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保险?
最后,没有经历过一路被套的恐怖的人是不会明白的。
往往因为一句话,你就输了几十万!
公子当时在保险公司,听说过这样一个客户:
付先生是郑州的一名普通出租车司机,月薪5000元。他的妻子在当地一家电子厂的流水线上工作,但一个月挣得不多。她女儿刚上初中。
因为是出租车,容易出各种意外,所以经常给自己买意外险。
当时他买了一份50元保障一年,保额1万的意外险。
根据他的描述,他觉得划算:
但看完之后,业务员告诉他,还需要买医疗险、重疾险、寿险。
而且他的意外险只赔全残,不赔伤残。
他当时不听。
不幸的是,
5个月后,付先生在跑夜班时,撞上了绿化带,冲到了对面的马路上,最终导致左腿截肢。
起初,傅先生以为他的意外险可以涵盖这一切。
然而,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份保额百万的意外险,只报销了1.2万的医药费。至于截肢造成的残疾,他一分钱也没少。
傅先生非常生气,他打电话给卖他保险的代理人。
有人指着保险单说,你看清楚,是意外身故,全残赔偿1万。你截肢只是残疾,不能赔!
当时这件事给我的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但付先生作为消费者,并不了解这些东西,儿子也很无奈。
完全残疾就是完全残疾,残疾就是残疾,
截肢只是7级伤残,不是全残。
保险合同中真正的全残是:
如果你想得到654.38+0万,除非傅先生把脚砍掉,
结果现在只剩左脚截肢了,算是七级伤残。按道理可以赔偿保额的40%,654.38+0万可以赔偿40万。
因为他买的意外险只赔偿全残,不赔偿伤残,所以他拿不到这40万。
我也为他感到难过。
都说保险公司喜欢玩“文字游戏”,孙先生就是这场“文字游戏”的受害者之一。
有时候简单一句话,全残和失能,能少赔几十万,
所以在很多人眼里,保险公司都是骗子:
没办法,普通人根本不懂保险,保险条款极其复杂。
以傅先生为例,
你怪保险公司吗?
这一定很奇怪,
怪保险公司不够耐心稍微解释一下条款,
但是只有保险公司?
恐怕不行,
保险条款上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的东西不是骗人的,就连销售人员也多次提醒傅先生。
但是我们消费者,
其实并不清楚这两个字的产品造成的真正区别。
公子入行十余年。
我确实见过很多这样的保险条款,一些小细节会影响赔付结果。
今天我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些“骗子”的保险条款。
希望大家以后能避免踩到这样的坑。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攻击,这里所有的儿子都隐藏了产品名称。
市面上付先生买的意外险不少:
先解释一下意外险涵盖的内容。
意外险一般涵盖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医疗三种责任。
所谓意外身故,就是因为意外身故,保险公司会一次性赔付。当然,很多保险也是赔偿全残的,比如严重脑外伤,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变成植物人,跟死亡差不多。
所谓意外伤残,就是因为意外伤残,比如手脚骨折。保险公司会根据寿险的伤残评定标准判定一个伤残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赔偿一定比例的保额,比如十级伤残10%保额,五万赔五十万。
所谓意外医疗,就是你因为意外受伤。保险公司也会报销去医院治疗产生的费用,比如手术费、药费、住院费等。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份保险:
一种产品是“意外全残或身故保险”,
b类产品为“意外身故保险责任”、“意外伤残保险责任”、“意外医疗保险费”。
另一方面,产品A没有残疾,也没有医疗。
如上所述,伤残分为十级,每级按一定比例给付保额。第一级支付100%,第十级支付10%。
付先生左脚截肢,只能算七级伤残。
摔断了一条腿。不严重吗?
两个产品怎么赔偿?
一个产品不赔,因为他只赔全残和身故。
而产品b可以按照七级伤残赔偿,1万可以赔偿40万。
过程中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B产品的免赔额100元后也可报销80%..
全残和失能,一字之差,就几十万!
其实除了断腿截肢的意外,
我们经常遇到的是猫抓狗、烧烫伤等意外。产品A连这些都不保,那这是什么意外险?
可惜A之类的产品在现实中卖得贼快,买意外险一定要看仔细。
或者市面上特别流行的两种意外险,基本保险责任问题不大。
但是,你看保险通知的免责部分,也是有猫腻的。
某产品说高空意外不赔,高空定义为两米以上;
产品B说,高空坠落导致身故或全残只赔付654.38+万元,而海拔变成了654.38+00米及以上。
2米10米,只是一个数字,
他们有多大不同?
我们假设老王从两层楼(6米)掉下来。
中间的医疗费用,可能的伤残赔偿,
产品B可以补偿,产品A不会。
两米和十米,一字之差,可能造成几十万的差距!
许多保险产品,不仅是条款本身,
保险信息、健康告知等地方也会设置障碍。
这是保险通知中缩小赔偿范围的狗血操作。
人们不得不加以防范。
这是两种人寿保险,责任很简单。
死了或者完全残废就可以赔钱。
1万就是1万,买200万就是200万。
但是在这里大家要注意,有些条款是不赔偿全残的!
比如上面的产品A,只包含身故,不赔偿全残。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
比如老王就很不幸,出了车祸,永久截瘫,完全丧失了关节技能。
b条款可以补偿,a条款不会。
和产品A一样,堪称市场上的一股泥石流。
知道
寿险之所以会对全残进行赔偿,是因为全残从严重程度上来说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
我们来看看这些描述:“失明”、“四肢关节无用”、“不能咀嚼吞咽”
非常非常严重。
所以作为寿险,把全残加到赔付里是非常合理的,也是很有同情心的,很人性化的。
所以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寿险产品都已经死亡,完全残疾。
更搞笑的是,不赔偿全残的产品A比产品B还贵..
同样是654.38+0万,男30岁,缴费20年,保障到60岁,
a产品3130元,B产品1460。
贵,责任心差,智商税适当缴纳。
这是两种重疾险,据说都保障“癌症二赔”。
癌症是契约中的恶性肿瘤,被称为病中之王。国内存活率只有30%-40%。
治疗癌症一般要34万。如果用最先进的质子重离子疗法,费用可以超过70万到80万。
很多人没钱,不得不放弃治疗,这也是中国癌症存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癌症不仅治疗困难,治疗费用高,而且容易复发转移,所以很多重疾保险都有癌症二次赔付的选项。
但是他们第二次癌症赔偿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
产品A在第一次患癌后每三年可获癌症补偿。
产品B在第一次患癌五年后可以获得癌症赔偿。
三年和五年有什么区别?
医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五年生存率”。
医生对这个词的解释是:如果癌症患者在接受有效治疗后5年内仍然健在,说明这个患者的癌症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甚至达到了“癌症基本治愈”的程度。
说白了,如果有人得了癌症,治疗后5年内没死,基本证明他的癌症已经治好了。
我们都知道癌症容易复发,很难治愈。
有了癌症的第二次赔偿,你可以治疗第一次癌症好几年都治不好。
你还可以再付钱继续治疗,不会因为没钱而放弃治疗。
但如果老王第一次患癌,治疗了三年,他的钱就花光了。
山穷水尽,产品A再亏60万,产品B一分钱也不亏。
那这第二次赔偿癌症有什么用呢?
如果老王能活了五年,早就好了。你需要第二次付款吗?
三年五年,
仅仅一个词的区别,
现实中真的有可能把人拖死。
或者就这两份重疾保险:
如果你仔细观察,
B产品不仅要求癌症第二次赔偿的间隔时间应为五年,还要求发病顺序应符合其规定。
我们来看上面两个条款。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老王不幸得了恶性肿瘤,五年后又不幸得了恶性肿瘤,所以没问题,两个条款都可以赔偿。
但如果老王第一次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五年后就会得恶性肿瘤。
非常抱歉,
产品A可以补偿,产品B不会。
你看出区别了吗?
问题是产品A有第二段。
产品A无论第一次是否得肿瘤,第二次得病都可以赔付120%的保额。
但是产品b第一次需要你长肿瘤,第二次长肿瘤你才会买单。如果第一次大病不是肿瘤,那么无论得了多少次肿瘤,都是不要钱的!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的责任,谁能控制他生病的顺序?
上面的产品B,如果第一重疾不是癌症,
你不能用这个“癌症二赔”保障。
这不是明摆着坑吗?
但遗憾的是,产品B在市场上卖得很好,就是有一个产品叫“X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猜到。
没想到只是一个癌症责任就造成了这么大的差别。
大家一定要小心,不要被骗。
这是两百万的医保保单,可以报销特殊门诊的医疗费用。
比如去门诊做肾透析,癌症放化疗。
癌症有很多治疗方法,不仅仅是放疗和化疗,
也可以服用靶向药物,或者使用免疫疗法和内分泌疗法。
但不是所有的医疗保险都会报销这些。
例如,产品A只报销放疗和化疗,
但是产品B上面提到的治疗都是报销的。
别看,就多了两行,差别就大了!
任何看过《求生之路》的人都知道,
其中一盒几万块,一个月几盒,一年一套房的抗癌药都是靶向药。
这么贵的药,产品A不报销,
要不要跟医生说吃靶向药,“不行,我的保险不保靶向药,你还是给我剃头放疗吧”?
我买保险是为了在治病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用保险来限制自己的选择。
这种医保只报销癌症放化疗,
谁买谁踩坑!
前两百万的医保,只在一个责任上赔几个癌症治疗。
这两个产品,就是连最基本的责任都没有了。
百万元医保有四项责任:住院、特殊门诊、门诊手术、住院前后急诊。
住院费:如床位费、餐费、诊疗费、检查费、治疗费、药费、手术费都会报销。
特殊门诊:百万医保大部分只报销三元,包括门诊肾透析、门诊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后门诊抗排异治疗。
门诊手术:常见的手术有,没什么好说的。
住院前后急诊:住院前7天,住院后30天,如住院前急诊或出院后需要复查的费用,可报销。
但是有的几百万的医疗会偷偷给你几个。
比如产品A只有住院医疗和特需门诊,没有住院前后的普通门诊和急诊。
产品B的四项基本职责已经完成。
老王去医院做了阑尾切除手术,手术的钱不是给产品A报销,而是给产品b报销。
如果有医生要求出院后复查,A产品不报销,B产品报销。
作为价值百万美元的医疗服务,
你对这种缺乏责任感感到羞耻吗?
几百万的医保,最重要的是续保条件。
我们现在看到的百万医保,一般都是一年期的。
最大的问题是,
今年能买这百万医保。如果明年我的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或者我的产品下架了,我还能买吗?
目前市面上最好的产品可以保证续保x年。
比如产品A有保障续保的权利。
但“保续”二字就像一块“金字招牌”,一切都靠它。
比如产品B,条款上写着“连续保险”,会被解读为也可以保证续保。
两者有什么区别?
比如老王今年得了癌症,明年连续投保。产品A可以续,产品B可以续。
没有区别,
不过,今年老王得了癌症,明年产品A和B就要下架了。
产品A保证6年续保,6年内可以续保。
产品B下架了,没办法持续投保。
只能等保险公司的安排,涨价还是直接拒绝宰。
你看出区别了吗?
对于这种“连续保险”产品,
我不能保证他不会把它下架。和“保障续保”有很大区别。
还有一类,叫续保险,经常和保证续保混淆。
比如产品C,条款上写着“可以申请续保”。
朋友们,让我们想清楚,
“可能”和“保证”完全是两个概念。
产品已经下架,完全是不可抗力。没有产品,就没有办法续保。
即使上面写着“可以续到10000岁”,也没用。
篇幅所限,我就不继续往下提了,
我不想让你和我一起看这里的图片来找出不同之处。
关键是买保险要学会避坑。
为了看清保险条款骗人的真面目,首先要学会读懂保险条款。
学习阅读保险条款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学习阅读一些基本的部分。
我们最需要看的是保险告知书、健康告知书、保险合同。
保险通知
如果在一些互联网平台购买保险,我们一般会看到有保险说明。
不能乱买保险。
为了防止一些人购买不合适的产品,
在投保须知中,这款产品会适用哪些人群,哪些风险除外,都有明确的列举。
但是有些保险,如果要给你设坑,会在投保须知里设置很多不合理的免责条款,或者有些标准过于严格。
所以,买一份保险,了解其投保要求,是第一步。
健康通知
不仅不能乱买保险,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买。
尤其是健康保险,对个人健康有一定的要求。
保险公司通常会询问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过去是否患过某种疾病,或者在投保前是否理赔过。
这一步是筛选出患病风险高的人。如果已经生病的人也买保险,
最后要么保险公司赔钱,大家的保单都买不起,要么大家的保费都在涨,买保险就没意义了。
必须认真对待健康信息。对于每一种疾病,
如果觉得自己有或者很像,就不要买了。
如果是网购,可以走智能核保。如果不确定,可以申请人工核保。如果是线下购买,可以直接申请人工核保。
保险合同
我们交了保费后,一定时间后会收到保险合同。
这是最复杂的条款,也是坑最多的地方。
拿到保险合同,主要看里面提供的保障责任和免责条款。
安全责任长是这样的:
它详细解释了如何补偿等待期间的危险。
等待期过后的重疾、中疾、轻疾如何赔付?
注意看这是溢价还是溢价。
寿险是否只有身故没有全残还是两者都有,是否存在医疗保险责任缺失,
或者上面列举的癌症二次赔偿是否可以赔偿。
免责条款是这样长的:
它列出了哪些案例没有得到赔偿,
一般来说,免责条款主要是对那些被保险人故意自杀、故意伤害来骗保的情况进行免责。
或者被保险人因违法犯罪、战争核爆等问题出险。
本质上问题不大,主要是怕有些保险条款免责太多,不该免责的都写进去了。
保险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
即使我们知道如何看待保险条款,也难免会因为太多的专业术语而感到晦涩难懂。
这时候可以去丁香医生等一些专业的医疗网站和腾讯医典等微信小程序学习专业的医疗知识。
如果你分不清哪个责任好哪个责任坏,你也可以看看网上很多专业人士写的保险测评。
最坏的情况,你可以问我。
估计大家看完文章都会说保险有两种:一种是不赔,一种是不赔。
保险拒赔赚钱吗?
当然不是!
保险公司的利润来自三个不同点:
绝对差异:估计风险率和实际风险率之间的差异。比如,原本预计100人脱险,实际只有5人脱险。那么收取的赔偿10人的保费就有盈余,保险公司就有盈利。拒不赔偿可以使实际脱离危险人数少于10,从而实现获利。
费差:保险公司在全国各地经营每一个产品和门店都有成本。如果节约了成本,保险公司也可以获得相对利润。
利差:对于一些理财型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会给我们一个收益,但同时保险公司收了我们的保费之后,也会投资获得一个收益,就像银行存贷款一样。只要保险公司实现了比给我们的“存款收入”更高的“贷款收入”,就能赚钱。
现实中,保险公司在设计一款产品时,通常会预测这款产品所覆盖人群的风险率。
比如国内寿险产品都是根据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寿保险经验表》中记录的死亡概率来设计的。
在产品设计之初,假设的出险概率与实际出险概率相差无几,“死差”几乎无法产生利润。
保险公司拒赔怎么办?
保险公司不喜欢拒绝赔偿那么多。
两个原因:
从数据上看,保险公司的拒赔率并不高。
公子在上面找到了19上半年各保险公司的理赔金额和理赔率。
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最低赔付率都在97%以上,一般在98%和99%。
保险公司不通过拒绝赔偿来获利。
从动机上看,保险公司不愿意一直拒赔。
保险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消费者买保险的频率也很低,更不用说什么品牌了。
如果一家保险公司给消费者一种拒赔、拒赔、拒赔的印象,那么消费者就很容易转向其他公司。
相反,我见过太多保险公司在不该赔的时候赔了钱,不为别的,只为名声。
那为什么保险条款差异这么大?
主要在于设计保险产品的精算团队。他们认为有些责任很可能会造成长尾风险(未来的大量损失)或者道德风险(骗保的可能性)。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这些术语被删除了。
但这样的修改客观上导致无法满足消费者正常的保障需求,颇有“一刀切”的意味。
这是很无奈的事情。
只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我们买的保险本质上是和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
合同写好了,就有报酬了。合同没写,就不发工资。保险公司不是靠拒赔赚钱的。
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是,
通过研究条款,可以避开保障不全的保险,买到真正便宜的适合自己的保险。
公子,作为圈内人,不能按着所有精算师的手说,你,别换了,
你能做的,就是每次推荐的时候,都要更仔细的阅读条款。
尽量提醒大家,帮助大家。
这就是公子一直坚持不懈写作,坚持走保险科普之路的原因。
你的赞美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以上。
如果还是不明白,可以留言或者私信。码字不容易。如果觉得有用,可以给我一个赞作为鼓励。
注意大资金。买对保险,省一半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