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功夫传奇:点穴和轻功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从悬疑说历史:秘境观察之历史探秘(本期嘉宾——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李士英)2000 年,北京西单商场一个普通的看门人李仲轩表露了一个让人震动的消息,传说中的《武穆遗书》是真的存在的。他甚至公布了其中的部分口诀,《武穆遗书》是《射雕英雄传》里大家都争抢的宝物,传说中正是这本书让郭靖成为了一代大侠。当时岳飞的后人把它交给丐帮帮主洪七公保管后,人们就不知道它的着落了。一本书真的会让你变成战无不胜的侠客,几张纸就能给你刀枪不入的身体吗?难道传说中的武林秘笈真的存在过?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一看,历史上真实的武功是什么样?一、中国功夫天下无敌? 据说很久以前,少林寺的和尚通过禅修和刻苦的锻炼,终于创出了流传千古的中国功夫。天下功夫出少林,经过后人不断的研修和演变,又发展出不同的流派,如今中国功夫在银幕上更是了得,很多外国人觉得凡是穿功夫服的中国人都是武林高手,只要一挥手就能扬起千层浪,一跺脚整块地皮都能飞起来,其不可思议的程度简直可以与欧美的魔幻大片相媲美。您还记得当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吗?那是老外公认的最棒的中国功夫片,片中章子怡等人在林中和城墙下的打斗被誉为史上最出色的十场打斗之一,同时这部影片也被老外赋予了另一个称呼——“年度最佳魔幻片”。看到了吗,在老外眼里真正的中国功夫,与其说是一种武功、运动,倒不如说是魔法、特异功能更为恰当。虽说有些夸张吧,但如今影视剧看到的中国功夫确实有些离谱,像甄子丹执导的《龙虎门》,据说里面很多镜头都是真招实打的,但结果拍出来怎么看怎么像是假的,至于其他的一些电影就更离谱了,动不动就飞身上房,高来高去如履平地,举手投足之间,强敌灰飞烟灭,这就是传说中的功夫吗?咱老祖宗要有这本事还打什么八年抗战啊,找几个武功好的到海边一发功,还不就把日本弄沉了?!那么真正的中国功夫是什么样的呢?实在中国功夫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体现,它是百种文化底蕴和实战中的技巧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演变。而电影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它肯定会把一些东西夸大、夸张化,但是不代表说没有这样的现象或者说没有电影中提到的某种功夫。电影更重要的是一种意境,简单点说,一推掌就看见水中千层浪激起来,那是电影的夸张,但是真正功夫中的推掌还是有一定的威力的,固然未必有那么夸张,但推起一缸水还是没题目的。此外中国功夫中有一部分讲究快,“指如疾风,势如闪电”,这有点夸张,但出手快过眼镜蛇的攻击速度倒是有可能的,而且出手比眼镜蛇快的人,实在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在非洲,土著抓蛇的时候,他们的手都比眼镜蛇快,一下子就能捉住蛇的喉咙。此外前阵子还有报道说,一个小女孩,空手就能把一块铁条给劈断了,而手一点题目都没有,您想想估计这个功夫力道要是练出来,也是蛮可怕的。说到空手劈铁条,不管是劈铁条,还是开砖头,在中华武术中练习手掌的功力都是相类似的,但您看准了可不是铁板,要是铁板一块,那可是劈不断的。就算是铁条也得是相对薄一点的长条形的铁条,要是太宽了也是劈不断的。虽说经过锻炼的人,在这方面要比凡人强,但您别忘了任何东西都是有极限的,不可能达到无穷大的厚度还能去劈断。而且常年地进行这样专业的系统的练习,还会导致手掌发生变化,最严重的有骨骼合拢现象出现,就是骨头缝消失了,骨关节变为一体。那么常年练武的人,攻击力到底有多大呢?国外作过一组测试,李小龙的出拳力度是 277 千克,而空手道的出拳力度可以达到 370 千克,跆拳道的出拳力度是 416 千克,拳击能产生的力度是 453 千克,这就相当于一个大铁锤向下重击的力度了。相比之下,从这个数据来看,似乎中国功夫在打击力度上是最弱的了。堂堂国术,竟然在世界各种搏击术中是攻击力最低的,这也太让人难以接受了,但您先别着急,咱们中国有句老话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叫做“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通过这句话您就可以看出来,咱们中国功夫更多的是比较看重腿部的力度。当然就世界范围来说,说到腿,很多人以为泰拳当中的腿法要更厉害些。但是从技术体系上讲,首先泰拳跟咱们的武术比较接近,再有一点是泰拳运动员的技术。他们的特点是功力比较强,所谓的功力,就是他们的腿、肘、膝硬度比较大,在这一方面,他们的特点是逼压式的打法。前几年说实话,咱们的散打选手还真打不过人家,人家的功力,人家压迫式的打法,我们队员是很难适应的,经常属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不过这几年慢慢适应了,队员的水平、功力也都有所进步,所以这几年的对抗赛相对来说,好了一些,我们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点,如揉、抱、摔等技术的运用,给泰拳选手造成有效的打击。实在高手过招,除了力道之外,还更看重的是巧劲、寸劲,像中华武术当中,有很多的招式套路,往往就是利用这些寸劲来出奇取胜的,比如说常见的太极拳就是典型的四两拨千斤,以巧劲取胜,还有一直被传得神乎其神的点穴,也是靠有效的局部打击,来克敌制胜的。但是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中国功夫,很多还是在小说和影视剧的层面上,很少有人真正见过中国功夫的对决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抛开散打比赛不算,现今能找到的真正意义上的功夫对决,估计只有 1954 年在澳门的一场比赛了。1954 年 1 月 17 日,香港两个顶极的武林高手,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与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在澳门举行了擂台比赛,真实的对打只持续了两分钟。“第一回合开始公仪用七星势,快步跳跃,陈克夫则采用白鹤拳对敌的双手向前架式,互相对峙。陈先攻,用游斗之法,一触即退,保持间隔,不让吴近身发挥太极的优点。吴于稍探陈虚实后,便采用以静制动,等对手一近,就击其前臂麻穴,双手轻如打棉花状态。战至不久,吴穿破陈的护手,击中陈面,陈立即使出白鹤拳的‘豹子连环手’密集进攻,猛攻十多招,拳拳打近吴面部,逼吴至绳边。吴闪身出绳间,瞬间以‘翻身撇身追’挂击,陈鼻部中拳流血,吴连环追击,双方以中路架式对打。由于陈鼻流血不止,染满白衣,评判主任何贤急忙鸣钟。这个回合本来应是五分钟,只打了两分钟就停。休息时何贤见陈血染征袍,问他还继续否?陈表示流鼻血并没关系,休息后可继续再战。第二回合,陈仍采取急攻战略,吴则减少走动幅度,以逸待劳,陈绕步走了半圈,即使出‘白鹤兜罗手’闪电击中吴的腰部,但吴的太极最善于小圈子贴身短化,不单没有受伤,反而借力抽空左手,右手使出‘肘底看槌’击中陈的胸部,随着重击陈右前臂,致令陈右手失去战斗能力,不得不高脚踢吴。吴以陈此举乃属犯规,于是以牙还牙,用左分脚反击。裁判见两人似乎都动了真火,生怕再打下去会失事,有违慈善本意,即由评判主任按钟叫停,此回合只打了一分钟。经评判团紧急商量后,决定战果为双方不胜,不和,不败而告终,结束比赛。”这是当年比赛的一段描述,很多人恐怕也都看过那段视频,但为什么事后所有观看的人都对武术失去了信心?让我们从实战角度再看中国功夫。二、中国功夫在实战中有用吗? 看过当年擂台赛录像的人估计都有一个感觉——打得太丢脸,和平时影视剧中看到的中国功夫根本是两码事。因此有人推断这二位估计从来不练散打,所以真正交手的时候发挥不出来;但也有人以为,高手过招都是点到为止,没有真打,所以外人是看不出来的。更有甚者声称,就这二位的打法,看上去和街边斗殴没什么区别,要真碰上个搞散打的一定死得很丢脸。这里面实在有一个误区,最实用的格斗技术往往看起来是很直接、很简单的,相反在电影里往往是夸张的,它是把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复杂化、夸张化,比方说可以用转半圈完成的,它甚至转一圈,这是为了让您感觉到那种效果,那种动作的一个氛围,让您感觉到很好看,这两个角度不一样。咱们看电影跟看实际现场的比赛,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看刘翔 110 米跨栏,您会看到他的气力和速度非常的简捷,那么栏与栏之间能用两步,他绝不会用三步,能用一步他也绝不会用两步,他会很简单地去跨栏。但是您看刘翔的广告就不一样了,那里面的动作是很漂亮的,很悠缓的,不过那不是比赛,那是广告,要效果,所以是不一样的。真正到了对抗,就像刚才说的那场“陈吴之战”,它就很简单了。你一下我一下,就跟我们说的 100 米跑,可能很多人不爱看 100 米跑,由于过程非常简单,两个胳膊一摇,腿一迈往前冲,就这样很简单的动作。但是也有很多人爱看它,尤其是搞运动的就会说,看上去很美啊,美在哪儿?美在它的气力,美在它的速度,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对抗当中的美和演练当中的美是不一样的,得看您审阅的角度。但是不管美也好,实用也罢,为什么真正用起来的功夫怎么看都像是街头斗殴似的呢?我们日常学习的一些功夫套路,关键时刻能用得上吗?实在这就比如说,假如您跟一个人在实际对抗的话,不可能先扎一个马步再想怎么出拳吧,那样的话就完全把武术模式化了。武术打研究出来那天起,它就是一种互相搏击的运动,武术套路的表现方法就是把所有的搏击方法串联起来,表现出来,但并不代表说在对抗过程中就一定要按套路来做。如今现实生活中,把实战和传统套路最好地联系起来的人,那就得数功夫巨星李小龙了。传统功夫真的不实用吗?据了解,李小龙生前曾经在私人笔记中记下了传统功夫在实战中是如何应用,并且绘制了具体的图解。今天人们看到的很多李小龙影片中的武打画面,实在都是笔记中记载的功夫的实际应用,后人在研究这本笔记时发现其中很多招式都是传统武术中最常见的,只是很少有人想到将它应用到实战中。三、实战中的传统功夫 不知您是否发现,固然目前国内武术的流派非常多,但是说到具有实战意义的武术门派却是凤毛麟角,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实在这跟武术的发展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武术从明清时代往后门派众多,而且多是以套路的形式来呈现。套路是把这些武术动作串接起来的一种呈现,它中间有很多连接的动作和创意性的动作,另外再加上一个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这些连接在一块的动作就组成各门各派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武术套路。但是这些套路当中实际用于对抗中的动作,假如要把它们提炼出来的话,实在并没有多少。但并不是说传统套路在实战中就没什么用了。一个经过系统练习的人和没有经过练习的人是肯定有所不同的。当然还得说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从男人和女人两个性别角度讲,在生理机制上就不同,肌肉气力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受过系统练习的女孩和没有受过练习的男孩在一起厮打,女孩一定有赢的概率,但是假如这个男孩也是一个有一定气力和一定基础的人,那么女孩即使受过练习也很难打得过他。此外,像四两拨千斤就是一个在实战中非常典型的借力打力的方式,而且假如咱们在实战中要是实在打不过的时候,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式,那就是逃跑。当您跑得越来越快的时候,轻功也就出现了。一段20 世纪 50 年代武术高手的对决场面,打破了人们对中国功夫的幻想,难道中国功夫只是简单的厮打吗?传说中的轻功、点穴、内功,真的存在吗?20 世纪 30 年代,每当夜幕降临,总会有一个黑影出现在京城的房檐屋脊之间。几年的时间里,这个黑影几乎光顾了当时北京的所有商家和富户,而被盗现场除了一只糖纸叠成的燕子之外,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是谁?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人们说,他身轻如燕,踏雪无痕,后人更是传说他的轻功了得,并根据他的事迹拍摄了很多影视作品。小说、电影中的轻功在真实生活中的原型又是怎样的呢?四、轻功真的存在吗? 喜欢看功夫片的人经常可以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些侠客整天飞来飞去,飞檐走壁,一会儿草上飞,一会儿水上飘,究其原理,他们都是凭借着微小的支撑点,借力就能够如同行走在陆地上一样。但说实话,这事听着总觉得不靠谱,踏雪无痕的感觉,实在是太夸张了一点。真实的轻功,固然谈不上飞檐走壁,但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至少可以在攀登墙壁的时候,比较灵活一些吧。所谓的飞檐走壁实际上是需要借助一个支点,如墙角、岩壁之类的,和现在的部队练习的翻障碍差未几,简单来说,轻功只是身手灵敏的意思,没有着力点,凭空肯定飞不起来。那么所谓的轻功也不是无穷的轻,就拿跳高来说,一个人到底能跳多高?能跳到房上吗?咱们现在世界纪录也无非两米多高嘛,是吧?就算现在的跳高纪录是两米多高,他也不能跳到房上去,由于屋子都三米多高了。在咱们过去传说当中,一些轻功形容人能到房檐上去,到墙头去,这里面实在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他通常会借用一些绳索、一些墙壁的棱角,基本上通过攀爬,是可以达到墙头上去,而不是说像咱们电影里所描写的,一跺脚就到墙头上去了,没有那么矮的墙头。但是这种攀爬能力,在墙头上做各种各样动作的能力,也是中国武术当中的技能之一,没经过几年的刻苦练习,一般人是做不了的。 1994 年深秋,北京城里人心惶惶,怎么了呢?据说京城出了一个特神的贼,能飞檐走壁,还专偷四合院。一个月的时间,犯案十几起,可失主居然连个贼影都没看见。后来在远南运动会开幕的时候,他又一次作案,这次终于被人给发现了。当时,警察与四周的百姓一大群人,把他逼到一个死胡同里面,大家心想,这回你跑不了了吧,可你猜怎么着,你都想不到,这贼向上一蹿,连助跑都没用,噌的一下,嘿上墙了,那墙可是有两米多高啊,他踩着墙就跑了,在场的人都看傻啦。这事过后,北京东、西城的很多居民都谈“飞”色变,这“飞贼”的本领是越传越神,似乎他是“燕子李三”转世似的,直到他落网之后好久这事才平息。首先声明,这可是当年发生在北京城的真事,这事过后很多人对另一个题目忽然有了爱好,那就是轻功到底是怎么练成的呢?当时关于练轻功有很多民间的传说,其中一个就是先拿一个大筐,里面装上很多的小铁球,然后练功者就沿着这个筐沿在上面走,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从筐里取出一个小铁球,日深月久,这个轻功就练成了。不过这方法是否真的管用,还真没听谁说自己练过。那么通过什么样的练习能达到这种对发力点良好的控制的感觉呢?难道真是靠筐里放铁球来练吗?您还别说,在咱们传统的练习方式里还真有这一项,就是在土筐里头放重物,然后在筐沿上面进行练习。现在的武警部队,包括消防员,他们练习那些攀爬能力时,实际上有很多技巧跟传统武术是完完全全一样的,您在生活当中可能经常看到消防员,借助绳索爬到四层高,或者横着爬竖着爬,借助墙壁爬,借着水管爬上去,这些在过去都是传统武术练习的内容之一。经过这种特殊练习的人,真的能达到身轻如燕的地步吗?实在与其说身形轻巧,不如说是懂轻功的人对发力和自身的肌肉组织的控制能力上有一些诀窍。通过这种控制,使他在做一些事情,比如说跑步、上楼,这样一些日常动作的时候,会比一般人要好很多,同时也会给人一种身体轻巧的感觉,但这是他的发力点的题目,而不是他身形本身的题目 。讲个发生在武术学院的故事吧。大家都知道,女生宿舍晚上是要锁门的,但是有一些时候难免有些特殊情况,比如见男朋友或者可能出去办事回来比较晚,宿舍的门关了,敲值班室又不太好意思,怎么办?这个时候,武术学院女生的上风就体现出来了,她们会爬墙。两三米高的墙,利用一个支点,一个简单的支撑点,在充分发挥身体的灵敏和协调能力的条件下,就可以轻松地爬上去,甚至能爬到二楼的阳台上去。从一楼吊到一个支点上面,再一借力就翻到二楼阳台上去了。您想想,甭说就一个支点了,给您条绳索,您能爬上二楼吗?一般人要是没有经过练习的话,一定是不敢的。这种能力要求人利用手上的气力,腰腹的气力,而且要身体很灵活,有这种协调能力,才能在那种比较艰难的环境下,攀爬过去,而一般人是绝对达不到这种水平的。总的来说,武术当中跳跃性的、灵敏性的东西,是需要练习的,这是必须要练的,所以无论传统武术中,还是现代武术中,都离不开这种练习,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轻功。看来轻功也不过如此。不过多数人对于武术的幻想,除了轻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神秘的特技,那就是——点穴。给您讲一个前阵子在长春发生的真事。有一个八十岁的老汉,没事在街上正遛弯儿呢。忽然他发现前面有一个人神情特别不自然,再一看,您猜怎么着,那个人居然把手伸进了旁边一个正在等车的妇女的包里。这不是小偷吗?老汉心里一紧。然而他不着急、不着慌地走到小偷背后,用三个手指朝着小偷的太阳穴“嘿”就这么一点,一米八的壮小伙子,就老老实实躺地上了。小偷自然最后被送到了公安局。点穴真会让人转动不得吗?太极与延年益寿有联系吗?内功真的存在吗?让咱们继续揭秘中华武术。五、点穴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点穴是咱们经常在很多武侠片当中看到的一门功夫,现在“指如疾风,势如闪电,葵花点穴手”已经成了点穴的代名词了。不过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中医是咱们中国很传统的一种文化,那是被全世界所推崇的一种医学,其中穴位就是中医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也不排除有一些技法是通过穴位来实施,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这种可能。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日常当中最常见的一个应用——牙疼,当您掐一个穴位时,持续用力捏它一段时间,这样的话,您就会相应地感觉到减少了一些疼痛。例如,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经常有很多的损伤,那么在缓解肌肉疼痛的时候,也会利用一些中医的穴位来作一些推拿,从而达到减缓肌肉疼痛的一种效果。那么这种穴位运用到实战中会有攻击作用吗?攻击作用一定是有的,还甭说穴位了,随便打到人身上什么地方,它都有攻击效果。题目是穴位的位置比较难把握,因此在实际的对抗当中,在双方都处在高度戒备、快速运动的状态下,点穴的正确性很难有保证,因此就不一定有很高的作用。此外,人体的很多薄弱部位,实在恰正是穴位所在的部位,比如后脑、太阳穴等,打击这些部位效果是很明显的,所以人们往往把击打这些部位和点穴联想在一起,时间久了就变得越发的夸张了。说不重要的穴位可能会有多重要,点完了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一种反应。但目前就实际效果来讲,真正要去掐到某个穴位,无非有一些酸疼,一些麻的感觉,至于像小说里甚至武侠片所描写的,使人丧失了行动力,一动不动了,这个效果基本是没有可能实现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六个黑影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忽然,红光一闪,其中三个黑影没了头,再一眨眼,剩下的两个人被砍得四分五裂,转眼间,人去楼空,地上只留下五具残损的尸体。这是电影《笑傲江湖》中的一幕打斗镜头,在武侠电影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例子,高手往往在举手投足间杀人于无形,这些真的可信吗?历史上真实的武功是怎样呢?从科学的角度看,中国功夫真有那么神奇吗?六、无坚不摧的内功 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在多数人的心中,上乘的武功都是通过呼吸吐纳的循环,往复的招式,并且还有柔和而又舒缓的动作才能够练就一身内功,只有这样才能四两拨千斤,甚至能够延年益寿。那么内功真的存在吗?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吗?如今的武术院校里很少有人提“内功”这种说法,但一些院校里确实存在类似的东西,如“导引养生功”。它是在继续了祖园导引养生学的基础上,综合武术、体操的动功,结合呼吸吐纳的静功,采取自我推拿,以气血为理论指导,依经络循环行动等,形成五位一体,是一种适用于成年人,尤其是中年人锻炼的保健功。通过练习会让人有身上发热的感觉。但是这种练习对于抗击打能力是没什么作用的,想要提升抗击打能力还是要靠外界的对抗练习来加强。光靠呼吸,或者天天闭目养神,估计那只能进步脂肪厚度,皮糙肉厚估计也能多挨几下打。从武术的内功角度讲,练功不光是练外,练肌肉的结实发达,增加击打对方时的气力,除了练外以外,还要壮内,壮内就是指人外部以内的东西要进行强化练习。那么在武术当中,所谓的强化练习,无非就是利用呼吸来配合人的动作,利用呼吸来配合人的发力,比方说当对方来打你的时候,你不能采用吸气的形式,你应该采用闭气形式,就是屏住呼吸,这种时候肌肉是痉挛的,是紧张的,你的内脏、你的骨骼是一个收缩状态,你能经得住对方打击,那么这样的内功的练习,就是使人的身体更能够抵抗对方的这种击打,使你比一般人更加强壮,不光是外在的强壮,内部也要强壮,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内功。那么内功是不是也分等级呢?外在的功夫好看,谁厉害,谁不厉害,大家动动手比划一下就知道了,内功能看出来谁是高手吗?应该说内功在一般人眼中很丢脸得出高低上下来,这跟平时的武术的修炼,跟自己动作之中的配合有很大的关系,当然搞武术的人是能看得出来,好与坏可以感觉得出来的,但这对普通人来说就相对比较困难了。在彼此间的对抗当中,除了动作以外,包括双方的心理,互相看对方的眼神,以及对于对手整体的感觉,这些都是修炼的一部分。真正会武功的人,会对抗的人,他身上拥有的感觉也是跟别人身上不一样的。举个例子说,打球好的人有球感,您看优秀的球类运动员拿起球来跟普通人一定是不一样,而练功久,内在修为好的人,在对战的时候也是有这类感觉的。说到内功,很多人一定有一个印象,就是每当武侠片中出现拼内功的镜头时,随之而来的一定是发功者的一声大喝。那为什么在打斗的时候,尤其是使用内家拳的时候,一定要发出“呀”、“嗬”这样的声音呢?以气助力,以声助力,这是武术当中的一个常用的方法。同时也起到了震慑住对方的作用。通过发声和呼吸的调节,使身体的性能调节到最佳的状态,使自己的肌肉发挥到最大的气力,这个从现代科学角度也是能讲得通的。我们中国武术有很多功法,如《易筋经》、《五禽戏》,方方面面一些传统的练习方法,它们都是呼吸配合动作,使人延年益寿达到养生的目的,这里面就有很多也是通过内部的修炼和调节。在过去,这些东西咱们中国人在不知道这些词汇,不知道这些解释办法的时候,就用自己的一个称呼来表达,把它们叫做“内功”。那么一直沿用到现在了,如今咱们可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它们了,这个内功也成了一种习惯叫法。究竟武术是一个民族性的传统项目,是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到今天的。那么很多刚才提到的东西都是后来到了现在社会逐渐引进的西方理念,通过这么一解释就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内功”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了。秘笈,无数习武的人梦想的练功捷径,它口口相传,难得一见。很多人一辈子也寻觅不到。如今的武术学校中更是没有这样的东西了,那民间呢?是否真如小说中写的那样,它只会隐藏在不起眼的地方等着有缘人的到来。七、传世秘笈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当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谁要是得到一本绝世的武功秘笈就能够练就一身绝世好功夫,当然比如说像《易筋经》、《洗髓经》这些经书,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是存在的,而且前不久在少林寺,有一位《易筋经》的传人就向大祖传授了最简单的呼吸方法,没想到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都能够感受到有一股暖流涌向全身。假如《易筋经》、《洗髓经》真的存在,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断其他的一些秘笈也存在过呢?实在所谓“秘笈”不过是一本书,在没有公布于世之前,任何内容都可以称之为“秘笈”,倒退个几百年,您拿本《太极十三式入门》,保不齐就成了“秘笈”呢。秘笈的神秘之处主要在于,它记录了一些独特的呼吸吐纳的方式,以及动作套路的运用,而这些东西恐怕是一般人平时想不到,或者是轻易做不到的,是各门各派压箱底、看家的东西,所以才是“不传之秘”。那么在现代武术教学中,师徒相授时是否还存在着不传之秘呢?目前在一些传统武术的门派里,在各地的拳种当中依然还保存着原来的传授方式,口传心授。但在咱们的一些体育大学里面,一些体工类体校里面,这种方式基本就没有了。口传心授的最大弊端就是,有一部分内容时间长了,随着师傅传徒弟越传越少(要知道过去徒弟想和师傅学武,那是件很难的事情,可能你磕头三个月,磕头一年人家都不见得收你为徒,更何况还有什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作为师傅总留了很多手不会教给徒弟,留了很多自己的绝招不教给其他人。做师傅的要保存这些技术,甚至很多练武术的人把很多东西,绝活什么的都留下压箱底儿,总把着不教,最后一套拳法下来,可能核心的东西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些花架子了。徒弟为了能学到师傅所有的本事,就梦想着能找到记录了师傅所有技能的文字性的东西,一来二去,越传越玄,一本简单的“套路指南”就变成门派的“武功秘笈”了,这就是江湖上“秘笈”的由来。这都是过去留下的弊端。另外还有一些规矩,如传内不传外、只传我同姓的、不传给外姓的,那么在传授武术技能的过程中,都是过去历史上沿袭的一些东西,在继续的同时也限制了交流与发展。门派也是,你跟这个门派学了技术就不能到另外一个门派去了,这也限制了不同门派之间的相互鉴戒,使中华武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你想想要不是当年陈清萍把祖传的太极拳传给了外姓的杨露禅,哪儿有今天太极拳的繁荣。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固然有一些夸大的成分,但假如能勤加练习,即便不能以一敌三,强身健体的功效总还是有的,所以劝您有空的时候不妨也练练武,锻炼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