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室内活动需要注意什么?

确保室内运动的安全。

室内运动空间小,孩子自控能力弱,容易争抢碰撞。因此,在开展室内运动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室内运动场地和室内空间布局的特点,分析运动场地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我们充分利用各班的活动室、寝室、走廊、幼儿园的多功能厅、大厅、楼梯等。,并将活动场地划分为以下主要区域:

●走廊——我们花园里供跳跃和奔跑的走廊又长又直又宽。根据这一特点,老师们在楼道里设置了跳跃和奔跑的运动环境,让孩子根据环境的暗示练习奔跑和跳跃。

●楼梯——爬楼梯具有攀爬的功能。老师利用楼梯营造攀爬环境,激发孩子的攀爬兴趣,提高孩子的攀爬能力。

●活动室——在宽敞的武术室、轮滑室、活动室等大空间进行钻爬,适合空间占用比较大、幼儿身体运动范围大、次数较多的钻爬活动,合理安排室内空间,使其有效发挥作用。

●小空间——主题运动区在幼儿园的室内环境中,有一些班级之间或者角落的小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间的地板和墙壁,发挥其空间延伸的优势和潜在功能,创设“拔鸡毛”、“大腹便便的爸爸”、“蓝精灵”、“过河”等主题区域,鼓励孩子练习投掷和躲闪。

在适宜的运动场地开展适宜的活动是保证幼儿园室内运动安全的前提。另外,老师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以免发生意外。

保证室内运动的乐趣。

有趣的室内运动材料和情境可以提高孩子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但在研究的前期,“运动项目组”发现以下因素制约了活动的趣味性。

第一,材质太单一。幼儿园的运动器材种类繁多,但教师为了便于指导,在室内运动中往往选择单一的器材。但是,儿童动作的发展不能是单一的。所以单一的材质阻碍了孩子身体动作的均衡发展,让室内运动显得枯燥乏味。

二是照搬户外运动模式。老师往往把户外运动的内容简单地“复制”到室内,把运动器材搬到室内又费时费力,但有些运动器材并不适合室内使用,有些运动活动也不适合小房间。

针对这种情况,“体育项目组”的教师与各年级教研组的教师合作,既进行统一研究,又进行交叉研究,既研究材料,又研究各年龄段儿童的动作发展要求,重点是材料的提供和情境的创设。

●“精选”材料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取决于材料的操作。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孩子对材料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体积相对较小、功能多样的玩具,如小球、沙袋、短棍、布袋、塑料圈等,更适合室内使用。另外,你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选择:

第一,要根据活动目标来选择。比如练习投掷时,老师可以选择沙袋、降落伞、软飞盘以及各种不适合滚动的软球。

第二,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来选择。材料要耐玩耐用,如饼干盒、月饼盒、奶粉罐等。,而纸质材料容易损坏,不适合重复操作和使用。它们可以通过重叠或选择相对坚固的纸板和日历纸来代替。

第三,要根据年龄差异来选择。大部分小班都配有促进其平衡、行走和奔跑能力发展的活性物质,如饮水桶、周转箱、PVC管、糖果盒、饮料罐、菜篮子等。给中产阶级提供能促进身体协调发展的活性物质,如布袋、废纸篓、木夹子、旧光盘等。大班为孩子提供的是运动技能较高的活动素材,可以满足孩子一物多用、提高综合素质、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需求。

第四是根据季节选择。在材料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季节因素,提供春夏活动量小的材料,如拉力器、乒乓球等。秋冬季要提供运动量大、活动强度高的材料,如跳跳袋、呼啦圈、飞盘、滑板等。

总之,室内运动材料要多样化,要充足。既要有活动上肢的材料,也要有活动下肢的材料,让孩子的身体均衡发展;材料应该分层次,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的需要;材料也要多变,要有探索性,尽量玩一个东西,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除了精挑细选材料外,“精造”情境还应精心创设运动情境,充分利用墙壁、地板等空间,使室内环境的独特优势和潜在功能得到发挥。

一是利用天花板。天花板的作用就是吊着吊着。悬挂物既能展示地域体育的内容,又能自然划分空间。同时也可以方便老师根据不同的需求及时更换内容,比如给孩子扔靶子,或者不同高度的软球,让孩子对着墙拍打。

二是利用墙体。孩子们对模仿的兴趣可以通过墙上的卡通形象来激发。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在墙上张贴生动的照片或图片,可以起到直观的示范作用。比如在墙上粘贴一个袋鼠造型,周围提供各种布袋,让孩子模仿袋鼠跳跃的动作;还可以贴出各种玩法的步骤图,孩子可以通过直观的图解自主探索玩法。

第三是利用地面。利用地面上的小标志和图案,不仅可以自然形成区域划分,还可以帮助孩子自由建立游戏规则,形成儿童空间的概念。

注重室内运动的有效性

《运动项目组》重点是如何从组织形式的优化来实现室内运动的有效性。室内运动的内容非常丰富,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自由分散,可以成群,也可以成群。目的是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体育锻炼的机会,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在研究中,我们主要梳理了以下组织类型:

一、室内区域活动主要以团体或自由分散的形式组织。

室内放一张桌子,两个孩子玩吹气球游戏,通过深呼吸把气球吹走,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活量;擦拭干净的楼梯,让两个孩子玩“进退”游戏,即通过打卡决定楼梯的进退,发展孩子的平衡协调能力;在走廊里放一个垫子,让孩子坐或躺在垫子上进行各种姿势的传球游戏或钻爬活动,发展他们的敏捷;在墙角挂小球,让孩子练习“壁球”,锻炼臂力,或者在墙上挂小筐,让孩子用海洋球和沙袋练习投掷,提高准确度;把装满不同颜色水的可乐瓶放在大堂里,让孩子们向可乐瓶扔沙袋。

二是室内体操活动或游戏活动,主要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

体育游戏“长臂刀”的传统玩法是老师扮演“长臂刀”的角色去追逐,孩子们去躲闪,在游戏过程中发展孩子们灵活的躲闪能力。我们重新改编了游戏,老师设计了一个扩展的游戏玩法来限制闪避区域。要求孩子通过观察图标,藏在与图标相匹配的“家用小刀”里。有的根据颜色提示隐藏,有的根据数字提示隐藏。也可以扩展到二维游戏,即颜色和数字同时出现。通过“长臂人”的游戏,孩子们不仅提高了躲闪能力,还锻炼了对颜色、形状、数字的识别能力,大大增强了游戏的可玩性和挑战性。

通过研究,初步解决了如何保证室内运动的安全性、提供运动材料和创造环境的趣味性、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有效性等问题。,提高了孩子们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运动的习惯,从而为孩子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基本动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什么是儿童室内运动?

室内体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活动室、阳台、走廊、大厅等场所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室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

其内容可以是钻、爬、扔等大肌肉活动,也可以是手指、脚趾等小肌肉活动。

其形式可以是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也可以是自由分散的创造性活动。

孩子在室内活动需要注意什么?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开展好室内体育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合理、巧妙利用室内活动空间。

首先,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室内空间,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比如活动室、卧室、卫生间、阳台、各班走廊、小礼堂、音乐室、楼梯间、楼梯、平房屋檐下等。,在幼儿园很常见,可以开发利用。

其次,要合理安排室内空间,使其有效发挥作用。比如可以选择宽敞的音乐室、课内活动室等大空间进行走、跑、爬等活动,这些空间占用比较大,孩子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大。可以选择合适的走廊、阳台等小空间,进行精准射击、纵跳、力量素质练习等活动。,占用空间相对较小,儿童活动范围小。

第三,要巧妙利用常规空间,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比如利用儿童宿舍的过道和有序摆放的床铺,进行适当的平衡、扶臂等活动;利用班内有序排列的桌椅进行适当的活动,如平衡、钻、爬、滚等;利用上下楼梯进行垂直跳跃、攀爬等活动。

2.以多样、合适和安全的方式提供玩具和材料。

首先要根据活动空间提供合适的玩具和材料。体积相对较小、功能多样的玩具,如小球、沙袋、短棍、沙袋、套圈等。,适合室内使用。那些体积比较大,功能比较单一的玩具,比如摇车,马笼头,跳绳,都不适合室内使用。

其次,玩具和材料要尽量多样化,数量要足够满足不同兴趣的孩子的需求。比如既要有活动上肢的玩具和材料,也要有活动下肢的玩具和材料,让孩子的身体均衡发展;玩具和材料要分层次,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需求;玩具和材料要多变,要有探索性,尽可能玩一个东西,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全面、科学、有趣地安排活动内容和形式。

室内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样。比如引导孩子了解一些运动健康的基本知识,开展室内体操活动,各种体育游戏,赤脚活动等等。

组织形式可以是集体、小组、自由分散,方式可以是室内体育课、室内体育活动区等。

教师在安排内容时,要结合近期目标,目的明确。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孩子上下肢的均衡发展,整体活动是否合适,比如既有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也有活动后的收尾活动。

4.及时、准确、有效的指导活动。

室内体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班级孩子的特点和不同问题,给予及时、准确、有效的指导。

对于小班的孩子,在他们玩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给予及时的指导。

中大班的孩子自主活动比较多,如果有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及时引导。

比如孩子玩玩具的时候,玩具是缠绕在一起的,不能玩,老师要及时引导。可以先安慰孩子不要着急,然后启发孩子想办法,引导孩子观察分析玩具是如何缠绕在一起的,如何按顺序解开,在关键环节给予适当的帮助。

贴心提醒:有时候问题需要老师“拖延”引导。

比如孩子在活动中出现一些竞争、碰撞等行为问题。老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谁对谁错,而要先观察。

如果孩子能自己解决,老师就不要插手。如果矛盾不断激化,老师可以帮他们分析,尽量让孩子自己协调解决矛盾,让孩子学会谦虚,学会协商,学会体谅他人。

孩子在活动中遇到投票不准、跳越等困难。老师不要急于去引导,而是尽量让孩子反复尝试,自我调整。老师仔细观察,在孩子确实调整不了动作的时候,给予准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