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建兵的生活细节
华农校友代表讲话(在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新生开学典礼上校友代表的讲话)
亲爱的学弟学妹、尊敬的各位校领导、师长及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母校给我这么大的荣誉让我在这样盛大的场合谈谈自己的感想。校办特地给我发了一封长长的Email,代表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表达你们的殷切希望,这让我备感压力。在信的最后他不忘注明报销来回车费。我想他估计是在担心我在讲话的结束来一句“车票给报销不?”。我清楚地记得,15年前,也就是1995年的9月18日,我,一个从偏僻农村来的懵懂少年,带着无限的期望、梦想和彷徨,迈进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校门。我的命运从此改变。大家不知道,我高考一完就买了南下广州的车票,在我哥哥开的一个小餐馆里当勤杂工。当时我内心充满无限渴望,但表面上又装作无所谓,我知道,我的机会就这么一次,能上或者不能上。我的舅妈非常喜欢我,她就背着我偷偷上街算了一卦,算卦的人对她说凶多吉少。我的舅妈在很多年之后才敢告诉我这个事实。但结果,我被华中农业大学录取了。
在我进校的第一天遇到一个最大的挑战,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找不到厕所。为什么?我当时住在6栋宿舍,我发现6栋的厕所没有标明“男”“女”,后来我才知道,这一栋都住的是大老爷们,要女厕所干什么呢?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允许女生进男生宿舍,但女生的宿舍对男生来说却是禁区。我们班当时有24个男生,7个女生,我心里想,难道是鼓励女生来追求男生吗?但我们有24个男生却只有7个女生啊,这又不符合市场规律啊,对不对?但是,穷人家的孩子也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对吧?秉着这个理念,我大三的时候去请一个女孩子跳舞,穿了一双雨鞋,整个晚上这个女孩子就盯着我这个鞋子看,当然这个女孩子最后成为了我的夫人。从那以后,我咬咬牙,狠了狠心,花了40块钱,你们知道吗?40块当时是我半个月的生活费,在5栋宿舍前面的地摊上,买了一双黑色的皮鞋,但是我这双皮鞋刚刚穿了一天,脚就被磨起来了很多泡,因为太不适合我的脚了,所以这双皮鞋就一直躺在我宿舍的床底下,一直陪伴到我博士毕业,再也没有穿过。我回家我的妈妈常常偷偷地跟我说,儿啊,你现在应该买几件像样、正式的衣服穿穿了。但是我的妈妈她永远也不会明白,他的儿子再也不会靠衣服来提高他的自信了。
其实我进大学以后面临的更大的挑战是学习跟不上。虽然我的高考成绩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还是不错的,能排上前几名。但是进了大学,在我们班,是6年制的生物技术本硕连读,我能算中等吧。更为严峻的是,我上课的时候根本听不懂老师讲什么,尤其是英语课。因为我上高中的时候英语课都是用中文讲的,上专业课的时候,有的同学,尤其是女同学,能把老师上课讲的东西一字不漏的记下来,我跟着大家买了一个笔记本,但是从上课开始到上课结束,我的笔记本经常是新的。其实我刚进大学的时候,特别想努力学习,为什么呢?动机很朴素——想多挣点奖学金补贴一下家用。但现实和梦想总是有差距的。那段时间我特别地苦闷,我常常想,难道这就是我要的大学生活吗?但后来有几个老师的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应该说激发了我很大的潜力。其中一位老师,也就是后来成为我导师的郑用琏教授。郑用琏教授是全国名师,他的讲课非常精彩。他在本科的时候给我们开了一门课,叫生物技术概论。他常常给我们描述地上长茄子,地下长土豆这样美好的前景,让我期待了好久。不过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但给了我去读很多相关书籍的动力。我们知道,在我们的老图书馆下面,有一个书店,我常常就在那里逛,因为当时买不起书,我就经常到那里去看,每次看上几页。这门课的考试是开卷,主要是鼓励大家畅想未来,这样的考试非常适合我,所以我就认认真真地去畅想了一个未来的场景,郑老师给了我95分,让我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也有更多的动力。当时我就想,原来学习就这么简单啊。大学四年级,也就是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张启发老师给我们开了另外一门课,叫基因组研究与作物遗传改良。这门课的上法看上去相对简单,就是给大家列一堆文献,而每堂课只讲5分钟。大家平时就看文献,并根据文献写一些总结,可以用中文写也可以用英文写。张老师说,不管你中文写得好还是英文写得好,不管你的文字写得怎么样,我也不管你的英文写得对不对,只要让我明白是什么就行了,最后的成绩就是每次作业的总和。其中他给我们列了一百多篇文献。当时我英语6级还没过呢。你想想6级都没过的学生要读这么多外国文献,压力有多大。但是我坚持下来了。我给大家讲一个细节。其中有一篇文章是张启发老师课题组发在1997年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讲的是杂种优势的问题。当时我把不认识的单词用字典都查出来了,但发现仍然读不懂。最后把作业交上去了,张老师给我打了成绩,先是用铅笔写了2.5,每次作业总分是5分,然后又把那个5擦去写了个0,给了我2.0分,最后写了一个批语“你完全没有读懂该篇文章”。这是他的批语。此后的三年,我无数次重读这篇文章,真的是无数次重读这篇文章,我感觉,我终于读懂了。前不久,我有一个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告诉我,说读了张老师的这篇文章,发现这篇文章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准备写一篇评论。我非常惊讶也非常高兴。这门让我感觉压力很大的课使我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升很快。大家知道,我们所有的研究,所有的成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通过大量阅读以后,我突然发现前人的基础不一定总是对的。就以张启发老师这篇文章为例,我后来还发现,至少有另外2个相当的研究跟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那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有了研究生的学习和海外学习的经历,我明白,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思辨的精神或者说是科学精神,而不是具体的知识。知识太多,随时会更新。那什么是科学精神呢?我的理解是凡事只根据事实做判断,而不是根据个人喜好和或感觉做判断。我心目中最讲科学精神的是方舟子。他的科普文章也写得一级棒,但他最近的遭遇却是对科学精神的最大嘲讽。
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一定知道,与我们密切相关,也与我们母校密切相关的一个科学事件或者说社会事件是什么,是BT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这个事如果是我读大学那会儿,我肯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愤青,就是反对者。为什么呢?你想想啊,虫子不吃,人还能吃?这不是拿人不当回事儿嘛,对不对?但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支持者,为什么呢?为此,我写了很多博客文章来阐述我的观点。我有一个博客叫“种田农民”,我常常在上面写一些与科学有关的事情,当然也不忘写一些风花雪月,为什么?因为通过系统和专业的科学训练,我不但明白了为什么虫子不能吃而人能吃的科学道理,而且更让我知道,这个东西对农民意味着什么,对农业意味着什么,对国家安全意味着什么。让普通民众了解真相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社会责任,所以,我建议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把“虫子不吃,人为什么能吃”当做自己大学生活的第一个科学课题,并且发出自己正确的声音。
诺尔曼·博洛格,人称绿色革命之父,他是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这是诺贝尔评奖历史上迄今为止第一次把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一个科学家,而不是一个政客。我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时候,住在他的楼下,我跟他住宿标准一样,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想在中国好歹也算个正部级干部吧,但是他的待遇和我是一样的。我们也有机会经常在食堂里一起吃早餐,他通常吃两个煎鸡蛋,我一般只吃一个,也探讨一些人生的问题和科学问题。记得四年多前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他是第一次绿色革命之父嘛,我就问,我们第二次绿色革命将会是什么,将会依靠什么核心技术?他斩钉截铁地回答:现代生物技术。既然他说到这,我就问他知不知道中国转基因水稻炒得沸沸扬扬啊?他说知道,他说中国科学家的声音太小,他们应该声音再大一点。博洛格的爱憎分明、科学激情和社会责任感让我深深为之震撼,那时候我只有三十岁,博洛格已经超过九十岁高龄。他有一句名言被广为传颂,翻译过来大意就是“那些住在办公室空调房里反对绿色革命的老爷,应该到地里去看一看,我估计他们一个月也待不住,但是我呢,却在地里待了半个多世纪”。2009年在他九十五岁高龄的时候,安然辞世。我们从此失去了一个与世界饥饿作斗争的勇士。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在他经常走过的路旁,为他栽下了一棵矮化的松树,来寄托我们的哀思。因为他最大的贡献就是矮化小麦的推广与应用。矮化小麦带来了第一次绿色革命。这棵矮化的松树是对博洛格先生一生最完美的诠释。
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但一辈子都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就很难,谁做到了,谁就是伟大的。是什么东西让一个人坚持不懈、孜孜不倦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呢?我想光有激情不够,你还得有登高望远一览天下的气魄和胸怀。我非常喜欢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广告语,怎么说的呢?大意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只待在井里的青蛙永远都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毫无疑问,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为什么这么强大呢?我似乎有一些答案,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参与了中国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大家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仍然是目前中美两国最重要的科研资助体系之一。我们在准备美国基金申请书的时候,开篇必然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对世界、对非洲多么重要。但是中国基金申请书开篇通常却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对中国,或者说对中国的某个地区是多么重要。这就是差别。所以我特别希望母校能开一门“农业与国家安全” 的课程,不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通过这门课程来告诉大家我们做的事情对中国,对世界是多么重要。
一个大学,它的价值不只在于它培养了多少科学家、政治家或者企业家,一个伟大的大学应该让它每一个学生学会生活,活出幸福美丽的人生,成就自己的梦想。同时这个大学应该通过它所有个体的努力来***同建设正直诚信、崇尚科学的风气和社会价值体系。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大学的伟大之处。同样,一个伟大的大学一定是一个胸怀博大的大学,我相信,如果问世界上最差的大学是哪一个,让在校大学生来回答,他的回答一定是母校。我记得快毕业的那会儿,我也在华中农大BBS上发帖,激烈批评母校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高翅副校长言辞恳切地给我回信,一一解释,我估计他肯定不记得这个事儿了。我想这就是一所大学的胸怀。我也一直认为一所大学BBS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所大学的水平,尤其是这所大学学生的水平。从这一点上讲,我们母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如果问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是哪一所大学,让校友来回答,他的回答一定是母校。这就是当学生和当校友的区别。读高中读大学的时候,我一直梦想成为一个诗人,但没有找到养活诗人的办法,所以我成为了一个科研工作者,毕业后我写了唯一的一首诗,它是用来怀念和赞美母校的,它至今还在网上流传,我谨以此献给母校和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这首诗的题目是《美丽的校园我曾经的家》:
曾经我美丽的校园,
当我生命中最精彩的华章在此度过,
我常常觉得它是那样的弱小或者不值得期待。
而今天当我漫步在高楼林立的北京,
发现用三块七毛钱一吨的水浇灌的小块绿地永远只是远远观赏的景色,
大楼与大楼之间找不到一处可以休息的树荫或者石凳,
即便是与心爱的人想有一个拥抱
也不得不面对熙熙攘攘而又分外忙碌的人群。
我怀念的我的母校,
尽管它不是那样的有名,
但它不仅仅是给我知识和智慧,
更重要的是超过七千亩美艳的春夏秋冬的无限胸怀
呵护着我年轻成长的近三千个日日夜夜。
新浪博客:种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