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估算意识和能力
小学生每天都在接触数学,但由于过去数学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的影响,学生主动估计的意识极其薄弱。为了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逼真、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景,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比如妈妈带了100元去商店买日用品,有28元,43元,24元。妈妈带够钱了吗?老师指导学生估算:先把28、43、24看成接近的整数十位,列法是30+40+20=90(元),这样妈妈的钱就够了。再比如:学校组织987名学生游园。公园门票每张8元的话,带8000够吗?这种情况下,合适的方法是把987人看成1000人,8×1000=8000元,这样带的钱就够了。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用估计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精算法更方便快捷。
第二,玩游戏,激发学生估算的兴趣。
估算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要让估算意识真正深入学生头脑,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除了创设情景,还可以玩一些数学游戏。比如二年级课本上,学生学习了公斤和克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重量估算比赛。我选了一些东西,比如水果、鸡蛋、鱼等等。让学生依次称量这些物品,并写下这些物品的重量。最后,我和学生们一起称量这些物品,谁估算的重量最接近实际重量,谁就被评为“体重估算小能手”。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在“看得见摸得着”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很好地树立学习估算的信心。激发学生对估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第三,结合教学,渗透估算法。
估计不是猜测,而是知情判断。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直接或间接渗透一些估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近似估计法。两个数字可以估计为整数十,整数百或者几百几十,可以很容易的估计出一个大概的数字或者范围。比如227+382=?在计算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得到两种估算结果:一种是200+400 = 600;一个是230+380=610,由此初步确定和在600-610之间。学生在比较精算结果和估计结果时,可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提高正确率。
2、联系实际估算方法。让学生记住人数。动物的数量、树的数量和汽车的数量必须是整数。汽车的速度比人走路的速度快得多。发芽率和出勤率不能超过100%。
比如油菜籽300斤,出油率15%。这些油菜籽能榨出多少公斤油?有同学用错了方法:300÷15%=2000斤,导致同学猜测300斤油菜籽能否榨出2000斤油?植物油会比油菜籽多吗?很快学生们就知道这是不对的。
3.以小估大法还是以大估小法。估算时,如果数量过大或过小无法估算,先估算单位数量,再根据单位数量估算过大或过小的数量。比如在讲授“公里的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公里的概念,我先带领学生到学校操场,让他们测量100米的实际长度,并进行散步。走100米需要200步,同步2000步就是1公里。再比如,估算一颗花生的重量,可以先估算100颗花生的重量,然后除以100,估算一颗花生的重量。
4.常规估计方法。根据教学中的相关规律,比如计算十进制乘除时,一个因子(除0外)可以小于1,乘积小于另一个因子,一个因子大于1,乘积大于另一个因子。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
第四,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合理应用。
估计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和公开的。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有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要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什么时候估算大一点,什么时候估算小一点,要看情况,不能机械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出大概的数字。
比如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去秋游,师生39人,门票和船票各104元。他应该准备多少?教学时,我首先结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达成* * *理解。我应该准备多少?不需要精算,估算即可。然后让学生独立估算“39×104≈”,并交流不同的估算策略。在将39估算为40,且无异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将104估算为100还是110更实际。这个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考虑。很明显,因为缺钱,大部分同学达成了新的认识,确定将104估算为110符合实际问题,接近准确值,易于计算。
再比如:李阿姨去逛街,带了100元。她买了两袋面条,每袋30.4元,又买了一块牛肉,花了19.4元。她还想买一条鱼,大的25.2元一条,小的15.8元一条。李阿姨买小鱼的钱够吗?能买到大鱼吗?这个问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买小鱼够不够?”可以估算一袋面不超过31元,两袋面不超过62元;买牛肉不超过20元;买小鱼不超过16元;总* * *不超过62+20+16=98(元),所以李阿姨的钱足够了。第二个问题“能不能买大鱼”可以这样估计;买一袋面至少在30元,两袋面至少在60元;买牛肉至少19元;买大鱼至少在25元;合计* * *至少是60+19+25=104(元),已经超过了100元。李灿阿姨不会再买大鱼了。这种问题在生活中很常见。数学上,第一个问题是判断100元是否超过三项价格之和,并适当放大;第二个问题是判断三项总价是否超过100,适当降低。
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每堂课都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创设估算的情境,会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智慧,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我意识,在生成中创造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