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发现规律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数学教案:寻找规律1活动目标;

1.观察找到排列规律,然后按照规律排序。

2.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比较能力,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3.喜欢定期参加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操作卡若干份。

活动流程:

首先,排队游戏,介绍活动。

老师:孩子们,画上有什么?有哪些小动物?(排列成规则图案的小动物)

老师: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动物是如何排队的。好不好?

第二,找到规律,然后按照规律排序。

观察卡片上动物的排列,让孩子感知物体的顺序。学会根据不同动物的规律和顺序进行排序的方法。问:蝴蝶和蜜蜂是按照什么规则排列的?ABAB与正面不同。那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呢?谁来说点什么?不是吗?下一步是什么?猜猜看!2表示法律

老师:接下来看看小动物们怎么排队(AABAAB)然后往下排。

问:你发现了哪些模式?两只蝴蝶和一只蜜蜂。下一步是什么?后面呢?你有什么异议吗?老师: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会发现什么。(ABAABA)仔细看,你发现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1~2答案

老师:一只蝴蝶,一只蜜蜂和一只蝴蝶。你以为后面和前面一样吗?那下一个该谁排队?请一个孩子说话。为什么?(再讲法律)2个人。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有一只蝴蝶,两只蜜蜂和三只蝴蝶。为什么?(填空)3个人

老师:谁能告诉我(再讲一遍法律)这是按照ABAAA的法律安排的,那么下一个该谁排队?

第三,儿童操作,补法

让孩子找出书中物体的规律,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安排。填写缺失的内容,完成法律,并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请仔细观察前面的规则,然后进行排序。

幼儿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孩子大胆有规律的安排。

四。评价活动

让孩子们介绍它们是如何排列的。老师:让一个孩子告诉我们他发现了什么。根据什么规则。

小班数学教案:发现规律2教学目标;

1,对规律的初步感知,尝试按照二元素规律排序。

2.通过游戏进一步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3、喜欢数学活动,乐于参加各种运算游戏,培养逆反思维。

4、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智慧箱、课件、锣鼓、录音带

教学过程:

1,请听《长翅膀的女孩》的音乐,像小鸟一样飞进教室,坐好。

2.(1)模式感知、猜测和操作

导读:“今天小动物也来排队了。请看看他们是谁?”(播放课件:动物逐一展示五种小动物)(小朋友集体回答:白熊、黑猫)

老师指导:“1黑猫1白熊,1黑猫,1熊再来。”

(儿童陈述:一只黑猫和一只白熊...)

猜一猜:老师:“猜一猜,下一个会是谁?”(孩子回答)“让我们看看,对吗?”

操作:“我们也把黑猫和白熊棋子拿出来放到1线上,顺序同上。”

(2)模式感知、猜测和操作

看课件(2蜂2鸟)老师:“看谁又来了?”(蜜蜂、小鸟) "

老师:“他们怎么排队?”(儿童声明:2只蜜蜂和2只鸟)

儿童操作:“他们的队伍真的很整齐,我们去试试。”“请打开智慧的盒子,拿出蜜蜂和小鸟的碎片,组成和二线老师一样的队伍。”(老师的检查指导)

自己查:(儿童快递一只黑猫一只白熊...;两只蜜蜂和两只鸟...)然后,拿回花纹块。

(3)声音感知、操作和表现:让幼儿拿出红黄两套棋子,分别放在9号线和10号线上。(准备)

老师解释游戏:“老师敲鼓的时候,你在1线上放一个红色的棋子。当我敲锣的时候,你把一个黄色的棋子放在红色的棋子后面。”试着拿一次,然后摆动。)

第1行:(1红色,1绿色,1红色,1绿色...)

第三行:(2红,2绿,2红,2绿)

第5行:(1红色,2绿色,1红色,2绿色1红色,2绿色)

请家长检查并改正。

总结:“今天的孩子真的很有能力,学会了几种排队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个更难的游戏。”

3.游戏感知体验

亲子互动游戏:九宫格

请站在前排,你的父母站在后排。

老师用棋子搭起一个九宫格,讲的是怎么玩:参考红色棋子,每人自拍,参考黄色棋子,两人互相拍肩膀。

听音乐《桃花开》玩游戏:1,1,1,1...

第二次,1,2,1,2,...

请牵着家长的手走出教室。

小班数学教案:发现规律第三章活动目标:

1.能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排序。

2.能够主动观察探索,感知规律之美。

活动准备:

Ppt编织绳鱼

活动流程:

1.情况介绍今天,小猫过生日,请来了小狗、兔子和猴子做嘉宾。他们各走各的路,让孩子们看他们走哪三条不同的路。

2.发现规律

1.观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孩子感知物体的顺序。学习如何根据颜色、形状和大小将它们按间隔排列。

2.请幼儿观察每种小动物的食物排列,并请个别幼儿回答横线中应填入食物的哪些特征。

3.儿童手术

1.老师示范,请仔细观察。

2.孩子们用一定的规则来串小鱼。

3.请告诉个别小朋友,他们的小鱼是安排好的。

活动扩展:

将不同特性的珠子放在该区域,并要求儿童定期连接它们。

活动反映:

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很强。儿童通过观察寻找规律,通过动手操作发现规律,通过行动体现规律,通过各种感官实现规律。孩子在看、说、动、做的过程中思维非常活跃。

小班数学教案:发现规律第四章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让孩子学会有规律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中的规律之美,将发现的规律说清楚,培养孩子的多元思维。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与同伴分享探索,发现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教具:普通卡片

3、学习工具:彩笔、画纸

活动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占地盘一边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是谁呀?当当当当(展示木偶猴子),我们一起玩跳房子吧!

2.在欢快的音乐中,老师和孩子们在入口处做游戏(孩子们依次跳过地上的方块)并坐下。

3.课件:引导并观察小房子的排列规律。

老师:你玩得开心吗?老师也开心!我们来看看刚才房子里有什么规律(孩子:1房子,2房子,1房子,2房子,,)。老师和孩子一起看课件,一起完成房子。

4.老师总结:1家2家这样反复排列,是有规律的排序。

第二,探索发现,积极参与。

1,听着

(1)简介:小猴子玩得很开心。他邀请我们去参观水帘洞。进入水帘洞需要密码。小猴子身上的密码是什么?孩子要认真听,仔细观察。

(2)通过听老师发出的各种声音——小猴子拍手1,小猴子在老师手里叫1。

(3)引导儿童的初始感知规律——AB模式。

师:刚才小猴子做了那些动作,拍手叫了几声。你仔细观察了他们。请快速输入密码。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着拍拍猴子1,叫它1。连续重复五组。

2.想想看

(1)第一个课件简介:哇,终于到小猴子家了。我发现水帘洞后面有一条路。这条路径的规则是什么?

(2)通过观察课件中的图形排列,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排列规律——AAB模式。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课件先展示2组)。接下来是什么(孩子说课件都显示出来了)

(3)老师总结: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老师和孩子看完课件)这样反复排列,是有规律的排序。

涂抹外套

(1)简介:哇,这条小路就是通往小猴子家的桃园。这里有这么多桃子。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2)先观察红桃和青桃的排列规律,再尝试给后半部分添彩,探索宾语排列的——ABB式。

老师:(点击显示1颗心,点击显示2个青桃),哎,后面的桃子颜色没了。应该是什么颜色?孩子说颜色,老师填颜色。

(3)老师总结:1颗心,2个青桃,(老师和孩子看完课件)(老师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是有规律的排序。

4.找找看

(1)介绍课件:哇,舞蹈开始了。看看谁来了。

(2)鼓励孩子谈论猴子的排列规则,然后找出谁不见了,以帮助猴子找到他们的位置。理解物体排列的AABB模式。

老师:(课件:2只大猴子和2只小猴子)谁在躲?(小朋友说,课件指出)原来是两只大猴子。这次又是谁躲起来了(然后找出两只小猴子)

(3)老师总结:2只大猴子,2只小猴子,(老师看完课件)(最后一句说:像这样的重复排列是有规律的排序。)

5.跳起来说

(1)介绍课件:舞蹈开始了。轮到我们表演节目了。我们要表演什么?请听音乐。

(2)在热情的音乐中通过身体节奏感知AABB、AAB、ABB三种规律模式,并分别谈论哪一组图形模式可以用来表达三组动作。

感知AABB: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跺脚两次。

感知AAB:老师和孩子们跳两次,一起做出1的形状。

感知ABB:老师和小朋友拍手1开始,两条腿一起拍手。

(3)老师总结:像这样的重复排列是有规律的排序。

三、集体作业,分享快乐——贴常规卡片(单色、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老师:舞会结束了,我们该回家了。猴子为孩子们准备了公交卡。我们去看看吧。用图形贴上你喜欢的规则。

尽量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规则贴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并在完成后与他人分享他们的作品。老师:你的数字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摘要以这种方式重复排列,这是一种有规律的排序。

第四,结尾部分,游戏延伸

老师:孩子们,拿好你们的法律卡。我们要上车回家了!请按照两个男孩两个女孩的规则上车。

随着音乐跑出去。

小班数学教案:寻找规律第五章设计背景

作为下学期中班的孩子,我有过常规排序的教学活动,所以对常规排序的体会比较浅,掌握了AABAAB和ABBA AB的排序能力。这个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在帮助孩子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习新的排序规则。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寻找AABAAB、ABBABB、ABCABC的排列规律,学会按照正规AABBCC的方法排列。

2.在珠帘制作和珠帘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规整之美。

3.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4.培养孩子的比较判断能力。

5.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要和困难的活动

要点:能主动发现排列规律。

难点:学会按照常规的AABBCC方法安排。

要准备的活动

1,教具:熊、猴子、猪、小猫图片;三条正规道路;三个盘子,上面贴着一些AABBCC规则;一根上面有夹子的长绳;有AABBCC规律的围巾图。

2.学习工具:一张长纸,一根胶棒和一些各种颜色的小圆盘。

3、经验准备:孩子有AABABB、ABABABB测序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1)复习法律AABAAB,ABBABB,介绍法律ABCABC。

1.展示三种动物的图片。

2.将三条路逐一展示,引导幼儿发现AABABB、ABABABB、ABCABC的排列规律。

学习新法律

1.展示围巾的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和发现AABBCC的规则。

2.观察围巾上的图案有多少种颜色?每种颜色并排有多少个?

3.引导孩子找到盘子里的规则,然后下去。第一组排,另外两个邀请两个孩子上来竞赛排,检查他们是否正确。

4.总结:原来这三个板块上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

(C)进一步巩固AABBCC法律的行动

1,做一串珠帘,三种颜色依次排列。

2.介绍一下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人拿一张长纸,从画有颜色的那一端开始贴。三种颜色有规律的排列,直到纸满为止,然后挂在珠帘下面,用上面的夹子夹住。

3,孩子操作。

(4)欣赏美丽的珠帘,感受法的美。

活动反思

我设计了“熊请客”这一线索,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各种有规律可循的事物中,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积极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的。

幼儿对当今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绝大多数幼儿在独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完成排序规则,但在自己的讲解和幼儿的操作中也存在不足:

1,在引导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规律时,他们展示了一个圆盘,但是当所有的孩子都粘贴完整后,他们突然意识到应该给他们一个初始标记,他们混合在一起没有标记颜色,规律不再那么清晰。

2.我给孩子提供长笔记的时候,让孩子按规则粘贴。我要提醒孩子们,当音符不再有粘的地方时,它们在一个节日结束时不会粘下来,我们要提醒孩子们在操作前去掉AA。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他们就不会坚持下来。

让我知道我们要做的前期准备太多了,包括课本的核心经验,知识点的正确把握等等。尤其是数学和科学领域,不允许老师在学科知识上有丝毫偏差,哪怕只是一个环节设计上的小细节。老师需要考虑周全的天赋,才能带给孩子最科学的认知体验。

小班数学教案:寻找规律第六章活动准备

图形卡、小动物磁性教具、分类互动游戏、蜡笔、儿童用书。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按规律排序,探索不同的排序规则。

愿意和同龄人合作,做游戏,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规律

1,给我看看磁性教具:

老师:这些小动物在玩排队的游戏。看到它们是如何排列的了吗?这里面隐藏着一些小秘密。找找看。秘诀是什么?(小组交流,老师指导观察。)

2、小组报告:

老师:谁来告诉我你的发现?

老师:你真聪明,发现了小动物的排列规律。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吗?(引出规则:1只小鸡,1只兔子,1只小鸡...)

3、展示图片:

老师:(老师故弄玄虚)这面旗后面应该死什么颜色的旗?规则:红色,黄色,红色,黄色。

4、让孩子说出各种图形的排列:

(1)老师:找这套定律?

△○△△○○△△△○○○

(总结:越来越多,是递增排序。)

(2)老师:找这套定律?

△△△△○○○○△△△○○○

(总结:越来越少,降序排列。)

二,互动游戏,寻找规律

老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排序方法。现在,我将邀请孩子们排队并创造他们自己的规则并谈论它们。

1男1女排队法2男2女排队法

1女1男排队法2女2男排队法

1男1女2男2女(递增法或递减法)我的创新

第三,去做

老师:数学天堂里有很多游戏。让我们一起玩,一起做。

1,老师:早上,孩子们在跑步。他们如何排队?后面的孩子呢?你知道吗?你知道吗?

2.老师:有的图形宝宝贪玩,跑出去玩。你能找到他的排列顺序并涂上颜色吗?

3.显示家庭作业

总结:按规律排序的方法很多,可以按颜色、大小、形状、长短、高低、数量、方位等特征排序。

第四,活动延伸

1,继续在日常生活中有规律地寻找事物。

2.在各种活动领域自己探索。

自我检查/反省

在孩子回答的时候,让孩子用* * * *重复一遍,是一个很好的亮点,既提高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让孩子明白物体是按照什么规则排序的。所以操作的时候孩子极其放松,孩子也愿意参与活动。从这个活动的开始到结束,老师要始终作为引导者引导孩子的活动,让孩子真正体现活动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