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组织孩子吃饭?

餐前组织

1,用音乐节奏和手指游戏的方式组织孩子洗手,减少等待现象。

饭前洗手是一个必要的程序。以前老师总是维持孩子分组的秩序。一个老师在教室里照顾孩子,另一个老师要注意孩子上厕所的安全和孩子洗手的情况。第一个孩子洗手和最后一个孩子洗手是有时间差的,洗手和用碗吃饭是有时间差的,是孩子被动等待的一个环节。比如老师组织不当,之前孩子洗过的手又会被污染。

2.创造轻松的用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广播活动,促进孩子的食欲。

良好的就餐环境有利于孩子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激发对饭菜的食欲,对孩子身体的健康发育产生良好的影响,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孩子主动适应社会。帮助孩子调整情绪,让孩子在良好愉快的心情下进食,是饭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所以我们努力在饭前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环境。

主要方法是开展餐前广播活动,让大班幼儿有一定的独立性。为了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值日生每天提前一天在家和父母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营养知识,并在每餐前充当小信息播报员,向所有同伴播报当天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中小班的孩子自主性不够,无法理解饮食的营养价值。老师提前知道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在饭前给孩子看。老师们丰富多彩的画面和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孩子知道了每一道菜对自己身体成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喜欢吃、爱吃的心理氛围。护士带饭来上课,是利用饭菜的香味再次引起孩子的食欲。

第二,吃饭时的组织细节。

1,把握孩子用餐时间,掌握正确的用餐方法。

用餐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孩子合理摄入营养。由于铁摄入不足,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会增加。儿童保健专家主张,儿童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每餐花30至40分钟为宜。因此,班主任和护士要提醒吃饭太快的孩子细嚼慢咽,吃饭时要东张西望,拒绝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吃的时间太长。教师要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分析。老师应该尝试用进步的星星、午餐额外的水果和零食,或者玩具分享、独立游戏等餐后活动来奖励有进步的孩子,吸引他们尽快进食。让孩子逐渐有意识地调整进餐时间。

2、规范儿童餐线,确保食用安全。

在吃的过程中,总有一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不安全因素。虽然孩子也很有秩序有秩序,但是因为上菜,难免会洒出来或者发生碰撞。老师也天天强调安全,但还是差强人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摸索,我们终于找到了窍门。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围绕一条固定的线运动(比如从后往前逆时针),那么就不会出现交叉现象,也可以避免人为的碰撞。于是我们规范了孩子们分组送餐的线路,每组由组长按照固定的顺序带领。不管是谁当组长,怎么调位置都不会影响到线,让每个孩子都能很快明白怎么坐。这不是对孩子的限制,而是培养规则意识的绝佳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