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岸边流传着哪些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
(庄子神话传说、屈宋辞赋卓越贡献、楚帛书、楚文化对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整合与扩散) 楚人曾并国六十有余,据地五千里。其境西至巴枳(今四川涪陵西),东括吴越。从长江上游的下段(重庆)一直到长江下游的入海口,都在楚文化的覆盖之下──这还不包括楚文化在上游 因“庄蹻入滇”(今云南省昆明市)所留下的一块“飞地”。 不妨说,研究楚地文献典籍中的神话传说,就是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到了先秦时期长江流域神 话传说的主体部分上。无可置疑,楚文化集长江流域先秦时期神话传说之大成。楚文化典籍保存了大量古代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包括黄河流域)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战国是楚地神话传说大量载入文献典籍的黄金时期,而两汉则是长江流域神话传说载入文献典籍的巅峰期。下面,以《庄子》、《楚辞》、《楚帛书》、《山海经》、《淮南子》、《吴越春秋》、《华阳国志》等为例,对长江流域的古代神话传说作一扫描式介绍。一《庄子》神话传说的独特风姿(返回顶部)(一)庄子神话传说的内容《庄子》一书有“内篇、外篇、杂篇”凡计33篇,其中约有1/3的篇什载有神话传说内容。如《逍遥游》、《养生主》、《至乐》、《徐无鬼》、《让王》、《大宗师》、《应帝王》、《在宥》、《天地》、《天道》、《秋水》、《盗跖》等篇。从内容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例如《楚狂接舆》(《养生主》)、庄子“鼓盆而歌”(《至乐》)、《郢人垩鼻》(《徐无鬼》)、《王子搜(越王无颛)避君位》(《让王》)、《屠羊说辞赏》(《让王》)、“尧放讙兜、蹿三苗、流***工”(《在宥》)、《鲲鹏之变》(《逍遥游》)等;另一类则是长江流域以外(不排除已流入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如“为浑沌凿七窍”(《应帝王》)、“藐姑射之山”“神人”(《逍遥游》)、《望洋兴叹》(《秋水》)、《黄帝失玄珠》(《天地》)、“尧让天下于许由”(《逍遥游》)、《叔夷伯齐》(《让王》)、“老聃与孔子”(《天道》)、孔子“厄于匡”(《秋水》)、“厄于陈蔡”(《让王》)、《盗跖》(《盗跖》)等。此外,《庄子》中还提及一些神人和氏族始祖及历史人物,如西王母、堪坏(昆仑山神)、禺强、冯夷、肩吾、豨韦氏、伏戏氏、颛顼、舜、禹、彭祖等等。(二)《庄子》神话传说的特点纵观长江流域先秦文献典籍中,录载神话传说数量多寡不一,其***性是不论此畛彼域兼收并蓄,但风韵方面唯有《庄子》独具一格。概略而论有如下两点:1、传说多于神话从上面所列举的例子来看,《庄子》一书里所收录的传说数量明显多于神话,如神话只有《鲲鹏之变》(《逍遥游》)、“为浑沌凿七窍”(《应帝王》)、“藐姑射之山神人”(《逍遥游》)、《望洋兴叹》(《秋水》)、《黄帝失玄珠》(《天地》)等,明显少于传说的数量。这些神话绝大多数是非长江流域的作品。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庄子》一书说理为主,神话传说只不过是用来证明“命题”的材料,所以,对这些材料不强求其“原汁原味”,有时为了论证的需要,甚至不排除部分传说情节(细节)虚构的可能。其二是庄子生在国,后入楚境,接触中原神话传说甚多,所以,《庄子》一书多引用北方神话材料。而这种情况其传说中有所改观──长江流域的传说材料倒是不少。2、神话传说的寓言化寓言是立论性文章行之有效的佐论方法之一。它能使读者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观点,寓立论于形象叙述之中。《庄子》是将寓言手法运用得最为成功的范例。表现在《庄子》一书中,就是“材料与观点的水乳交融”──亦即神话传说在《庄子》中的“寓言化”。神话是人类童年思维的产物,而寓言则脱胎于神话──但直接由比喻发展而来。寓言是神话传说的“后裔”之一。寓言和神话传说的构思都需要“联想”(有时就是幻想),在这一点上,寓言和神话传说是相通的。二 屈宋辞赋对保存上古神话传说的卓越贡献(返回顶部)研究长江流域的古代神话传说,就必须把视野投向先秦时期楚地的文献典籍──中国文学史上的煌煌巨著:屈宋的辞赋。因为,它是长江流域古代神话传说较丰富的辑录者,也是中国神话传说宝库中硕大的明珠。(一)屈宋辞赋所见神话内容1、《离骚》: ⑴神话人物:羲和、望舒、飞廉、雷师、帝阍、丰隆、西皇、九嶷女神、宓妃。⑵神话传说地名:悬圃、崦嵫、咸池、昆仑、天津、西极、流沙、苍梧。⑶神 物:鸾皇、凤鸟、若木。⑷通神者:巫咸、灵氛、彭咸。⑸历史传说人物:高阳、高辛氏、尧、后羿与寒浞、浇、舜、鲧、禹、三后(禹、汤、文王或熊绎、若敖、蚡 冒)、夏启、少康、有虞二姚、夏桀、殷纣、傅说、武丁、简狄、周文王、吕望、宁戚与齐桓公。2、《九歌》:《九歌》所出现的神灵有: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阵亡将士的鬼魂)。除东皇太一、河伯等外,全为长江流域(楚地)所独有的神灵。《九歌》十篇“全为祭神乐章,直接以神灵为描写对象,反映了楚人心目中包括有天、地、人三类神祗的神话系统,展现了楚地敬神娱神、降神祈神的社会生活与民情风俗”。(蔡靖泉《楚文学史·中编·第二章·第三节〈庄子〉和屈原、宋玉的辞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3、《天问》:全诗***提出170余个问题,“因古往今来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而问天索理,广泛地述及了先秦重要的神话和传说”。(引文出处同上)4、《招魂》、《大招》:⑴神 灵:上帝。⑵通灵者:巫阳。 ⑶灾 异:十日代出。⑷神话地名:汤谷。⑸怪 异:千仞巨人、烛龙、九头蛇、大蛇、如象红蚁、虎豹守天门、九头怪兽、纵目猪头神、土伯(牛身虎头三眼)。“《大招》、《招魂》全篇都是巫事巫语,生动地描绘出天地四方奇异诡怪的神话世界”。(引文出处同上)5、《远游》: ⑴神话人物:羽人、旬始星、丰隆、风伯、蓐收、西皇、文昌、众神、雨师、雷公、宓妃、娥皇女英、海若、冯夷、黔蠃。⑵神话传说地名:丹丘、天阍。⑶神 物:凤凰、玄武、鸾鸟。⑷通神者:湘灵。⑸修仙者:赤松子、韩众、王乔。⑹历史传说人物:太皓、黄帝、颛顼、高阳、傅说、炎帝、祝融。“《远游》则通过对主人公逍遥游乎浩渺天庭、往来见乎六合诸神的描写,较为全面地勾勒出‘帝系’神话的面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神话得以荟萃和整合之后的状况。”(蔡靖泉《 楚文学 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1 版第145页) 6、《高唐赋》、《神女赋》与巫山神女故事: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将故楚三峡地区炎帝女儿瑶姬会怀王的神话传说采录入赋。宋赋因瑶姬神话传说而熠熠生辉,瑶姬神话传说亦凭宋赋而流传千古,并催生了三峡地区大量神 女传说故事的滋蘖。 (二)屈宋辞赋神话传说特点 1、类 别: ⑴神话人物:上帝、东皇太一、黔嬴、蓐收、西皇、文昌、宓妃、河伯、冯夷、海若、羽人(众神)、旬始星。⑵长江流域(楚地)所独有的神灵: 男性神灵:大司命、少司命、东君、羲和、望舒、飞廉(风伯)、雷师(雷公)、雨师、丰隆、云中君、帝阍。女性神灵:巫山神女、九嶷女神、湘君、湘夫人(娥皇、女英)、山鬼。⑶神话传说地名:昆仑、悬圃、汤谷、咸池、崦嵫、西极、流沙、丹丘、天津、苍梧。⑷神 物:凤凰(鸾皇、鸾鸟、凤鸟)、若木、玄武。⑸怪 异:千仞巨人、烛龙、九头蛇、大蛇、如象红蚁、九头怪兽、纵目猪头神、土伯(牛身虎头三眼)。 ⑹通神者:彭咸、巫阳、巫咸、灵氛、湘灵。⑺修仙者:赤松子、韩众、王乔。⑻历史传说人物:炎帝、黄帝、颛顼、祝融、高阳、高辛氏、尧、后羿与寒浞、浇、舜、鲧 、禹、三后(禹、汤、文王或熊绎、若敖、蚡冒)、夏启、少康、有虞二姚、夏桀、殷纣、傅说、武丁、简狄、周文王、吕望等。 ⑼灾 异:十日代出。 ⑽国 殇:(阵亡将士的鬼魂)。2、楚神话传说的特征: 其一,在接受北方神话体系的同时,仍保留了长江流域(楚地)的传统神话,两者已杂糅在一起。《九歌》里出现的神系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其二,女性神和水神的位置十分突出。如女性神有巫山神女、九嶷女神、湘夫人(娥皇、女英)、山鬼、宓妃等;水神有湘夫人(娥皇、女英)、宓妃、河伯、冯夷、海若,还包括与降雨有关的雷师(雷公)、雨师等。 其三,图腾崇拜遗痕明显。其中痕迹最明显的莫过于凤凰了,仅其别称(或曰同类)就不少,如凤凰(鸾皇、鸾鸟、凤鸟)。其它崇奉的灵物还有若木、玄武等。其四,巫风浓郁,嗜好怪异。其表现为巫觋(通灵者)在神话传说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彭咸、巫阳、巫咸、灵氛、湘灵等就在屈原的作品中多次出现,并不时将其“事迹”拿出来颂扬一番。 巫风浓郁所导致的文化结果,就是对神秘怪异现象(包括神灵和灵物)的嗜好。将其推向极至的便是《山海经》。屈原亦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屈原的辞赋中就出现了千仞巨人、烛龙、九头蛇 、大蛇、如象红蚁、虎豹守天门、九头怪兽、纵目猪头神、土伯(牛身虎头三眼)等怪神怪兽。这种嗜好后来竟成为风习,一直流传后世。巫风浓郁的又一个结果是与道家结合,催生了道教的诞生。这里面蕴藏的底蕴,便是由巫觋通灵所引伸出来的修仙意识。所以在楚神话传说中就有了赤松子、韩众、王乔等修仙者的传说故事。其五,楚地传说已与中原流入的传说合流,在保留自己传统传说的前提下基本融为一体。3、评 价: 关于先秦时期楚国神话的特点,蔡靖泉先生有过极为精辟的概括,那就是它具有“原始性的古朴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独立性和综合性、增益性和创造性”(参见蔡靖泉《楚文学史》)。同时期的传说在继承这些特点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融合性”。三 楚帛书(返回顶部)严格地说,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不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只能算是那一时期神话传说作品的“摹本”。而在“摹写”的过程中,不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出现“省略”和“添彩”现象。这对于研究神话传说的变异是十分需要的,但对于比较其流变特征却又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它使我们缺乏一个进行比较研究的标本(范本)。所以说,只有先秦时期的文物才能算是我们所需要的“原始”标本(范本)。楚帛书便是长江流域(主要是中游地区)神话传说研究的一个“原始标本”。 “楚帛书”,指的是建国前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帛书。它全文约900余字,学者们将之分为甲、乙、丙三篇。其中甲篇主要记录了天地开辟、四季形成、诸神主宰地的神话传说。 甲篇又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讲的是,天地洪荒之时,宇宙“梦梦墨墨”,一片混沌。是伏羲、女娲生下四个孩子,以职掌天下,分守四方,且“步以为岁”。 第二段说的是,过了一千多年后,因为九州不平、山陵倾侧造成了四季混乱。于是,“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奠四极”,帝俊出来恢复了日月的正常运行。第三段则说***工推步十日而成“十干”,并区分出昼夜和朝夕。将这些内容与后世所记录和口传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那么,这类神话传说的流变特征不就昭然若揭了吗! 四 楚文化对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整合与扩散(返回顶部)楚神话传说之所以能够成为先秦时期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集大成者,是因为它在汲纳周边地区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优势──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在当时都无与伦比。 (一)楚文化对周边神话传说的汲纳楚文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汲纳着周边地区的神话传说“元素”,构筑起自己的神话传说“大厦”,这从《庄子》和屈赋中都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庄子因身居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界处,故其作品对中原的神话传说接纳尤多,而对楚地的神话传说则“青睐”较少。相比之下,屈赋对四面八方神话传说的态度更具有大家风范。在屈原的笔下,东夷的太一,北方的河伯、黄帝,西边的巴蜀乃至更远的神话传说等等,一概来者不拒,“欢迎光临”──包括四面八方铮狞可怖的怪神怪兽全都一视同仁。这在《招魂》和《大招》中出现的各方怪神怪兽身上都得到了证实。 (二)楚神话传说对周边地区的扩散从时间段上来看,“楚神话传说”有三层含义:即分别指“先楚”、“楚”、“后楚”的楚地神话传说。从空间来看,又有“雄踞江汉”(都纪南城)和“势吞吴越”之别。在这里,我们只介绍楚神话传说对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的远播和浸润。至于“楚神话传说向北方的扩散”则放在本章第二节里进行。 1、楚神话传说对长江上游的远播神话传说的传播是以人口的流动、迁徙为直接原因而进行的,文化的交流、辐射则是神话传说传播的又一种方式。在长江流域,楚神话传说向上游地区的辐射、传播在不同的时期则有不同的主导方式: ⑴原居民的西南迁楚人在其国势不断发展壮大(包括在其向西南地区扩展)的过程中,先楚及楚的神话传说也就如影随形流向西南地区。槃瓠、女娲神话传说在西南诸族中的存在就是这一移动的结果。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等文献记载,曾为蜀国望帝杜宇之相、后居蜀国帝位十二世并对蜀地文明伟巨大贡献的开明氏就是由楚入蜀的楚人鳖灵。《华阳国志·蜀志》说:“九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由此可知,楚文化因开明帝而在蜀地传播深广,楚神话传说也因开明帝而在蜀地流行久远。战国后期,秦将白起拔郢,楚公室东迁,大量的平民百姓则向西南退缩,无形之中把楚神话传说也带向迁徙地。只不过这些难民向上游的路程没有庄蹻那么远罢了。 ⑵楚势力的上溯《史记·西南夷列传》:“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里也有大同小异的文字记载。《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 椓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有人说,庄豪即庄蹻,或曰与为盗于楚郢者为同一人。不论庄蹻为谁,楚人向西南方向发展,派兵入滇为王是不争的史实。所以,至今云南省昆明市的汉族生活习性和方言,与长江上、中游的重庆市、湖北省等地有诸多相同、相通之处。 ⑶楚文化的辐射春秋以后,楚文化走向鼎盛,其对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的影响也日盛一日,如青铜器的铸造、丝织、蜡染技术的等莫不如此。其神话传说也随楚文化的西渐而向该地辐射。囿于篇幅,此处就不赘言。2、楚神话传说对长江下游地区的浸润楚人的空间发展方向在向北受阻的情况下,自然就转向了东方。首先,楚人灭掉了“汉阳诸姬”,然后把矛头东指,吞并了长江中下游之处的诸小国,直至最后领有吴越之地。这一过程约经历了数百年,由此造成了楚文化向东方(长江下游地区)的浸润式扩展。楚神话传说,也随之向下游地区浸润、覆盖。本来产生于长江中游的“俞伯牙遇钟子期”的传说,就“落地生根”到了长江下游的江苏省镇江市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