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第二,这里的能力是指各种能力,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还有就是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我们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在社会上,有能力的人往往活得很好,这里可以说是优胜劣汰。毕业后发展的好坏,大学期间基本都能看出来。所以,能力也很重要。你只需要明白一件事:如果你能找到“有趣的事”,如果你能用“有趣的事”消磨时间,你现在就一点都不会无聊了。你现在很无聊,说明你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东西,说明你没有什么可以消磨时间的东西。如果很久都没找到,就不要指望“看着知乎突然就找到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找点事做”,哪怕是很无聊或者很无聊,你也要去做。除非,你愿意继续“空着”。我会给你一些简单的建议,告诉你该怎么做:
1.买两本有趣的书,没事就打开看看,培养阅读的习惯(也可以去图书馆看书)。2.没事就去宿舍外面散散步,想运动就去操场小跑。3.如果你不想看书,不想运动,只想躺在床上,那就去看纪录片和科普片吧。4.当你无所事事的时候,当你思考的时候,这是四个非常常见的建议。他们的门槛很低,谁都可以做,更何况“费力、困难、枯燥”。阅读从简单有趣的书开始。你只需要保持这样的心态:闲着也是闲着,翻两页书也能出两页书,总比闲着好。当你不想读书的时候,不断地对自己说:你不读书是为了什么?茫然?发呆有什么用?还不无聊吗?看两页总比根本不看强。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实在受不了,那就出去走走吧。走路不如跑步或者健身,但是走路比躺着坐好。“低强度活动”大于“不活动”,走路时大脑会放松。也许你会有所发现。如果你想跑步,就在操场上跑。如果你不想读书,不想走路,你只想躺下,但你不想睡觉。然后可以看纪录片,科普片或者好电影。纪实科普片可以丰富人们的常识,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就像婴儿不知道什么是水果,所以他们不能识别水果,但是我们可以。
一部好电影有很高的内含价值和启发价值。虽然它的信息含量比书低,但还是那句话——比什么都不做强多了。电影、纪录片、科普片都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容易看。我之前不爱看电影,基本不看科普和纪录片,因为觉得还是看书好。但我现在经常“不想读书”,但闲着也是浪费时间,于是我就去看电影,看科普,看唱片——聊胜于无。最后就是写。我直接得出一个结论:写作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可以让你的思路更加清晰,可以增强你的思维能力(但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写作也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如果你在阅读时有什么想法,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你读完一本书后有一些想法和感受,把它们写下来。看完电影,纪录片,科普片……同样的道理,你只需要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如果有一天你发生了什么事,你也可以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