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品牌有哪些?
1)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丰田成立于1933,年产量近600万辆,其中近50%出口,并持有大发汽车公司和日野汽车公司的股份。丰田汽车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较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内进口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当时皇冠、卡罗拉、凯美瑞等品牌开始流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思想。在寻求合资开发汽车项目的同时,丰田仍然坚持“只卖产品不卖技术”的原则,不愿在中国实现本土化。1986大发汽车株式会社子公司大发汽车公司牵头与天津汽车工业公司进行技术转让合作。* * *合作生产的天津李霞汽车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成了出租车的代名词。近年来,由于新车型的增加,李霞在价格上没有优势,而且技术和车型都过于陈旧。然而,由于李霞2000的失败,天汽亏损太多,被并入一汽。由于进口车份额的萎缩和国产车的崛起,丰田最终决定在中国投资建厂。1998,四川丰田与四川旅行车厂合作成立;2000年,天津丰田与天汽合作成立,主要生产经济型轿车。天汽被一汽合并后,更名为一汽丰田。据悉,丰田将于今年下半年与广汽合作生产凯美瑞汽车,从而形成南北丰田的局面,并依托其在中国精心打造的2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大规模进军国内市场。一旦政策允许,丰田可以踢开任何一个合作伙伴,执掌大局,称霸中国汽车市场。
国产主力车型:(1)威驰。外观时尚,配置丰富。但是用的发动机技术太老了,可以看李霞2000的变脸版。
(2)花冠。世界一流的汽车,发动机是丰田的VVT-I发动机,技术先进,车型适合东方人的审美观点,配置丰富。中国版的原型是台湾省版卡罗拉ALTIS。相比台省版有很多华而不实的配置,但缺少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TRC防滑循迹控制系统、BAS刹车辅助系统、EMPS电子辅助助力转向系统。
(2)日产是日本第二大汽车公司,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成立于1933。1999因亏损严重被迫将36.8%的股份出售给法国雷诺。日产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较晚。在早期的国内进口汽车市场,日产的“蓝鸟”和“公爵”和其他日系品牌一样有名。1993年5月,与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合资成立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日产皮卡,但由于有限的行政政策的限制,在当时的市场上并不成功。2000年,台湾省裕隆集团与东风汽车公司合作生产风神蓝鸟轿车,这是日产对中国市场的又一次考验。风神公司发展迅速,当年就实现了产销量和盈利,被业内称为“风神模式”。在2002年6月的全新蓝鸟上市仪式上,风神标志被替换为“日产”标志,标志着日产正式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的开始。2003年6月9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投资6543.8+0亿美元,被称为“中国汽车领域最大的合资项目”。
主要国产车型:(1)蓝鸟。外观改了好几次,配置是同级别国产车中最丰富的。但该发动机是日产最不成功的车型,在中国已经卖了三年。如果能换成日产的VQ发动机,那就最理想了。
(2)阳光。蓝鸟的小改款,发动机略有改进。
(3)本田,成立于1948,早年以生产摩托车为主,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汽车的发展始于1960,1976推出了第一代雅阁,现在已经推出了第六代。这款车是1989年美国同级车销量冠军。本田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神话。1998,广州本田与广汽合资成立。在原有标致老厂和设备的基础上,仅用了6543.8+00多亿元就达到了年产6543.8+02万辆的规模,投资仅为普通汽车生产企业的三分之一。广州本田雅阁轿车生产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改写了奥迪、别克主导国内中高级车市场,主要面对“公务车”的局面,开拓了私人市场。2003年6月5438+10月,广州本田在推出新雅阁时降价4万,成为国内中高级车市场的狙击手,拉开了中高级车价格战的序幕。本田在中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益的同时,面临的问题也很明显。首先,供需严重脱节,市场价格上涨严重。制造商不急于增加产能,使市场处于半饱和需求状态。涨价现象纯属商业操作技巧,最终会损害客户对品牌的信任,导致市场流失。其次,本田的售后服务让人感觉不尽如人意,享受不到“专卖店待遇”,这与市场上对其车型的评价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本田后继产品匮乏,车主要集中在中低档。相比其他大品牌,产品线并不丰富。
国产主力车型:本田雅阁:性价比理想,车型时尚,发动机配备合理,配置丰富,但细节与其价值不成正比。
飞度:原型车两厢改成三厢后,外形一般,车身更轻。
(3)马自达成立于1920,福特拥有33.4%的股份。它以生产旋转引擎汽车而闻名。这种发动机采用微电脑控制发动机负荷状态和环装置,使发动机工作平稳,从而降低油耗,自动调节怠速装置和废气再循环,减少废气排放。1992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由海南汽车厂、日本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1998年,海汽被一汽集团兼并,重组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但一汽很难插手海南马自达的事务,甚至很难入股。去年,一汽轿车通过技术引进开始生产马自达M6轿车,市场反响极好。一汽的意图是最终将“两个马自达”合二为一。但问题是,马自达母公司美国福特在中国的合资伙伴是长安福特,所以很难对最终归属下结论。
国内主力车型:(1)福美来。车型尺寸适中,配置丰富,但车身整体做工粗糙。
②马自达·M6。获奖车型,时尚外观,高科技车辆含量。
(4)三菱汽车工业公司(三菱)是日本三菱集团的成员。由三菱重工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于1970建立。戴姆勒-克莱斯勒目前拥有三菱汽车34%的股份。三菱在中国的项目比较分散,方向也不明确。)三菱在中国有两家发动机工厂,并为许多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发动机。
(5)铃木汽车公司成立于1954,主要生产微型车。铃木也是丰田集团的成员,通用汽车持有铃木10%的股权。铃木汽车公司是第一个与中国汽车公司成功合作的公司。早在1984年5月,铃木就与当时的长安机械厂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铃木生产的奥拓和羚羊轿车一直在市场上广受好评。昌河汽车公司的另一个合资项目昌河北斗星也卖得不错。
(6)斯巴鲁前身是飞机制造厂,1953更名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通用汽车拥有其20%的股份。富士汽车在赛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89,1月份,富士力士跑车以223.345公里的平均时速跑了19天,同时创下了65438+1亿公里的新世界纪录,并保持多年未被打破。富士以四驱汽车畅销世界,著名品牌有力狮和翼豹。与中国贵航集团合资生产Lark微型车。
综上所述,日本汽车业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显然是“变一切从傲慢到尊重”。因为日本为了保持在亚洲的技术优势,一直鼓吹“鹅形”模式,想成为亚洲汽车工业的“领头雁”,并表示要在技术上平均领先中国15年。然而,当我们看到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的优异表现,再加上世界汽车市场的不景气和中国市场巨大利益的诱惑,日本汽车工业的中国战略被迫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抛开民族感情,也要看到中国版日系车还是存在明显的问题。(销往欧洲的丰田车辆代码最后一个字母是W,北美是A,中东是V,中国是C,刻在发动机舱内的铭牌上。)比如国内的日系车,配置华丽不实用,却在底盘和安全系统上偷工减料,跟欧美的日系车质量绝对不一样!难怪网上流传一句话:“日系车的一流产品在中国,二流产品出口欧美,三流产品销往亚洲,产品高价销往中国!!!"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的民族优越感在它生产的汽车上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当然,这些都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有关。只有我们自己的民族工业水平整体提高了,我们才会逼他们拿出更好更新的东西来面对中国汽车市场。就像毛泽东主席说的:“雄关大道铁打如铁,现在我们正从起点大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