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孩子如何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一、理解概念,夯实基础
刚入学的学生计数很熟练,但是对数的概念不太清楚。所以在备课中要努力理解10以内的数字。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数数,从实物(如铅笔、刀、棒、图片)到数珠子而不是数数字,最后到具体的数字。数的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渐抽象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入手,逐步引导,让学生明白数字意味着某样东西有多少。教材中有很多概念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意义,才能让他们的思维向前迈进一步。
第二,注重操作,活跃思维
由于年龄的特点,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是形象思维。用动手操作形成表象,最后才能发展成抽象思维。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通过多种感官学习。老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操作机会。尤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要发挥作用,忽视思维操作就会失去操作的意义,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操作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这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说明。
实践证明,通过直观的摆画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形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使获得的知识牢固,从而有效地促进思维活跃。
三,训练语言,促进思维
训练学生有条不紊、实事求是地思考,完整地描述思考过程。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条理、有根据,取决于语言。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训练学生说话,促进思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本上有很多直接的图片,老师先引导学生准确说出图片。在教加减义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问、答、摆的形式说。
通过摆、看、说,把学生的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注意联系,丰富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判断、推理等能力。,并学会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加减法的计算问题,就是利用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既解决了减法的计算问题,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能力。从加减法有两个公式的一张图到有四个公式的一张图,揭示了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规律,进而更容易学习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尤其是在今天强调培养学生思维的后素质教育改革时期。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