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自闭症儿童?

第一阶段:模仿期

1.口头动作模仿:从被动辅助其动作到能够听从指令。动作包括:张口、闭口、殴打、伸舌、弹舌、舔唇、咬唇、戳唇等。

2.呼吸训练:每天做一定量的跑步,上下楼梯,仰卧起坐,增强肺部呼吸能力,模仿深呼吸,被动抓痒大笑,帮助挤压腹部发出喉音,吹口哨等。

3.模仿交流动作:拍手表示高兴,挥手表示再见,鞠躬表示感谢,伸手要东西,拉手表示友好。

4.模仿发声:模仿哭,挠让你笑,张嘴发“啊……”即使没有意义,也要加强。

第二阶段:训练单音(重叠)期。

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建立刻板的T型凝视和眼神交流,让学生学会模仿训练者的口型发音。这时候就没必要刻意纠正孩子发音的正确性,以免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受到挫伤。

l、要充分利用孩子喜欢的玩具,把它们变成训练者的面部凝视,提高目光接触时间,让孩子更好地模仿嘴部发音。

2.让孩子知道叫自己名字的时候会有反应,比如回头看,抬眼,学会回答“嘿”!

3.从孩子最亲近的角色母亲开始,学习发唇音“妈妈”。

4.满足孩子的动机需求,学会在拍、亲、抱、打一打的动作中发出“拍、打、抱”的砰砰声。

5.借鉴喜欢的食物(如“锅巴”读作“巴巴”,“棒棒糖”读作“糖”,仿玩具老虎读作“老虎”等。).

6.老师用“轰炸”的方法,反复刺激和训练能发出的声音。

7.看图练习发音,模仿并说出单元音“a…”并说出汽车、梨、杯子等物品的名称。

8.看仿真玩具,模仿声音,动物的叫声,汽车,火车和枪的声音。

第三阶段:学习双音词的发音。

这个阶段让孩子学会模仿两个音节的连续发音,标志着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认知可以作为渗透教学。

1,利用孩子学过的单音节词,开始学习重叠式,如“爸爸、妈妈、杯子、瓜、包”等。

2.在可以发音的音节基础上学习“杯子、西瓜、面包”等双音节单词。

3.用实物和图片帮助孩子学习双音词的发音。可以用指杯、拿起、说出三步说。

4.在孩子学习双音词的阶段,发音速度和音质很难纠正。要增加口语的字数,鼓励孩子模仿,但要注意嘴巴模仿发音时的音节数。

第四阶段:简单的问答交流训练

在这个阶段,孩子可以建立简单的问答对话。学会了解和你有关系的熟人之间的关系,会表达你的需求。

1,孩子自己为中心,从问答练习,比如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

2、从孩子的动机训练出发,拿着他喜欢的食物问:谁吃,谁要,谁玩。

3.从赞问,谁伟大,谁好,谁对。

4.区分孩子和熟悉的人的关系,通过提示来回答。你是爸爸吗?妈妈?是老师吗?是爷爷吗?是奶奶吗?等等。

训练中要注意统一提问指令,熟悉孩子的人要发出指令:“叫我”,如(老师、奶奶、妈妈、阿姨等。).你也可以用手机学习简单的对话。父亲打电话时,让孩子说说“你好,爸爸,我想你”之类的话。

第五阶段:识别和阅读仿拟句的训练

在这个阶段,孩子在掌握一定单词的基础上,可以学会用图片和文字读句子、说儿歌,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l,读简单的句子。如《太阳出来了》《小明在跑》

2.读儿歌。比如《大苹果》《小白兔》。

3.唱简单的歌。如《我有个好妈妈》《二虎》《小手拍拍》。

4.表达你的需求。如“我要吃奸,我要出去玩”等等。

5.读句子并按照指示做。比如“请把杯子给我,坐到椅子上”。

训练效果

经过8个月的训练,一个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自闭症孩子有了明显的改变。

1.不识字,能背十几首儿歌,能指读儿歌,会唱简单的歌。

2.具备基本的沟通技巧,能够回应和表达简单的需求。

3.对自己有一个简单的团队认识,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龄,和家人的关系。

4.知识水平显著提高。我会读单元音,20多个声母,150多个字卡,7种颜色,1-10个数字,1-100个数字。

5、学习情绪由不稳定转为稳定,能坚持学习2小时。

6.感情上,认识陌生人什么都不怕,喜欢和熟人交流打哈哈大笑。

7.能够模仿并与他人互动。做拍手游戏的时候,我会主动拍手做动作。

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培养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自闭症儿童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老师和家长首先要注意建立亲情和友情。也就是说,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我们的培训才能有效。

2、开展语言训练,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家长要起主要作用。专业老师给家长指导和示范,让家长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继续训练,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3.每个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阶段和内容要因人而异,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及时修改。

(2)建议:

1.家长必须亲自参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并尽可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按计划进行训练。

2.训练内容要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3.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由指定的人进行培训。早期语言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孩子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5.训练中应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注意行为强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