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校招偏好,高校就业数据解读,应届毕业生后宫。

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社会,但信息不等于知识,也不等于文化。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整理出有价值的知识,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能力。信息的沉淀和提炼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可贵的好奇心和行动力。

近期各大高校纷纷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部分高校发布了重点就业单位和数据(部分高校也称之为全球500强企业就业情况)。笔者整理了27所高校的就业报告,发现BAT、网易、华为等科技公司都爱在这些学校招人!这些数字也反映了一些公司的就业偏好和运营情况,可以作为想进入这些公司的同学在选择工作和学校时的参考。

根据统计结果,华为是双一流高校中招聘最多的公司,仅26所高校就招聘了3525名应届毕业生。

除了华为,根据公开数据统计,这些高校招聘人数最多的公司分别是腾讯、中兴、百度、网易。阿里巴巴排名第六。

在现有数据中,华为在2018年招聘的毕业生人数最多,达到3525人次,出现在26所高校的名单中。

在这26所高校中,浙江大学向华为输送了444名人才,居高校之首。其次是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虽然偏远,但也是华为青睐的学校之一。2018 * *,183同学进入华为。清华大学以167人排名第七。

从24所高校的整体数据来看,江浙沪毕业生是华为新生代的主力军。只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6所高校向华为输送了1311毕业生,约占37%。

华为招聘人数TOP5榜单

腾讯招聘人数排名第二,出现在纳入统计范围的19高校排名中,招聘人数为691。其中,武汉大学是腾讯2018校招的主要收获地区,人数为100人。清华大学以74人排名第二,浙江大学以68人排名第三。

此前,根据腾讯的一份内部报告,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人数是腾讯最多的,但2018年,腾讯只在华中科技大学招了21人。

只有11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公布了阿里在该校的招聘数据,其中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分别以89、38、38位列前三。

2018年阿里巴巴的招聘岗位以技术岗位为主,对产品运营岗位的需求较少,门槛较高,这也可能是本次招聘学生人数较少的原因之一。

可以观察到,网易2018的招生对象集中在一些顶尖高校,如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其中浙大给网易送了164的学生,可以补一个小学院的节奏了!

百度2018高校招聘分布比较均匀,没有特别突出的高校。但是北京的大学还是因为地理优势更受百度喜爱。近年来,百度在AI方面有所发力,北航、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理工科大学的学生进入了百度。

2018年,中兴在12高校招461人。与华为相比,中兴在招聘上非常克制。中兴最近一年的情况不是很好。希望这些毕业生能和中兴一起克服困难。

本文将上海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都归为“美团”。2018年,现有数据显示,美团在以下7所高校招聘188人。整体来看,除非在新的领域发力,否则美团的校招人数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提升。

看到头条的招聘数据,你可能会很惊讶。为什么只有这些学校,为什么只有这些人?但这是真的(╯□╰)

然而,在19年的秋招中,字节跳动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校招,其秋招宣传地点覆盖了大部分高校,官方宣布收到10000+份简历。今年的数据应该会更好。

可以看出,由于公司处于创业期,头条的用人还是很不拘一格的,很多非大学生也有机会进入并施展才华。所以名校招的少是可以理解的(╯□ ╰)

和头条类似,拼多多只出现在三本院校的名单中,招的人不算太多。但是,可悲的是,18进入拼多多的新生,福利应该不错吧!毕竟公司瞬间上市了!

JD。COM的招生区域主要在北京和天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都向JD.COM输送了许多优秀学生。JD.COM在13所高校招收了318名毕业生。相对而言,北方地区的大学毕业生进入JD.COM更有优势。

可能是因为苏宁的大本营在南京,所以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学生自然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9所高校中,苏宁招137人,还是比较少的一个数字。

微软在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六所高校招收了106名毕业生。其中,除西北工业大学外的其他5所高校招生人数较为均匀,保持在一个学校20人左右。

中国哪个大学进英特尔的人最多?既不是清华,也不是北大,也不是浙大,更不是上海交大——而是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英特尔在大连理工大学招生90人,远远落后于其他高校。

携程只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中。这两所大学不太具有代表性,不多解释。

总共有27所高校向本文提到的科技公司输送了6930名人才。其中浙大输送942人排名第一(其实这是2018年科技行业黄埔军校),其次是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整体来看,清华北大毕业生进入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的人数相对较少。有更好的选择吗?

遗憾的是,也有很多高校未能统计到这个统计结果中。比如北京邮电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都是互联网行业的人才输出地,每年也有很多学生进入知名的互联网公司、IT公司。

最后,本文的统计结果仅基于现有数据,难免与真实数据有误差,仅供参考。

该错误有两个主要原因:

从这个表也可以明显看出,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仍然是互联网行业和IT行业招聘的主力军,技术人才和技术学院更受科技公司的喜爱,一些成熟公司的招聘已经开始泛精英化。

对于想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毕业生来说,考研还是高考填志愿都要慎重考虑(小声说:江浙沪还是对的);对于学历相对普通的毕业生来说,需要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找到突破口。

无论如何,在行业市场,人才是核心竞争力,衡量核心竞争力最直观的标准就是业绩。希望每个公司都能招到合适的人才,做出优秀的产品来迎接新时代。

另外,在寒冷的冬天,不被猴子砍倒就很好了...欢迎关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