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成都参加“学科特色课程建设”研讨会报告摘要
一.会议介绍
学科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学科特色课程的建设成为一所学校顺应时代潮流、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
“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座谈会的主题是以玉林小学第二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为契机,立足序论,紧密接触先进理念,推进学科特色课程建设。
大会为期三天,分为语文、数学、综合三个科目。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小学学术委员会主办,成都市玉林中学附属小学承办。吴等专家应邀出席,四川省各市县教师到会学习。
二。学校简介
1,成都玉林小学概况
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位于成都高新区。2003年7月,由原高辛第一小学(建于1995)和高辛第二小学(建于1996)整合而成的公办全日制小学,是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也是承担高新区随迁子女入学的学校。占地35亩。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700余人,教职工105人。
2、玉林小学的特色
玉林附小有自己明确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人的独立体质和健全人格。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国学、舞蹈、球类运动、声乐等等。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近年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旗帜下,玉林附小始终坚持“以课程开发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学科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开发出“数学辅助探究学校”、“海中读国学经典”等特色课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榆林小学数学的特点
在数学方面,于小仁开发了一门名为“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课堂形式改革――学助探究式学校的实践研究”的专题课程。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助学风格呢?玉小人说:核心素养的概念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前传统的教学导向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现在要转变为培养能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比如,如何让自己的话发出声音,如何听别人的对话,如何……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人才。
学生辅助式:指让大老师离开报告厅,小老师走上讲台。这里的大老师辞职,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指导、引导甚至火上浇油,最后把零碎模糊的知识理清。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线性课堂,到学生交流的网络课堂。
预学习是学生辅助探究课堂实施的核心和保障。当然还有一个出发点,就是助学案。课前通过助学案例的导航,可以提前研究核心问题,相互学习,赢得自己的信任。上课分组学习后,在平台上交流碰撞,赢得他人信任,提升自己。让学生进入自觉、自由、自由学习的状态。
简而言之,萧玉的数学家是一群有教育理想的团队。接下来的两节课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他们教育理想的生动展示,更是对团队这个名词本身内涵的诠释。
3.数学学科特色的展示
1,第一节演示课
江夏老师教的初三《趣味推理》。
这节课从一个小游戏开始。老师展示了三个小盒子,告诉学生三个盒子中有一个有乒乓球,并提问。你能肯定它在那个盒子里吗?学生们摇摇头。于是江老师摇了摇第一个盒子,学生们找到了线索。震动的时候盒子没有响。学生们判断第一个盒子里什么也没有。同理,做出没有第二个盒子的判断。老师马上问:第三个盒子还需要摇吗?学生说不需要。老师问:为什么?学生说,既然我们知道三个盒子中有一个是乒乓球,那么刚才摇一摇已经排除了第一个和第二个盒子,所以一定是第三个盒子。于是老师验证了一下,果然如此。这时候老师提出,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过程就是推理。并和孩子一起回顾推理过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老师开始进入下一道工序。
老师展示课件。让学生找出重要的信息。又问,同一组能有几个?
然后复习昨天预习的知识,预习时拿出助学方案,让孩子分组合作交流。沟通时,对孩子提出要求。
学生交流后,向班级汇报。老师又问。
这是第一个孩子的报告。
孩子上去后拿着教鞭,很有老师的样子。“坐直”和“某某看黑板”当每个孩子都集中注意力在黑板上时,他开始解释。讲解时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思路清晰。下面的孩子认真听讲。他讲完后,对同学们说:“我讲完了。你怎么想呢?谢谢大家。”于是台下的小朋友争相夸他写得好,也提醒他写字需要规范。也有疑问。整个过程呈现出一种自我意识和学习自由的状态。你能感觉到这绝对不是排练,这绝对是课堂的性质。因为有些东西,再完美的诠释,也会有瑕疵。这里体现的是老师多年的培养和训练,已经内化为孩子们自己的素养,没有任何人为的安排。台上的每个孩子听到一个意见都会鞠躬说谢谢!如果有疑问,他会耐心解释,问,你懂吗?那天下午的两节课,每一个上台的孩子都是那么的谦虚,那么的讲道理。台下的孩子们坦诚开放,懂的懂,不懂的不懂,毫不掩饰。没有人嘲笑不懂事的孩子,也没有人掩饰自己的缺点。一切都很自然,光滑舒适,绝对没有任何人工雕琢。我本来打算在后面换这部分的。但是我真的不生病。舒服,太舒服了。我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阶层,我想要的孩子的状态,绅士的状态。
这是玉小人理想修行的结果。这也是这次学习中最震撼我心灵的地方。
看到孩子们精彩的表演,我在想,教学不应该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应该培养综合素质。我们不仅要做知识的搬运工,更要做心灵的引领者。
接下来,就是二胎的举报。
第三个孩子的报告。
教师队伍的扩大。
最后一个环节依次是,三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推理的秘诀是什么?再练。最后一个酒吧。
2、第二节演示课
小薛梅教四年级“四边形内角之和”
肖老师比较内行。她不仅是老师,还是资深主持人。全班高潮连连。她及时引导和指导,使模糊的知识清晰,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她关注每一个孩子,让学习数学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儿童确实进入了一种自然自主的状态。而且四年级的孩子通过一年的积累,思维,语言,比三年级的孩子更成熟,更兴奋。
在讨论用撕裂法研究四边形内角和时,有一个孩子只演示了撕裂平行四边形的情况。当他让孩子们发表意见时,一个孩子提出四边形有三种类型,平行四边形的类型根本不能说明四边形的内角之和是360度。并向他建议这三种情况都要考虑进去。当时他激动得不由自主地跑到讲台上拿起梯形,用两组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演示。老师忍不住鼓掌。
另一个孩子正在解释测量的方法,他展示了四度相加是360度。一个小朋友拿给他看,说他的说法不准确,因为测量会有误差,不可能得到360度。孩子们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体现了教师的数学素养。
当然,这样的奇葩还有很多。我觉得舞台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是台下老师们努力的结果。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能把孩子培养得这么漂亮,为什么不努力呢?
四。学习收获
1,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传统教育主要是知识的传递。只要我们能做题并取得高分,我们的目标就能实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发展自己的能力。能发展多少学生,就发展多少学生。所以生在社会上之后,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人的分数和能力不匹配。高分就是低能,低分就是高能。
按照常理,分数高的孩子应该能量高。因为高分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其他的东西应该学的不差。但是为什么会走到这样的极端呢?这可能和社会教育的导向有关。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其他能力的发展。
其实根据我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需要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等等,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学习能力。
所以我们的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重在培养人的能力。能力的培养要以传授知识的岗位(学校)为基础,不能顺带发展,而要专、静、开、边、中发展。
2,教育需要理想的情怀。
教育者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萧玉的教育家们展示了他们的教育理想——儿童能力的全面发展和虚心的形成。这不就是我的教育理想吗?以前很模糊,现在在玉小人的指引下,渐渐清晰起来。我们的教育要影响人的一生,培养人一生踏实的能力。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现在,还要放眼未来!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有了它,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行为更规范,奋斗更有方向。我们可以体会到,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诗和远方。
总之,关于教育,要不断修正自己,与时俱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