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瞎?游戏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后来和学校老师聊起来才知道,不是同学不借他,而是他看到某个N同学有很多战斗陀螺仪,就直接说想和他玩。但实际上,当时还有几个男同学在等,换句话说,这群男同学已经先交了朋友,后来赶到的大叔并不了解“同学之间约定的顺序”这种情况,只觉得“你有很多,你只是借了别人,没有借我”(推荐阅读:孩子在生活中绝对不能缺少尊重和同理心)
因为小家伙不明白同学之间已经约定好了谁先玩谁后玩,他只看到了很多战斗陀螺仪,所以觉得同学不会和他分享。简单来说,童叔就是一个不能很好识别情况的孩子。什么是白话?一个目的比较白的孩子,可能会对别人生气,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引导,他很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该如何引导这个孩子?
和孩子玩“猜猜我们心里在想什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者绘本故事来引导孩子,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和孩子玩“猜猜我们心里在想什么”,猜猜妈妈心里在想什么,这基本上就是建立孩子观察文字和观察颜色,猜测别人情绪的习惯。不过当然,和孩子玩会用另一种玩法。比如让孩子猜猜妈妈今晚准备做什么晚饭,但建议可以给出一些明显的暗示,“你今晚准备吃什么?”一个一个,软软的,还得炒熟了才能吃。“小家伙会猜东猜西,最后会猜是炒饭,也可以让孩子猜妈妈心目中的动物,比如“长着很多毛的黄色的是森林之王”“狮子”很快就会和叔叔一起猜答案。主要是希望通过“猜别人心里在想什么”的游戏,让孩子建立起“猜别人心里在想什么”的习惯,进而建立起他们的同理心。(推荐阅读:美国同理心体验:探访贫困现场的幼儿震撼教育)
猜猜今天吃什么?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和同理心有什么关系?说到共情,无非是希望孩子对别人的情绪感同身受,但是情绪和感受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抽象的部分。所以在和幼儿讨论感情的时候,最好能建立孩子观察言语和感情的习惯。观察言语和感受从“猜测别人在想什么”开始,这是通过游戏建立共情的重要一环。孩子没有意志,没有猜的习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