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工作——如何更有效地做事
这是一本值得放在枕头上的参考书,从中你可以找到每个职场困惑的有效答案。书中提供了相应的技巧、工具和策略,帮助我们将高效的工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场景中,将工作和生活的主动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你和我一样,不喜欢给自己贴上“没时间”、“没心情”、“没精力”的标签,如果你也渴望得到工作带来的满足感、进步感和成就感,你当然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改变的方法。
什么是高效?
学习工作的副标题是“如何更高效地做事”,那么所谓的效率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高效率就是你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我想每天都过得有意义。仅仅从日程表中划掉更多的待办事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满足感、成就感、进步感,以及发自内心的对自己工作意义的认同。
如果我能每天睁开眼睛憧憬,享受工作的过程,那么每天回家,享受工作之外的生活,我就心满意足了。这叫高效率。这不仅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成就。不仅和我的工作本身有关,还和工作之外的生活质量有关。
富有成效地做事与仅仅完成工作是非常不同的。当然,当我划掉笔记上的待办事项时,我会获得一些成就感和满足感,但从长远来看,这远远不够。我非常希望工作本身能给我意义和快乐。
我不是马云。我闭着嘴改变不了世界,但做点有意义的事,让自己开心,是我目前对一份工作的最高评价。
真正的效率是在我们无尽的工作世界中感到满足的能力,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全力以赴、坚持不懈的能力。无论是工作、休息还是娱乐,都不会有罪恶感。我们可以自由地享受疯狂但不疯狂,平静但不平淡的时光。
从八个方面学习工作
在《学会工作》这本书里,作者指导我们从八个方面管理自己才能高效。
1,效率管理,让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被工作控制。这包括各种工作事务的管理,同事的管理,自己的想法的管理。
2、心态管理我们自己的想法、感受、思维方式,既能让我们充满动力和热情,也能让我们拖延和焦虑。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心态相处。
3、时间管理,工作很容易忙,但是忙不代表有效。作者会教我们如何区分无用功和能产生真实结果的工作。
4、团队协调管理当然工作中总是要靠别人的配合,那么如何沟通协调,如何管理预期,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内容。
5、情商管理,如果我们想讨好所有人,那么我们最终会被搞得筋疲力尽,为了高效,我们需要学会拒绝,并且设定自己的界限。
6、自我管理,每个人提高效率的方式肯定不一样,但相同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做的就是制定适合自己的策略,利用好自己的优势。
7、能量管理,没有人能跑完100米的马拉松,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获得持续的动力。
8.挫折管理。在职场中,焦虑、压力、挫败感自然无处不在。如果不能有效应对这些负面影响,肯定会扼杀我们的效率。
我还是不打算对管理的这八个方面逐一做一个简要的概述。我从书中选了几个例子简单分享给大家。
设置“请勿打扰”标志
我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程序员在他的桌子上放了一个计数器,上面显示了一个数字——32。一个好奇的人跑过来问他,这是什么录音?是你发现的bug数量吗?程序员看着他说:“不对,这是我今天被傻X打断的次数”。说完,又伸手按下了柜台。
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它只是想帮大家表达一个心声,就是在我专心工作的时候,请不要打扰我。当然,我们知道专注有助于提高效率,但我们可能知道的并不是那么清楚,那些打断大多是自发的。
书中列举了一项针对微软员工的研究,即如果你在专心工作时被打断一分钟,至少需要15分钟才能回到之前的工作状态,而这一分钟可能只是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回复,或者只是同事的一个提问。
还有一个测试,让人们看一段15分钟的视频,看完之后会对视频内容进行测试,而他们自己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在电脑上仍然是打开的。结果自然是在看视频的同时,浏览社交网页越多的人,考试成绩普遍越差。
我们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不断被突如其来的电话、微信、邮件、同事的提问打断。这不就是我们工作的常态吗?我们似乎从不同意。但这大大损害了重要工作的效率。现在的公司大多采用开放式办公室,更有利于合作互动,拉近同事之间的距离,营造更有活力的工作环境,但不得不说,这也是影响注意力的头号敌人。
书中有个例子,说思维高效的首席运营官Lina Boga为了不打扰自己,会在桌子上放一只招财猫。而这个举动是在告诉大家,我现在需要集中精神。如果不是非常紧急,请不要打扰我。那么当桌子上的招财猫消失了,就说明她有时间了。
我们可以学习莉娜的榜样,树立我们自己的“请勿打扰”标志。比如跟办公室的同事说,我带着耳机,请你一会儿再来找我。当我摘下耳机,我将是你的。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不是扯淡吗?我不是领导,在办公室也年轻。我只能随叫随到,没资格“请勿打扰”。
以时间为友,作者李笑来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他的手机会永远静音,因为突如其来的电话和消息会强行划分自己的时间,他必须把时间控制在自己手里,所以他把手机静音,然后每隔几个小时检查一次手机,回一些他认为有必要的电话。
我很赞同这种做法。大部分时间我的手机是静音的,可以有效避免突然中断,但是我觉得看手机的频率比在李笑来高很多。
至于李笑来的行为,我们也可以想象他的亲戚和朋友如何能容忍他的坏习惯。再紧急的事情,几个小时都找不到人,很多朋友为此和他吵架。但他总是这样,周围的人也不得不习惯。
更重要的是,你会逐渐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没必要马上联系一个人,等几个小时也没什么。
我们可以用我们认为对的东西来教育身边的人做出改变。
设置边界
让我们回到设置“请勿打扰”标志的问题上来。为什么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领导把招财猫放在桌子上,而我们却很难戴上耳机拒绝骚扰?
并不是说设置标志本身有什么问题。大家都觉得是对的。我们担心的其实是拒绝别人,冒犯别人,害怕别人觉得自己粗鲁或者冷淡,不那么平易近人。换句话说,我们害怕在办公室里给自己和他人划定界限。
我想说的是,在职场中,划清界限,设立自己的界限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原本以为设定界限是为了把别人挡在外面,但其实界限的作用更多的是让人去关注界限之内的东西。
如果一块空地上停着好几辆车,那叫碍眼;但如果我们把车围起来,它就会变成一个院子;如果我们在这些汽车周围建一座建筑,它将成为一个车库。限制越多,内容的价值越高。增加进入限制范围的难度,就是增加你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
只有我们才能明白我们重视什么,重视到什么程度,也只有我们才能在与人交往时制定规则,设定预期。正如房子的墙壁可以带来界限,它们也可以带来支持和安全。当我们划清界限的时候,其实有助于巩固和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效率。
要设定界限,当然要学会拒绝。就像我刚才说的,越是有能力的人,等待他们去做的事情就越多。我们必须学会说“不”,不是因为我们不能,而是因为我们不应该。我们必须让别人做他们能做的事,这样我们才能做只有我们能做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腾出空间去做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事情。
至于说“不”的技巧,有各种场景,比如现在不行的时候,这次不行的时候,该保持自己的界限的时候,我完全没兴趣的时候,每个场景用什么样的词比较好?这都列在书里了。拿到了可以自己看。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非常不愿意拒绝别人说“不”的。但是我们真正练习说“不”之后,就会觉得即使我这么说,世界也不会毁灭,也不会有什么不好。只有我们习惯了说“不”,才会在说“是”的时候更加坚定有力。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学会工作》一书的效率管理和情商管理部分。
内心的猴子
接下来我简单说一下书中心态管理的内容。作者说,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有拖延症、抗拒感和紧张感,但造成这些情绪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猴子在控制着我们。
这里作者所说的内在猴子是什么?这个比喻很有意思。
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说过我们自以为的主观自由意志其实是有问题的。我们在哪里有真正的自我?每一个看似理性的行为决定,其实都是我们大脑中众多声音争吵的结果。
在所有的争吵中,有两种声音很大。一个是我们的大脑皮层,负责理性思考,在成就感、自我发展需要、道德伦理的驱动下,发出逻辑的声音。另一种叫做蜥蜴脑,负责生存,由原始动机驱动,包括愤怒、恐惧和性冲动。它讨厌风险,所有的变化对它来说都是危险的。为了保护我们,它会试图阻止我们冒险或做出改变。
蜥蜴大脑产生的一系列想法让我们焦虑、叛逆、拖延、分心。这些就是作者所说的我们内心的猴子。
内心的猴子容易无聊,喜欢找乐子。他希望我们有一个轻松的生活,所以他会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热心地提供一些放松的救济,但是他的眼睛是近视的,看不到我们克服困难之后会得到很多乐趣。
他会打击我们,阻止我们,给我们制造压力,动摇我们的意志。他总会对我们说:“你们不够好。不要工作得这么辛苦。你面临的工作太难了。你做梦去吧。休息一下。下次再说吧。你至少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先吃点好吃的,洗个澡,然后好好睡一觉。”
作者给我们最重要的建议是,我们需要学会与内心的猴子合作,不要试图对抗和打败它,那样只会让我们疲惫不堪。一定要记住,猴子很厉害,我们的实力远不及它。我们越吼它,它就越缠着我们。
如何与“猴子”相处
马歇尔给我们提供了几种对付猴子的方法。
番茄工作法:当我们面对一堆工作时,猴子会不高兴,缠着我们不要开始。番茄工作法的原理是分段工作。每次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就给猴子5分钟。阻止猴子攻击,继续工作。
吃青蛙:我们是不是都有一些自己一直不想做的事情,就像一只赶不走的青蛙。它总是伴随着我们,让人不舒服。作者的方法是在一天开始的时候把青蛙拿出来,最好是早上,然后再做其他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太累,还没有开始查邮件喝咖啡,还没有被突发事件占用我们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我们心中的那只猴子还没有醒来,还没有开始对我们大吼大叫。
这种方法的效果非常显著。不仅青蛙没了,还会有更多的动力和信心去完成接下来的事情,心里的猴子也会觉得开心。
我自己也经常被猴子纠缠。我的应对方法之一就是找一个外界的压力来压制这个猴子,下班后写文案录节目。经常觉得很累很累。我找的外部压力就是提前通知同学,提前一周或者几天告诉他们我什么时候更新什么程序。
我自己设定了死亡线,既然不能当众反悔,那么到目前为止我只能用这种方法来压制猴子,做我认为在死亡线之前应该做的事情。
这个节目,包括今天同学们听到的,也是一样,因为年底我做的事情太多了。其实《学会工作》这本书是5438年6月+10月舒婷老师给我寄来的,只是耽搁了。更新完《黑旗》的解读,我赶紧去找舒婷老师,答应这周把《学会工作》的稿子拿出来。承诺已经许下,死亡线已经设定。赶紧做这个节目,不然要耽误一会儿。
说到这里,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一直拖着没做的事情。肯定有青蛙,明天早上吃吧。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我们应该喂它什么。
猴子喜欢能快速达成的目标。查邮件,看个视频,刷个Tik Tok,玩个小游戏就能满足了。但问题是这些东西都是没有营养的食物。猴子会很快兴奋起来,但很快就需要下一个视频,下一个游戏。
其实最近流行的吃鸡之类的短视频和游戏,都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心猴子频繁快速刺激的需求。我们失去了三天读一本书的兴趣,去听了20分钟的精华。我们对两个小时的电影失去了好奇心,去看了一个五分钟的短视频电影介绍。对于需要长期角色培养和装备积累的游戏,我们已经失去了耐心。如果我们想进入游戏,我们可以杀人,当我们死了,我们将开始另一个激动人心的经历。
这些变化都是我们内心的猴子被随意喂食的结果。
当我们在做一个大的工作项目,需要持续工作的时候,这个问题尤其明显。猴子渴望马上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于是我们突然想去查收邮件或者收拾文具柜。猴子让我们渴望一下子得到一个结果,但这个结果是否真的有意义。这样,情况会越来越糟。猴子得到的越多,欲望就越难满足。我们的纵容会让这个习惯越来越根深蒂固。
那我们完全就是饿猴子,能硬扛吗?这也是不可取的。他的实力很强,我们不能长期承受。关键在于我们喂他什么,让他得到回报和满足。
作者列举了一些猴子的健康食物。
比如写下你感恩的事,写下你骄傲的事,和别人分享,比如锻炼身体,沐浴阳光,买一份礼物,奖励你喜欢的食物等等。
用这些食物喂它,试着让猴子和我们保持同步,随它去吧安静地等会儿吃香蕉。归根结底,不开心的猴子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但是开心的猴子会在我们离开的时候和我们击掌,为我们加油。
好是一种习惯。
马歇尔说,如果你在五年前告诉我,我会写一本关于高效工作的书,我会笑着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我天生没有条理,永远不可能守时,所以我的书在亚马逊的“时间管理”书籍中名列前茅的事实让我如坐针毡。
学习时间管理和效率不是我的选择。如果五年前你告诉我,我会从事相关工作,我会尖叫着跑开。但现在,作为一名教官,不断有人问我:“事情太多,时间不够。我该怎么办?”
而一遍又一遍回答这个问题并实践的做法,点燃了我对效率的热情。直到最近我才战战兢兢地接受了“专家”的称号,我还在害怕:“你可能会发现,我不是你想的那种专家。”
这是常见的冒充者综合症,但是冒充专家也让我成为专家。
马歇尔用自己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一步一步来,也就是说我们不必一开始就把所有的事情都搞清楚,也不必暗示我们必须成为专家,这会让内心的猴子警报响起。我们只需要一次专注于帮助一个人,回答一个问题或者冒一点风险。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条件的时候,一步一步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它将把艰巨的大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小步骤,这些步骤可以集中精力,使任务变得可行。
毫无疑问,行动是唯一的诀窍。而只有做简单的小事,我们才能更轻松地行动。
循序渐进也意味着你不必等到有时间再行动。大项目很难找出时间,小步骤的时间安排很容易。马歇尔说,我就是这样在40天内完成了我的第一本书,当时我有孩子、客户和其他任务要处理。无论你想写一本书还是完成一项挑战,你都可以这样做。非凡的成就来自于每天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看似平凡的步伐。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反复做的事,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所以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最后,如果你拿到了这本书,你不必盲目相信书中的一切,也不必把它当成完美的行动指南。相反,应该把它作为激励自己做出改变的工具;一份不允许你一次吃完所有美食,但允许你随时选择和尝试一些建议的菜单;让你更好地完成工作的个人工具。总之,快乐和幸福是高效工作的终极目标。我希望我们都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享受工作本身和工作之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