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科普作文的主题是什么?急!

范文:

我们的水球

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该叫水球。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居住的星球是有水的,71%的表面积被水占据。在宇航员眼中,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球,在太阳系大家庭中非常灿烂独特。地球水资源量巨大,总计654.38+0.386亿立方千米。其中,96.5%在海洋中;1.76%在冰川、冻土、积雪中呈固态;1.7%在地下;其余的分散在湖泊、河流、大气和生物体内。所以可以说,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

惊天动地的水循环

世界上的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水在不断蒸发,水蒸气在海洋上空扩散;部分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冷的时候凝结成微小的水滴,变成云。当它落到地上时,就是雨或雪。雨雪水落到地面后,有的流进坑洞,有的渗入地下,有的流进沟壑,汇成河流,奔向海洋。无数的水滴每时每刻都在环游世界。水循环保证了人类淡水的供应。知道了水的循环,就可以解释:云的故乡在哪里?为什么河流总是日夜不停地流动?为什么千百年来,那么多江河河流都流入海洋,海洋却没有泛滥?

淡水在哪里?

地球上的水量虽然巨大,但能被人们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灌溉,不能用于工业。其次,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6%左右,大部分(99%)都冻结在远离人类和冻土的南北层面,无法使用。只有不到65,438+0%的淡水,分散在湖泊、河流和地下。与世界上的全部水体相比,淡水的数量实际上是九根牛一毛。

-

一、什么是科普作文?

有些同学把写小科技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那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误解。学生不仅能写,还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科学工作者撰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再经过分析研究而撰写的科研报告。学生写的科学论文比科学家写的论文更短更浅。

实际上,科学论文是学生在课外科学活动中,经过科学观察、实验或调查所取得的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件事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的结论;也可以是一个地方调研后的总结;也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那么,科技论文有什么质量标准吗?是的。它必须具备“三性”。

1,科学。科学性是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体裁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科技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合乎逻辑,用词简洁准确。

2.创造力。小论文的选题和主要观点要有自己的新发现和独到见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研讨会,也没有在各级报纸上发表过。当然,如果你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特、论证充分的观点也是可行的、有创造性的。

3.实用性。论文题目必须是作者自己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获得的,具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自己写的。不能有捏造、臆测、成人替代的迹象。

以上“三性”是衡量科技论文的质量标准。如果你写《向日葵》,虽然你的观察细致入微,体态描写生动,人物分析完美,但如果得不到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随笔或观察日记,而不是科学的随笔。

写科技论文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成功属于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年轻朋友!

两种类型的科普文章

科学论文最常见的形式是科学观察论文、科学实验论文、科学调查论文和科学解释论文。

科学观察论文

科学观察征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自然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对所获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进而得出结论并做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刘浩在湖南的父亲经常咳嗽。通过长期反复的观察,他发现风向与父亲的咳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找出了“罪魁祸首”——湖南橡胶厂的烟囱冒出了大量的烟,其中含有二氧化硫。他爸爸一闻到就喉咙过敏,条件反射性的咳嗽。他的散文《爸爸的咳嗽》主要是通过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属于科学观察散文,曾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研讨会三等奖。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征文中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是在自然发光的条件下,不受人为控制而发生的,所以文中描述的内容应该是作者观察到的对象、过程、条件和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任何人为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反复的活动,需要作者的耐心、细致和恒心。

(2)小型科学实验论文

科学实验随笔,有时也叫“实验报告”,是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创造特定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综合结论的文章。它侧重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描述和对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爬山虎会爬墙,这是很多同学都知道的。但是爬山虎为什么能爬墙呢?武汉学生熊斌通过观察发现,这与爬山虎的“触角”有关。然后他估算出爬山虎平均一米长的茎干上有25根“触须”附着在墙上,做了一个“触须张力测量和吸附”的实验。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详细,数据准确,解释力强,结论真实可信,是一篇优秀的科学实验短文。

(3)关于科学调查的小论文

如果你想研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某一水域的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搞清楚某一奇石怪山的演变过程,某一范围内的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那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写成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叫“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考察报告”。

在获得第五届全国青年科学学术讨论会一等奖的文章《祝圣田水库的常青之水》中,作者对水库的地理生态环境和蓄水量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尽可能地进行了实地测量,找出了水库的隐患,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本文阐述了综合分析的时间、对象、内容和结论,并绘制了《胜田水库集雨图》和《中山市强烈侵蚀示意图》,结合一些实际资料,使读者对调查对象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写科学考察的小论文时,有时是动植物、岩石、土壤等的标本或照片。应附在正文中,以增强说服力。

(四)科学解释短文

科学解释散文是指作者运用准确可靠的信息对某一自然现象或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散文。一般来说,它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等研究方法,而主要从书刊、老师等处获取丰富的二手资料,通过自己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阐述某一观点。

《贵阳为什么是祖国第二春城》是一篇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研讨会三等奖的小论文。作者的研究方法各有特色。一是坚持用广播电视记录整理贵阳、昆明的天气、气温;二是利用现成的科研成果《中国气候图集》,找出重庆、北京有代表性的气温情况与贵阳、昆明进行对比;三是核实昆明、贵阳6月、4月、7月、6月的平均气温,然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这类文章虽然没有前三种个人实践的佐证,但毕竟是通过作者的精心搜集和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新的见解,所以也是公认的科学随笔。

我要特别提醒你,写一篇简短的科学解释论文,千万不要提一个问题就匆匆忙忙地查资料,然后不加分析就抄下来解释。这样一篇没有新意和新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的科普文章,不能算是一篇科技短文,更不能培养你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科技论文的选题

写小论文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是选题。有人说,选好题目就等于完成了一篇小论文的一半,可见选题对于一篇小论文的重要性。

有同学说,自然界的奇妙现象太多了,我们应该研究什么?有同学说,我看惯了自然界的一切,没发现什么新奇的现象。况且我要研究的东西别人已经研究过了,写出来也没多大意义。

其实只要了解选题的基本原则,掌握几种常见的选题方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科技活动中做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就一定会找到值得探讨的话题。

科技论文选题有多种方式,个人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题方法,供学生参考。

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子的同学胡长城正在屋后的水沟里玩耍。有许多蝌蚪在沟里游来游去。突然,他发现一只小蝌蚪独自游着,好像和其他蝌蚪格格不入。他用小树枝把脱离群体的蝌蚪拉成一群一群的蝌蚪,很快它又独自游走了。他很惊讶,就把他和其他几组蝌蚪装在瓶子里,养在家里观察。最后,不合群的蝌蚪变成了青蛙,其他的长成了蟾蜍。通过长期的观察,它弄清楚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小儿子的区别,写了一篇极好的文章。

这种题目不事先考虑,只对偶然发现的稍纵即逝的现象感兴趣,从而抓住不放,寻求源头。

2.课堂延伸法。在小学科学课《动物与环境》中,学生研究了蚯蚓与光线、温度、湿度的关系,发现蚯蚓喜欢黑暗、超市、温暖的环境,学会了用差值法进行实验,判断错误的因果关系。课后可以用所学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比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会张开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

3.问题探究法。小苍蝇真讨厌,它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但是他真的很奇怪。他经常接触各种细菌,为什么不生病?

睡觉可以缓解疲劳,恢复精力。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会睡觉吗?

……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可以把它作为你论文的研究对象吗?

湖南道县五年级学生毛登生有一天和几个同学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耍,为竹子是空的还是里面装了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

细心的毛登盛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放学后,他查阅资料,做实验,用大量证据得出结论:竹子不是空的,而是含有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基于此,征文《竹子里有什么》获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征文大赛一等奖。

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养了一只小动物,或者养了一些花,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找老师来选题。

如果加入学校的科技组,可以把研究的想法告诉老师,让老师确定研究的课题,然后就可以围绕课题进行观察和实验。

如重庆市人民小学生物组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一些调查研究课题,完成了《重庆黄角树特征调查》、《祝圣田水库四季常青水》等多篇小论文,多次获得全国青年小论文一等奖。

5.成语和谚语的科学验证。成语大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也有来自寓言、民间传说的,也有既定的。这些成语中有少数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验证。

“一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意思是水滴不断,可以穿石。这是一个比喻,只要你坚持,即使你的力量很小,你也可以做看起来很难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是一滴液体,力度很小,撞击速度也不会太快。它怎么能穿过坚硬的岩石?成员和学生开始怀疑这个成语的科学性,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来验证这个成语的科学性。

“春风吹东风,老祖宗淋雨”是一句脍炙人口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对三月份的气温、风向、天气做了详细的观测记录,然后运用科学统计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向日葵向太阳绽放”。这还是假的吗?然而,湖南人蒋林波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得出了“向日葵并不总是转向太阳”和“向日葵随太阳转应该是指蕾期,开花后就不动了”的结论。

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是早就公认的结论,也要认真研究,不要跟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新。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选题时要考虑主客观条件。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选题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否对研究的问题感兴趣,是否有能力研究清楚,是否达到了这个知识和认识水平,是否有完成这个课题的毅力,是否有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设备和场地。

如果你完成了“探索蛇的奥秘”这个题目,你必须掌握关于蛇的基本知识,具备抓蛇的能力,能够区分毒蛇和非毒蛇,掌握被毒蛇咬伤的抢救方法。此外,还需要有养蛇的设备。不然还不如换个更符合主客观条件的题目。

四篇小论文的选择与分析

题目确定后,就可以进行选材和分析了。具体内容是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深入实地考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各种材料,得出结论。

材料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看,是人在自然条件下考察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

观察时要仔细,不要放过任何细微的细节。来自云南的学生庄月萍花了2_0_天时间详细观察了鸽子孵化的全过程。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发现,连鸽子身上的一个黑点和眼皮上的皱纹都不放过。因此,这篇文章“观察鸽子孵化”是真实的,内容丰富。同时,观察要详细记录,否则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干预和控制,比观察更有利于发挥学生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的主动性。

昆虫的后腿是做什么的?湖北学生张军先后抓到蝗虫、蚱蜢、蟋蟀等十几种昆虫,并分别将其后腿砍断。通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和比较,发现了昆虫的许多特殊功能。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检查前,必须明确检查的目的,以及必要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品等。必须做好准备。在检查过程中,要随时随地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过程和检查结果,有时还要带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对更重要的现象进行拍照。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第一手资料。

4、获取信息。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一些资料,只好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这种间接获得的材料称为二手材料。有些问题不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能解决的,这个问题必须在你的选题中解决,所以你得去查资料,搞清楚。

(2)分析

获得材料后,要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根据论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自己的论点和观点。

首先要检查各种材料的真实性。我们查阅的资料有些是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用于一定范围,有些资料不具有普适性,有些资料记载有误或者本身就是虚构的。这种材料应该坚决使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即选择能说明问题的材料,不要太多,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舍弃。

第三,对选取的材料进行分类,研究它们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得出结论,这是一个论点。论文论点来源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不能先下定论,再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比如熊研究蚯蚓的视力,她选了四种材料(1)用木棍、红领巾、铅笔在蚯蚓面前晃动。(2)蚯蚓对各种食物的反应;(3)放置在家门口的蚯蚓的反应;(4)请爷爷获取蚯蚓是否有眼睛的信息。通过前三个实验的分析,初步判断蚯蚓没有眼睛,靠嗅觉寻找食物,靠感光细胞寻找黑暗的地方。第四份材料进一步证实了她的推断,使论点得到充分论证,令人信服。

小型科技论文的写作

整理分析完材料,就可以开始写了。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写作一般要按照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技论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精确、简洁、吸引人,能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深刻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确切”是指文章的标题必须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让人一目了然,而且不能跑题或扣题,更不用说用的是夸张的词语。所谓“简洁”,就是指标题要精炼,既要全面,又要突出主题,做到言简意赅。

有很多方法可以开始,取决于研究内容和你喜欢的写作风格,但一般来说你应该开门见山,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研究这个问题的?

《贵阳为什么是祖国第二春城》一文开篇写道:“我住在贵阳,经常听人说‘昆明是春城,贵阳是第二春城’。至于为什么,我不明白。我决心把天气预报录下来,看看贵阳是不是真的是第二春城?”验证其科学性的愿望源于这样一句话。

有些文章中的问题是偶然观察产生和发现的。也可以一开始就按时间顺序描述过程,然后适时提问。

主体

也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包括假设、观察、实验、调查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和结论等。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仔细,实验过程、数据和现象的由来要写清楚,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以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和图表。必要时可附上照片和采集的标本,以增强说服力。得出的结论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和论据一致,要有严格的逻辑。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结局

在文章的最后,你应该写下你对某个问题的结论和建议。

在《蚯蚓的视力》一文的结尾:“哦,我明白了,蚯蚓是完全失明的。它们依靠嗅觉来寻找自己喜欢的食物,并利用光感受器来分辨光线的强弱。“结论就是结束,与开头提出的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的效果。

论文初稿完成后,还会反复修改。看开头是否简洁,论证是否典型真实,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论证是否新颖连贯,段落是否自然衔接,语言是否流畅准确。让同学老师帮忙修改,改完之后逐步完善。最后发给报社发表或者参加各级小论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