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4.在春节期间,古代蒙古人称农历新年为“Xi/恩/吉/尔”,即新年。
也有人称之为“白节”或“白月”,与牛奶的洁白程度密切相关。关于蒙古春节的起源有不同的观点。第一,根据大来5月写的《白纸黑字答问》一书,“成可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都城,设宴庆祝,为蒙古历元年,星月称正月”
星星的月份是农历65438+2月16到65438+10月15,与农历相差一个月。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历以白月、五月、六月为基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蒙古历的元年应该是农时的四月。据史料记载,从元朝开始,蒙古人就接受了汉族的历法算法,所以蒙古语的百越与汉族的春节正月重合。
这就是蒙古人春节的由来。临近年关,无论农牧区,家家户户都要搭起灯笼杆。
到了年三十,要打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应设小坛,坛上放大块熟羊肉,供奶制品、面制水果。
除夕夜,将举行祭祖仪式。以前在祭祖的仪式上,要打铁。
蒙古人有一个古老的“铁出大山”的传说,人们把它当作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夜晚灯火通明。
有的还邀请蒙古族民间艺人说唱“乌/李/格/尔”(蒙古书)。年轻人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不参加唱歌跳舞的女生聚在一起玩“沙/哈”(ga/la/ha。一般习惯熬夜到半夜。
近年来,虽然蒙古族的春节与汉族的春节大体一致,并吸收了汉族的一些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蒙古族的许多传统习俗仍被保留下来,如在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家人团聚。在大年初一,全家人会穿上节日的衣服,聚在一起庆祝新年。
首先,从晚辈到长辈,依次进行;晚辈磕头,同辈瞻仰;还有包烟,敬酒,献哈达。长辈收到礼物后,要向兄弟、侄子、儿孙表达祝福。
祝福结束后,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压岁钱”。天亮了,家人朋友和亲戚开始互相拜年。
长距离的人不得不骑马或开车。敲节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前结束。
在偏远的农牧区,正月十六的清晨,太阳出来之前,经常在一起玩耍的人们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睡觉的时候偷偷抹额头,颜料多是锅底灰。
5、火日火日,又称祭祀/火节。主要来源于古代蒙古人对火的崇拜。
点火仪式于农历65438年2月23日晚举行。可能是受了汉族腊月二十三祭祀的影响。
但蒙古自古就有祭祀用火的习俗,这是农历新年的前奏。火祭开始前,全家人都要去院子里(有的是在唐倩和火炉前),神父(家中的长辈)要先摆上祭品烧香。
然后取一捆柴火点燃,将黄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中。在长一的带领下,全家磕头烧火。神父还祈祷说:——感谢火神的祝福,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被扔进了火里。请原谅瓦肯人。
蒙古族有哪些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秋节、那达慕、祭祀/鄂/博、成/吉/斯/可汗祭奠节等。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物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达慕”大会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
这是人们为庆祝丰收而举办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心动魄的赛马、摔跤、令人钦佩的射箭、竞技象棋和引人入胜的歌舞。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以饮用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
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持续一天。
烧/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夜幕降临,大家点/烧/酥/油/灯,以示庆祝。春节期间,古代蒙古人称农历新年为“快乐的恩格尔”,即新年。
也有人称之为“白节”或“白月”,与牛奶的洁白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虽然蒙古族的春节与汉族的春节大体一致,并吸收了汉族的一些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蒙古族的许多传统习俗仍被保留下来,如在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家人团聚。
火祭日,又称祭拜/火祭。主要来源于古代蒙古人对火的崇拜。
点火仪式于农历65438年2月23日晚举行。可能是受了汉族腊月二十三祭祀的影响。
但蒙古自古就有祭祀用火的习俗,这是农历新年的前奏。祭祀敖包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
这一天,牧民们成群结队地去敖包祭祀。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起经幡,在敖包前一起供奉牛、羊肉、奶食。
接着,拉/马/儿童焚香点灯,诵经祈福,群众则从左至右围着敖包转了三圈,希望能迎来畜牧业的丰收年。迈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在正月十五庆祝,宗教色彩浓厚。
节日当天,每座黄庙都挂着弥勒佛的神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庙里供品、烧香、朝拜。寺庙里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就由达赖主持。
拜佛后,大家在古自达(旗手)的带领下进行射箭、赛马、抛后记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元宵节被蒙古人称为“祖乐”,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这是一个小规模的宗教节日。
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这一天黄昏,家家户户在高坡上搭起木架,摆上自制的灯。这盏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制成的。
塔克勒甘杰的蒙古族每年夏天都会举行以部落为中心的大型敖包崇拜。敖包一般放在水草丰富的山岗。
对敖包的崇拜可能来源于古代的山地崇拜,是蒙古族对自然崇拜的表现。
蒙古节日
1.那达慕是蒙古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为庆祝丰收而举办的文化、体育、娱乐大会。
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大聚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包括摔跤、赛马、射箭、骑马、下蒙古象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些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运动。
2.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以饮用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部分牧区。
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持续一天。为了庆祝丰收,互相祝福,除了准备足够的马奶酒,还以“手扒肉”款待客人,并举行赛马活动,邀请民谣歌手演唱祝福语,向蒙医老人赠送礼物。
据说那达慕节就是源于此。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元宵节,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都会点上酥油灯庆祝。
如今,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和额敏县的大部分蒙古族还没有过元宵节;在乌苏,蒙古族在元宵节不烧灯笼,而是采用各种娱乐形式。4.近年来,虽然蒙古族的春节与汉族的春节大体相同,并吸收了汉族的一些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蒙古族的许多传统习俗仍被保留下来,如在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家人团聚。
在大年初一,全家人会穿上节日的衣服,聚在一起庆祝新年。首先,从晚辈到长辈,依次进行;晚辈磕头,同辈瞻仰;还有包烟,敬酒,献哈达。
长辈收到礼物后,要向兄弟、侄子、儿孙表达祝福。天亮了,家人朋友和亲戚开始互相拜年。
长距离的人不得不骑马或开车。敲节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前结束。
在偏远的农牧区,正月十六的清晨,太阳出来之前,经常一起嬉闹的人们也有“哈伯德”的习俗。就是在对方睡觉的时候偷偷抹额头,颜料多是锅底灰。
5.火把节,又称拜火节。主要来源于古代蒙古人对火的崇拜。
点火仪式于农历65438年2月23日晚举行。可能是受了汉族腊月二十三祭祀的影响。
但蒙古自古就有祭祀用火的习俗,这是农历新年的前奏。火祭开始前,全家人都到院子里(有的在火坑前,有的在灶前),主祭(家中长辈)要先摆上祭品烧香。
扩展数据:
1.蒙古族节日:祭祀敖包也是重要的节日活动。这一天,牧民们成群结队地去敖包祭祀。
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起经幡,在敖包前一起供奉牛、羊肉、奶食。接着,喇嘛们焚香点灯,诵经祈福,群众则围着敖包从左到右转了三圈,希望迎来畜牧业的丰收年。
2.蒙古族节日:麦德尔节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在正月十五庆祝,宗教色彩浓厚。节日当天,每座黄庙都挂着弥勒佛的神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庙里供品、烧香、朝拜。
寺庙里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就由达赖主持。拜佛后,大家在古自达(旗手)的带领下进行射箭、赛马、抛后记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3.蒙古族节日:元宵节被蒙古人称为“祖乐”,节日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个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
这一天黄昏,家家户户在高坡上搭起木架,摆上自制的灯。这盏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制成的。英英的草的数量是根据每个人的年龄来确定的,芨芨草的头上覆盖着涂有黄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
点燃灯后,人们从左到右转三圈(如果有喇嘛,他会带领),然后洒酒祭天,给佛磕头,祈求佛保佑长寿平安。在每个蒙古包里,一盏用面团做成的小油灯整夜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长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蒙古人。
蒙古族有哪些节日?
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达慕”大会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这是人们为庆祝丰收而举办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上有惊心动魄的赛马、摔跤、令人钦佩的射箭、竞技象棋和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开始前,男女老少骑着马,穿着节日盛装,无论路途远近,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活动一般为摔跤比赛,摔跤手脚高高爬入靴内,穿着宽大的缎质摔跤裤,上穿“赵德格”(皮马甲),颈上系彩色饰物“江格”,模仿古代骑士大步绕场一周。
赛马也是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比赛一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每个人都系着彩色的腰带和彩色的毛巾,充满了青春活力。
赛马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各种各样的彩旗。号角一响,骑手们便飞上马鞍,抽打战马,红领巾如箭般飞舞。最先到达终点的人成为草原上最受称赞的运动员。
射箭比赛也吸引了许多牧民。技术好的人,每一枪都能命中,赢得观众的掌声。
“那达慕”大会也是农牧业物资的博览会。除了工农业产品,还有民族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制品、奶酪、奶粉、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等。
春节:春节过后,蒙古族称之为“新年”。在古代,春节被称为“白色节日”。
现在,人们把农历的第一个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人以“白”为吉祥。
据说与日常食用白牛奶有关,含有祝贺新年、吉祥如意的意思。“白月”也是人们聚会的时候。
节日前,人们要做一件漂亮的蒙古袍,准备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再加几坛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夜,全家人坐在蒙古包中间,午夜时分,开始喝酒吃饭。通常,他们应该多吃多喝。
除夕夜,人们还会向长辈献上“送别酒”,围坐在一起吃饺子,俗称“黄包子”或“扁食”,下“嘎拉卡”(象棋),听艺人讲故事,彻夜不眠,纵情欢乐。第一天的第一天,身着各式服饰的男男女女,踏上早已调好的马,三五成群地奔向“浩特”(乡镇),一个个串起蒙古包。
首先要给长辈磕头,然后主人的女婿会给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每个人都要喝这种酒,有些人甚至唱歌跳舞。网兜里的男男女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年轻男女。大多以“浩特”之间的距离作为比赛距离,开始追男女。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饮用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
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持续一天。
为了庆祝丰收,互相祝福,除了准备足够的马奶酒,还以“手扒肉”款待客人,并举行赛马活动,邀请民谣歌手演唱祝福语,向蒙医老人赠送礼物。据说那达慕节就是源于此。
?元宵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夜幕降临,大家点亮酥油灯庆祝。如今,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和额敏县的大部分蒙古族还没有过元宵节;在乌苏,蒙古族在元宵节不烧灯笼,而是采用各种娱乐形式。
娱乐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和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弹江歌和民间舞蹈等。土尔扈特的蒙古族舞蹈有集体舞、独舞、男女二人转、有歌有舞,表现了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古族有哪些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色节”、祭祀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者的游戏:猪鬃节等。
蒙古族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一年一度的节日,也称为“百越”。传说与牛奶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好运的意思。节日的时间大致与春节一致。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吃手抓肉,还包饺子和煎饼。初一早上,晚辈会给长辈敬上“送别酒”。
在锡林郭勒盟,人们除了庆祝新年节日,每年夏天还要庆祝“马奶节”。节日前,家家户户都要宰羊做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榨马奶酿酒。节日当天,每个牧民家庭都会拿出最好的奶粉、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放在盘子里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住在这里的蒙古人从其他兄弟那里学到了建筑技术。他们建造的房屋不仅造型独特美观,而且经久耐用,受到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民用建筑的成就,他们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当天,外出施工的泥工、木工、泥瓦匠,无论远近,都会赶回家过节。每个村子都要杀猪宰羊,还要办戏曲。人们还拿起檀香木雕成的鲁班雕像,敲锣打鼓,直游到各村。然后,大家聚集在球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做“舞曲”。跳跃时,男青年第一个领先。他们抱着领头的尤克里里,边玩边跳。他们身后的人群分成两排,时而围成一圈,时而相互穿插。队形多变,场面十分活跃。
元宵节,每年农历10月25日,夜幕降临,大家点亮酥油灯庆祝。如今,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和额敏县的大多数蒙古族还没有过元宵节;在乌苏县,蒙古族在元宵节不会连续多日烧灯笼,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
节日过后,村子里都在忙着收割小麦和油菜籽,犁地和插秧。完成这些农活后,工匠们成群结队地出去承包施工。
蒙古族的主要节日
蒙古族传统民间节日有“白色节”、祭祀敖包、那达慕等。
“白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白月”。传说与牛奶的洁白有关。意思是祝好运。
节日的时间大致与春节一致。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吃手抓肉,也会包饺子和煎饼。第一天早上,晚辈会向长辈敬酒。
在锡林郭勒盟,人们除了庆祝新年节日,每年夏天还要庆祝“马奶节”。逢年过节,家家都要宰羊做手抓肉或全羊宴,还要榨马奶酿酒。节日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粉、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放在盘子里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视为圣酒,献给尊贵的客人。
对客人来说最盛大的宴会是羊肉宴。烤全羊过去用于祭祀仪式或敖包,现在已成为盛大节日或欢迎贵宾的特色菜。
那达慕大会在每年夏秋两季放牧闲暇时举行。“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内容包括摔跤、赛马、射箭、舞蹈、物资交换等。解放后,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如田径、球类运动、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电影放映、交流生产经验等。这已成为蒙古人民最喜爱的活动。
蒙古族有哪些节日?
白色节日,又称“白月”和查干纱丽,是蒙古族的春节。白色节日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人民的春节。传说与牛奶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好运的意思。
成吉思汗祭奠节,又称祭祖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是纪念蒙古始祖成吉思汗的节日。
那达慕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娱乐、游戏”。每年七八月份在肥壮牲畜的季节举行,是人们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敖包节又称“塔肯节”,是蒙古族图瓦人崇拜天地日月自然的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至七月举行。“敖包”的蒙古语音译,意为“堆”。敖包节是蒙古族为纪念出生地埃尔贡山区而形成的节日,表达了他们对祖先土地的依恋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
火把节,又称拜火节。年祭和月祭。一年一度的节日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举行。在长辈的主持下,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被投入火中,感谢火神的保佑,祈求来年人畜兴旺、庄稼丰收、万事如意。中秋节通常在每月的第一天和第二天举行。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饮用马奶酒为主要内容而得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持续一天。
元宵节,每年农历10月25日,夜幕降临,大家点亮酥油灯庆祝。如今,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和额敏县的大部分蒙古族还没有过元宵节;在乌苏,蒙古族在元宵节不烧灯笼,而是采用各种娱乐形式。
迈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在正月十五庆祝,宗教色彩浓厚。节日当天,每座黄庙都挂着弥勒佛的神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庙里供品、烧香、朝拜。寺庙里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就由达赖主持。拜佛后,大家在古自达(旗手)的带领下进行射箭、赛马、抛后记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动物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六,从事畜牧业的蒙古族都会为牲畜举行仪式,称之为动物节。有的地方日期不固定,选在正月到清明前的某一天。
打谷节,蒙古语称为“乌图如·莫塔里胡”,是蒙古族的节日,可能是由牧业节演变而来。蒙古人,如东部从事农业的巴林班纳,经常在打谷前举行吉日。打谷场上用的工具都要擦亮,要念祝辞,要献上各种粮食作为祭品。从事打谷劳动的蒙古族要磕头,然后互相敬酒吃饭,最后进行各种文体活动。
打马印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它通常在清明节或端午节前后举行。节日当天,骑手们每套住一匹凶猛的马,都会有一个签名者在马的左胯骨中心做标记。届时,蒙古人会在指定的草原点燃篝火,选择德高望重、骑术和烙印熟练、熟悉马性的牧人。参加马具的蒙古骑手排成一排,然后有人向他们献上哈达,表示祝福。
天猎节是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人民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的蒙古族传统节日。节日当天,无论是晴天还是阴天,各村蒙古族猎人都要骑马、带枪、带刀,带上猎狗和“蓝”(一种重约一斤的木制狩猎工具,击中猎物的概率很大),按传统习惯进山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