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四例精选
幼儿园大班区观察记录(一)
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爱草
目的:培养孩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观察数据:
上午的活动中,两组小朋友在兴致勃勃地拍着球,两组小朋友在独木桥上漫步,玩得不亦乐乎。突然,我看到几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老师,他们不听我的。我叫他们不要踩草,他们执意要踩,那边的草被踩倒了。老师,你再不制止,那里的草就要遭殃了。”原来是高逸阳和几个女的孩子。我只是朝她说的方向看了看。本来他们在玩秋,我就走过去准备和他们说话,他们却无奈的说:“老师,我们在草坪上不守着门,会摔伤的。”“那你能不能想个一石二鸟的办法?”我说。“啊,老师,你能借我们一张席子吗?那样的话,我们就不怕摔跤了。”“对,我们一起去拿!”
形势分析:
平时通过上课和活动,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孩子也能很好的记住老师的教导。在实践中,虽然有些孩子不能很好地遵守,但他们也有这种意识是好的。启示:
平时会不断强化教育孩子的道德意识,让孩子不仅在幼儿园能做到,在家里也能自觉保护花草树木。
幼儿园大班区观察记录(二)
爱草
观察对象:黄、等。
目的:培养孩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观察数据:
上午的活动中,两组小朋友在兴致勃勃地拍着球,两组小朋友在独木桥上漫步,玩得不亦乐乎。突然,我看到几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老师,他们不听我的。我叫他们不要踩草,他们执意要踩,那边的草被踩倒了。老师,你再不制止,那里的草就要遭殃了。”原来,那是黄和几个女的孩子。我只是朝她说的方向看了看。本来他们在玩秋,我就走过去准备和他们说话,他们却无奈的说:“老师,我们在草坪上不守着门,会摔伤的。”“那你能不能想个一石二鸟的办法?”我说。“啊,老师,你能借我们一张席子吗?那样的话,我们就不怕摔跤了。”“对,我们一起来拿!”
形势分析:
平时通过上课和活动,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孩子也能很好的记住老师的教导。在实践中,虽然有些孩子不能很好地遵守,但他们也有这种意识是好的。
启示:
平时会不断强化教育孩子的道德意识,让孩子不仅在幼儿园能做到,在家里也能自觉保护花草树木。
幼儿园大班区观察记录(三)
案例片段1:
吃零食的时候,老师端出一盘草莓老师问孩子们,你们想要哪一个?孩子们争着说,大的,小的,最红的。老师说,请小朋友举手,然后把又大又红的草莓分发给他们,但是把小草莓给了说要又红又大的小朋友。当孩子们在吃草莓时,老师说:“好孩子应该学会把好东西给别人,而不是先考虑自己。”老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草莓说:“有几个?谁还要?”这次只有五个孩子说不,其他孩子都说好。结果老师把剩下的给了说不要的孩子,但是其中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真的不要了。”老师很惊讶。一看,原来草莓只吃了一半。估计他是真的不想要了!另外四个说没有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吃了老师给他们的最后几个草莓。
案例片段2:
张嘉译的父亲从厦门回来,给班上的孩子们带了一些礼物,包括游戏和食物。孩子们都抢着要玩具,但玩具并不足以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于是老师把玩具拿在手里说:“如果你想要它,你必须参加一个比赛。”。每个孩子都来整理自己的床和衣服,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就给谁玩具。“所以,一些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些得到了食物。老师还告诉孩子们,想要得到,就必须去做。
反思:
两个例子证明了一个教育原则,就是教育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重视激发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争当第一,让孩子成长为有进取心的人,而不是无谓地压制孩子的无知,更不是鼓励撒谎。公正公平地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孩子潜在的本能。
诚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谦虚、利他、克己是很受推崇的。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美德对人成功的益处和作用,但也要看到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萌芽的创造力方面的负面作用。在竞争的时代,孩子可能会养成谦逊的品质,但也可能会变得不作为。人的本能是追求物质满足。如果把正常的获得满足的方式换成谦逊,他可能会改变获得满足的方式,这就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案例一,老师问“谁要?”说不的五个孩子中有一个是真的不想要,另外四个大概是通过“智取”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老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强化孩子做不必要的谦卑。这四个孩子很可能在这样的强化中学会了欺骗和撒谎,其他孩子下次可能也会用到。
智取之道。老师知道孩子都想吃草莓,为什么还要撒谎呢?即使有些人真诚谦逊,但从受益者的角度来看,也是因为别人的谦卑而轻易获得,并没有付出努力,也无意对自己的发展有利。教师真正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创造宽松平等的环境,满足孩子的需求,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指导思想:公正的竞争,发挥潜能的竞争,是一种美德。道德培养不应独立于创造力培养。公平竞争,按劳取酬,既是美德,也是优秀的品质,更是智慧和潜力。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这样的努力和进步中,道德和能力同步提升。
幼儿园大班区观察记录(四)
观察数据:应对大班儿童的抱怨行为
观测时间:20xx年3月24日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对象:黄
观察目标: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性格,减少抱怨行为的发生。
观察示例:
在生活活动中,一些孩子把从家里带到幼儿园的贴纸分发给他们的朋友。这时,我看到把贴纸分发给旁边的黄、、等朋友。
这时,我听见黄的脸涨得通红,低声说,“你给我一个就行了,你给两个!(范)你不给我两张,我就跟老师说你带贴纸去幼儿园了!”(幼儿园规定孩子不能从家里带东西入园)所以我故意装作没看见,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这时候黄平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蔡丙前把贴纸带到幼儿园给孩子们了!”
反思:孩子的抱怨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与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孩子和同龄人的合租,心里有反对意见,觉得不平,产生矛盾。她期待老师和同行能阻止它,在心里得到安慰。这是这个班级常见的抱怨行为,也是孩子在自身利益受损后的抱怨行为。这样下去,会养成孩子自私的道德观。
应对措施:
这只是孩子之间的小矛盾,老师也可以把问题扔还给孩子,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处理;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老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此外,配合家庭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性格,可以减少抱怨的发生,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