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有毅力?
毅力是指坚持不懈的意志,是人完成既定任务、达到某种境界的支撑力量,是由人对事物的信念和对事业的理想所支撑的心理动力系统。一个人做事没有毅力,遇到困难,就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磨成针”的故事。据说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学习不努力,经常逃课。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在溪边磨杵的老婆婆。李白觉得奇怪,问:“奶奶,你为什么磨这个杵?”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听了很感动。从此,他向老妇人学习,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明了毅力的作用,可见毅力对于孩子的发展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作为父母,如何才能让孩子有毅力呢?
(1)善于培养、保护和利用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情绪,促使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意志和努力。因此,在家庭活动中增加活动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方式灵活多变,如利用游戏、比赛、表演、先答题、故事等形式,在活动过程中吸引孩子,可以促进孩子始终如一地做一件事。
(2)帮助孩子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目标是一个行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规范或状态,它限制了行为的方向。一个人只有积极自觉地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才能显示出他的毅力。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具体可行的目标才能让他实现这个目标。所谓具体目标,是指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要求必须明确;所谓可行的目标,是指确定的目标要与孩子的年龄、经验、能力水平相适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即目标不能定得太低,也不能定得太高——太低,使孩子学不到新东西,没有学习兴趣;对孩子来说要求太高,即使有一定毅力的孩子也会放弃。所以,只有在短时间内通过孩子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才能激励孩子进步。当孩子完成一个目标时,成功的喜悦会强化孩子的进取精神,激发他确定下一个目标的热情,从而形成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习惯。
(3)让孩子学会自我监督。在一项活动中持之以恒,靠的是自己的自觉行为。因此,让孩子学会检查和监督自己是否朝着设定的目标努力是很有必要的。让孩子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可以从父母的检查和鼓励开始。比如和孩子确定某项活动、某个目标后,每天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并让孩子自我评价是如何完成的,鼓励孩子的良好表现,引导和激励孩子改正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等孩子大一点,可以给孩子画一张自我评价表,让孩子对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的活动目标等进行评分。,并定期把自评表交给学校老师,让老师理解和表扬孩子自觉的行为,监督孩子的自我监督。这样,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后,就能督促自己坚持不懈地从事某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