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天宫一号的作文?
最新进展
对接介绍对接过程、航天员选拔、空间实验室建成、系统性能实验、使用限寿火箭现状、空间实验。
实验任务,实验条件,发射时间,卫星模型即将发射,第一变轨,第二变轨,生命保障系统独立运行,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
此数据来自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飞行器名称:天宫一号飞行器生产国:中国发射时间:2011 21 9月29日:16: 03.07 ms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阶段,将建成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发射项目:发射后三个月内与神舟八号对接,两年内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对接。
天宫一号(5)飞行器截图:右图为特写。发射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有能力建造初步的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空间站。运载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包装箱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迄今为止使用的最大包装箱,其先进的减震和温控性能保证了天宫一号顺利运抵发射场。技术难度:两个航天器必须在高速飞行的状态下同时到达太空中的同一个位置,稍有失误就有相撞的风险。
编辑此任务流程
发展阶段(2008年9月28日-2011年7月23日)
2008年9月28日?中国首次披露天宫一号的发射计划。[1]?
2009年6月26日,65438+天宫一号模型亮相2009年春晚。
天宫一号模型亮相春晚。
2009年2月27日,中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实物图片首次出现在央视军事报道中。在此之前,只公开了天宫一号的电脑效果图和模型。
此时,天宫一号样机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天宫一号出现在CCTV7的画面
[2]
2010八月17?天宫一号完成总装和综合测试。[1]?
2011 3月3日,中国政协委员、航天技术专家齐发仁告诉新华社,中国将于2011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
2011年6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过出厂评估,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任务实施前的最后测试。
2011 7月23日,用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于23日上午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至此,执行天宫一号任务的各大系统参试人员和飞行产品已组装完成载人航天发射场。[3]
投放准备阶段(8月2011—9月28日2065 438+065 438+0)
2011 8月18?实践中,11号04号卫星发射失败。由于发射天宫一号的运载火箭与发射失败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为同一型号,出于安全考虑,原定于8月底发射天宫一号的计划被取消,相关测试工作被叫停。?
2011 9月10?发射场的测试工作重启,进展顺利。[4]?
2011 9月20日?天宫一号和运载火箭的组合体被运送到发射塔架。[1]?
2011年9月25日,包括发射场和飞行区在内的全区TT&C通信系统联合训练取得成功。[5]
2011 9月26日,考虑到27日和28日发射场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原定于27日至30日的发射计划修改为29日或30日发射。
当天上午,天宫一号任务进行了火箭推进剂加注前的全系统质量评审。天宫一号具备执行发射任务的条件。
当天下午,发射场组织了火箭加注设备、加注软管和信号电缆连接。
2011年9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天宫一号发射时间——“9月29日20116至210+31时在窗口前方发射”。
当天上午,进行了第二次全区测控通信系统联合训练。组织火箭推进剂加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加注量的计算和加注系统信号的联调。
从13开始,燃烧剂和氧化剂相继加注。
到18时,约450吨推进剂已全部装满。[6]
发布日(2011 9月29日)
2011,16年9月29日13,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进入发射流程8小时倒计时,调度员点名集合8小时准备,进入发射前准备。
14 16,载人航天系统功能检查,地面设备自检。
大约在18时,火箭系统开始检查所有箭的状态。
发射前半小时,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7]
21: 16: 03,搭载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点火发射。[8]
210: 18: 00天宫一号火箭助推器分离(10: 25: 00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希苏木乌兰乌苏嘎查一处空地发现助推器残骸[9])。
21,19,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第一级坠落。
21时20分,整流罩分离。
21时25分45秒,天宫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10]
21时28分,太阳帆板展开。
21时36分被送入轨道。[11]
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运营阶段(2011 9月30日-)
2011,9月30日1: 58,天宫一号进行第一次轨道控制,将远地点高度从346公里提高到355公里。
16: 09,天宫一号飞至13圈时,实施第二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 km提升至约362 km,成功进入在轨试验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
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也已启动,转入自主运行。
当前正在运行?
编辑此段落名称的来源
“天宫一号”这个名字让人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古典小说之一《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的故事。另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空间的通俗称呼。因此,将目标飞行器命名为“天宫一号”应该会受到国人的欢迎。这架飞机实际上是太空实验站的原型。从“神七”到“神舟十号”,是考验航天员的空间实验能力和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成熟度。之后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空间实验站,进行炊事。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将交替发射。天宫一号的学名是“目标飞行器”,因为随后发射的几艘神舟飞船将与它对接,完善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天宫一号”不仅是空间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更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实验室。中国将利用这个平台在空间实验室进行相关的技术实验。
编辑这一段的内容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长约10.4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8.5吨。它采用两舱结构,即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体分为前锥段、圆柱段和后锥段;密封的前锥段和柱段为航天员提供了短时间停留的在轨生活和工作空间,可容纳3名航天员。后部未密封的后锥段装有再生式生命保障设备;前锥段前端还安装了空间交会对接设备。资源模块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太阳翼安装在外面,提供轨道和姿态控制、电源、热控和环境控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将使用5块折叠太阳能电池板,这是中国中低轨道航天器最复杂的太阳能电池翼设计。
编辑本段中的一些信息。
在无人状态下发射的天宫一号,最终将迎来地球上的“访客”。作为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地方,天宫一号是一个怎样的“家”?「家」里都带着什么东西?●生活在人造“地球”环境中,天宫一号舱内图
天宫一号内部采用了精致的色彩设计,地板是深赭色,有一种“土”的感觉,舱顶是柔和的灰色,避免了纯白对视线的刺激,有一种“天”的轻盈感。“天”与“地”之间的过渡色介于两者之间,不同色块的运用让小屋成为一个独立有序的小世界。人类要想在太空长期停留,就必须努力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小环境。除了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压力、氧气等常规环境,“天宫”还配备了特殊的“武器”,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气体。此外,宇航员呼吸和出汗产生的水蒸气也由冷凝水收集装置定时自动收集。[12] ●服装睡袋绣有祥云。蓝色的宇航员睡袋绣有祥云。相比神七的睡袋,重量明显减轻,材质也是最好的,具有防燃、防静电、重量轻、松紧可调的特点。“天宫”还为航天员准备了保暖内衣、保暖裤、运动袜、运动服、短裤。这些衣服的设计比较特殊,主要是考虑到空间工作实验的特殊需要,比如有的衣服上有电缆口,有的口袋用来放置辐射表。由于“天宫”无人驾驶,长时间低压运行,会加速服装材料的老化。科研人员在地面做了大量的低压储存试验,用专业设备拉衣服,保证抗拉强度和撕裂强度合格。●减肥太空食品种类繁多。一些太空食品已经随天宫一号进入太空,包括蔬菜、肉类、水果和补液汤,但这些都不能食用,只是实验品。真正可食用的太空食品,还得等航天员用飞船把它带上天。这些用于实验的太空食品将在未来随对接的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员要观察它们在天上跑很久后会发生什么。在未来,人们用来战斗的太空食品的种类将会非常丰富,也更加符合宇航员的口味。●休闲舱内的生活丰富多彩。"宇航员在舱内的生活并不单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一林介绍说,“天宫”为航天员配备了体育锻炼设施和娱乐设施,航天员感兴趣的视听节目提前存储在笔记本电脑中。天宫一号首次带来了太空锻炼器材,比如锻炼下肢肌肉的专用自行车;担架用来锻炼肩背部肌肉;下体负压筒对航天员下体施加负压,促使血液流向下体,改变失重环境下血液向头部转移的情况。乘客中国结+种子+旗帜这次,天宫一号搭载了“三位太空乘客”:一个飞上太空的中国结、四种濒危植物种子和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的旗帜。这300面旗帜于2010年2月由俄罗斯联盟号“TMA-20”载人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并于今年6月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带回地面。
编辑本段的技术特征
首先,天宫一号将完成交会对接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发展采取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实现了载人飞船天宫一号。
【13】把航天员安全送上天,安全返回地面是第一发展战略;第二步,解决舱外活动和交会对接技术;第三步是在中国建立空间站。第二步,神舟七号实现了出舱活动,实现了技术突破,而交会对接是解决空间站建设最关键、最不可逾越的技术。未来空间站的建造将与多舱结合。交会对接技术是最关键的技术,也是重要的技术基础。其次,天宫一号目标飞船是我国研制并发射的第一个低轨道长寿命飞船。它的特点不同于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一种天地之间的交通工具。天宫一号主要用于一定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完成交会对接任务,为航天员提供生活和工作条件。可以说,天宫一号也是未来空间实验室的雏形。第三,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采用了很多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主要用于空间技术,也是为未来空间站的建造和试验做初步的技术验证。最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目前我国研制的最大的载人飞船。在这个最大的载人飞船中,我们做了多项人性化设计,为航天员提供了15立方米的工作生活空间,并配有锻炼和娱乐设施。航天员可以实现与地面的可视电话通信,从事个人娱乐活动。
编辑本段中的四项任务。
一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目标,与飞船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第二,实现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后对组合体的控制和管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空中交会对接后,两个飞行器将整合为一个飞行器,由天宫一号承担能量、信息、热环境、姿态和轨道控制的总体控制和管理。第三,实现航天员在轨驻留、生活和工作,为航天员在组合体工作生活提供基本条件。第四,开展空间技术实验,为未来空间站建设进行早期技术验证。
编辑这次发射任务
“神舟七号”的发射鼓舞了全国。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报道,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名字叫做“天宫”。这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名字,寄托了国人无限的希望。按照计划,我国已于2011发射天宫一号。“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即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八号”是一艘无人驾驶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了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之前,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相继发射。天宫二号将主要开展对地观测、空间地球系统科学、新型空间应用技术、空间技术和空间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实验。“天宫三号”将主要完成试验验证再生式生命保障关键技术、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一些空间科学和空间医学实验。目前,我国正在研制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即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以保证舱内压力、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的生活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生活,密封的后锥段装有再生式生命保障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了对接机构和交会对接测量与通信设备,支持与飞船的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量。建造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同时到达空间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特殊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在空间实现两个航天器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不装人。后来,人们被航天飞机或宇宙飞船送上太空。如果人们想进入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航天器必须与空间实验室对接。这个很难。太空实验室和太空中的航天飞机都在高速运行,时速超过28000公里。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确,可能会发生碰撞事故。天宫一号模拟对接效果图
[14]空间交会对接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手动控制,一种是自动控制。利用手动控制完成空间交会对接,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自动控制交会对接的可靠性特别高,不需要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在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中,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目前我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仅为10吨,不仅无法发射更大更重的空间实验室,也无法满足空间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在随后的发射中,将使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五号火箭运载能力可达25吨,基本相当于国际顶尖水平,可以满足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目前,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将实验室搬到太空中,利用太空特有的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实验,造福人类。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药,在半导体、特殊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也有不同的收益。所以从神舟七号开始的空间站建设,会给科研带来更大的舞台。[15]
编辑本段最新进展。
对接介绍
“空间交会对接”,简称“交会对接”,是建造空间站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同时到达太空中的同一位置,然后通过特殊的对接机构连接成一个整体。交会对接按航天员干预程度和智能控制水平可分为手动控制、遥控和自主三种方式。一般来说,具体方法是将目标飞行器发射到轨道上,并精确确定其轨道。当它在待发射飞行器的发射场上空飞行时,后者会通过选择发射时机与前者运行在同一轨道上,距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两者会靠飞行器本身的机动性逐渐衔接。
对接过程
天宫一号效果图
在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任务中,中国将突破无人和载人飞船的对接技术,建造首个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一号。这是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任务指挥部副总指挥张建祺在接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专访时透露的。天宫一号之后,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之对接。对于对接的类型,张建祺表示,“神舟八号”肯定是无人的,有人对接是“神舟九号”还是“神舟十号”,主要看“神舟八号”的交会对接是否顺利。只有三次成功对接,第二个战略目标才能完全实现。“交会对接”的成功无疑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被公认为空间技术的瓶颈。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过程中出现故障。例如,俄罗斯“进步M3-4”飞船在对接过程中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撞。对于我国交会对接的技术实力,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齐发仁表示,“神舟”系列飞船自“神舟八号”以来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成为一种全新的航天飞机。其中,交会对接功能是其主要特点,宇航员可以根据电视图像操纵飞船,使其与目标飞行器保持接近。
宇航员选拔
关于女性何时能加入中国航天员队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昭耀在2008年9月2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选拔女航天员没有时间表,但正在研究相关课题。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近日透露,我国新一代航天员选拔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预计选拔将在神舟七号任务后正式启动。新一代航天员仍计划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人数不会超过第一批14人。宇宙实验室
宇宙实验室
我国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即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以保证舱内压力、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的生活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生活,密封的后锥段装有再生式生命保障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了对接机构和交会对接测量与通信设备,支持与飞船的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量。建造空间站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交会对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同时到达空间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特殊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在空间实现两个航天器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不装人。后来,人们被航天飞机或宇宙飞船送上太空。如果人们想进入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航天器必须与空间实验室对接。这个很难。太空实验室和太空中的航天飞机都在高速运行,时速超过28000公里。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确,可能会发生碰撞事故。
完成最终装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010 08 17表示,今年将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个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天宫一号神舟八号。
宫一号目标飞机近日完成总装,已全面转入综合电性能测试阶段。在完成一系列电气、机械和热性能测试后,飞船将于2011发射进入预定轨道,随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交会对接。发言人说,2009年底以来,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等主要飞行产品,已陆续完成初样阶段各项研制和试验工作,全面转入样机研制阶段。目前,交会对接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神舟八号飞船正在进行总装;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产品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分系统综合试验;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训练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包括两名女航天员也参加了训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装载的各类空间科学实验载荷设备按计划交付至飞行器总装,地面支持系统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推进。按照计划,我国将于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开展首次航天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16]
完成系统性能实验。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3月4日报道,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消息称,“天宫一号”已经是天宫一号。
在完成各系统性能实验后,系统间的接口匹配和用于模拟飞行试验的各种空间科学实验设备研制工作进展顺利。[17]已经完成总装工作的天宫一号,现在已经露出了真面目。天宫一号的体积还是比神舟飞船大很多,前半部分是它的实验舱。宇航员和科学家将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进行实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人员:目前天宫一号已经完成了总装工作,也就是说我们整个飞行器和整个系统基本可以运行了。综合试验主要是给天宫一号上电,研究人员将在天空中模拟各种真实工作模式,在天宫一号天宫一号基地开展实验
根据计划,中国将于今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开展首次航天器无人交会对接实验。
使用寿命极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张建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天宫一号重8吨,采用全新设计和多项新技术,使用寿命两年。他进一步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太空舱的交会对接,发射短期载人空间实验室;三是建立永久空间站。这次发射是为了完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为完成第三步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原型,重8吨,设计寿命2年。
编辑这一段的火箭现状
中国载人航天的每一次进步,都意味着必须完成大量的技术突破。例如,从神舟五号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神舟七号宇航员的太空行走,飞船已经进行了200多项改进。天宫一号的发射也是如此。据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载人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质量评估,完成了测量发射指挥监控系统升级改造66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主要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为了满足交会对接任务的要求,有关专家对其进行了近170次技术状态更改。我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仅为10吨,不仅无法发射更大更重的空间实验室,也无法满足空间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所需大量物资的运输要求。在随后的发射中,将使用新一代大推力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五号火箭运载能力可达25吨,基本相当于国际顶尖水平,可以满足低轨道发射空间实验室的需要。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实验室搬到太空中,利用太空特有的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实验,造福人类。
编辑这个太空实验
实验任务
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药,在半导体、特殊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也有不同的收益。所以从神舟七号开始的空间站建设,会给科研带来更大的舞台。[18]
实验条件
我国在研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结构,即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以保证舱内压力、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的生活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生活,密封的后锥段装有再生式生命保障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了对接机构和交会对接测量与通信设备,支持与飞船的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量。
编辑此段落的发布时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011 9月20日宣布,天宫一号将于9月27日至30日在酒泉发射(目前发射时间定为9月29日晚9时1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运往发射区。[19]9月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由于嫦娥四号卫星十一号发射失败,任务指挥部决定对天宫一号发射计划作出相应调整。发言人说,调整发射计划的主要考虑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和失败的长征二号C火箭属于同一系列。由于故障火箭的事故调查和处理仍在进行中,尚不清楚故障原因是否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有关。据悉,目前,项目各系统正在对执行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所有飞行产品进行全面质量评审。天宫一号的具体发射时间将根据故障火箭的故障调查结果决定。
发言人说,按照计划,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将首先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然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开展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为航天器交会对接飞行试验提供交会对接目标,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初步建立长期无人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航天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空间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实验。据介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等飞行产品自6月底陆续投入市场以来,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开展了总装测试等技术领域的准备工作。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也针对“实践十一号04星”火箭故障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天宫一号完成推进剂加注后,吊装并与运载火箭对接,形成完整的组合体。20日9时,承载着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载人航天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安全运抵发射塔架。未来几天,发射场将进行目标飞行器和火箭的功能测试以及飞行器和火箭的联合测试。最终状态检查确认后,火箭将加注推进剂,在合适的时间发射。执行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各大系统已进入最后准备状态,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编辑此卫星模型。
2011下半年,中国将发射天宫一号卫星,我非常期待中国有更多巨大的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