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1的设计意图,幼儿园数学的活动方案;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学科。在组织教学时,孩子往往觉得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大纲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探索和学习的空间,我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游戏情境空间,让孩子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和游戏活动中,积极获得“5的加减”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和加减的关系。
2、能使用相对完整的语言书写应用题,能正确书写加减公式,并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够和同龄人一起玩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让孩子正确判断数量。
5.培养孩子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孩子成立贝贝玩具超市,让孩子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小朋友一起创建贝贝玩具超市(* * *分为4块,每组小朋友用相同颜色的不同便利贴贴上),40个不同号码的玩具(圆点),每组5个玩具盒(上面有数字5)。
3.40张记录卡供儿童记录(田字格)。
4.每个人都有一个装有5张硬钞票的信封。
5.两块供教师使用的大展板(田字格)。
6.20个泡沫垫。
7.将孩子分成5人一组,每组孩子贴上不同颜色的便利贴。
活动流程:
首先请小朋友和老师安排好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孩子收拾和整理的欲望。
老师:“今天早上,孩子们带来了许多标有价格标签的玩具。现在让我们一起装饰它们,好吗?”
二、引导幼儿寻找5的加法,并要求幼儿记录公式。
1,引导孩子观察,发现玩具上粘贴有不同的数字。
老师:“看,孩子们。玩具上有什么?”引导孩子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圈点是一样的。
2、老师提出的整理要求:
观察每个盒子上的大小和数字,引导孩子明白每个盒子只能放两个玩具,上面数字之和必须等于5。※.老师举例:先把一个数字为4的玩具放好,启发孩子再说出数字是什么。
请幼儿观察盒子下的记录纸,老师会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写出加法公式来记录整理结果(41 = 5),同时展示写出的公式。※.
让孩子观察小篮子上便利贴的颜色,并告诉他们整理与自己身上便利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看哪组孩子收拾的快,记录的准。※.
3.孩子们分组记录,老师巡回指导,提醒他们及时记录整理结果,督促他们整理后立即回到座位,鼓励整理后的孩子们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排序后,和孩子一起检查排序结果是否正确。
第三,以口头应用题的方式,要求每组孩子介绍自己的录音结果。
1.老师把孩子记录的结果以公式的形式展示在展板上。引导孩子说出公式所代表的意义,理解加法和交换的规律。
2.鼓励孩子给玩具超市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第四,以买玩具的形式学习5的加法。
1,老师:“超市装修。我要5元钱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张4元钱的。还剩多少元?”应该怎么录?“老师示范例5-4 = 1。
2.让孩子们从小椅子下面拿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多少美元。让孩子们用他们的5元钱在玩具城买他们喜欢的玩具。
3.提个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要记在老师账上。
4.通过口头编应用题的方式让孩子介绍自己买的玩具和记录,老师也会把孩子记录的结果以公式的形式展示在展板上。引导孩子理解加减乘除规律。
五、自然结束。
活动方案:
超市现在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第一,父母已经合作带了超市购买的各种商品。在孩子们被允许装饰超市之前,他们被允许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丰富,观察到超市里的商品是分类的,有食品、日用品、玩具,不能混在一起。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计划2的设计意图
一、为了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区分和理解1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我引入找朋友的游戏场景。
二、利用PPt运算,让孩子知道一组物体,如果有两个数,数到最后是双数,数到最后是单数。
第三,通过寻找感知、利用学校工具独立操作、玩游戏等方式,让孩子认识1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的区别。
第四,让孩子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关系,延伸到10以上的奇数和偶数,拓宽知识面,发展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用直观教具引导孩子理解单双号的概念,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理解10以内的单双号。
2.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关系。
3.开发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孩子的比较判断能力。
5.培养孩子识别数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1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
2.困难;理解单数和偶数的含义。
要准备的活动
1.把一些物品成对放在教室里。
2.小动物、点点、数码宝宝一个家,点点1-10一张卡,数码卡若干张。
活动过程
1,找朋友导入游戏。老师:小伙伴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让我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我们知道找到朋友的人数是偶数,找不到朋友的人数是奇数。
2.引入单双号的概念,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幼儿认识区分单双号的技巧。
a、老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想玩游戏。让我们看看他们是谁。小猴子。老师:有多少只小猴子?年轻:4。老师:那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老师:有多少只鸡?年轻:5。老师:那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老师:现在天空中有多少只小黑鸟在飞?年轻:6。老师:那能表示多少个数字?6来表示,那么谁是单数呢?谁是偶数?我看看,这里猴子可以两两一圈,而且是偶数可以找到好朋友。两只鸡圈在一起后,多一只鸡就找不到朋友了。
老师: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了。有哪些小动物?奇兽寻奇家,偶兽寻偶家。老师上前操作。
B.老师总结:我们俩,找朋友,找动物,都找到家了。
c,数码宝宝也想加入我们的游戏,请帮数码宝宝带回家,好吗?
让孩子们把数码宝贝带回家。
3.通过孩子的实际操作,理解奇偶数的含义。
a、老师: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椅子旁边都有一个卡宝宝。用小耳朵听,快,快,拿出奇数。听数字,拿出卡片。老师:快点,请找到偶数一,让孩子再理解一下单双号的含义。
4.引导孩子练习。
老师:今天,我们有一些新游戏等着你。新游戏都在后面。请有序地操作它们。
幼儿小组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5.总结上面学到的区分单双号的技巧,进一步巩固如何区分单双号。
老师:现在老师给孩子们看最后一个游戏。要求孩子向前操作。小朋友会在机器前引导小朋友,打勾单双号。
老师:小朋友认识偶数和奇数,也能用我们的歌来表达,对吗?来吧,我们唱歌吧!用一首歌结束活动。
活动方案
1.这个活动从一个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束。整个活动贯穿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偶数和奇数。丰富多样的形式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规定还是比较清晰的。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学习奇偶数,运用观察、运算、游戏开发、归纳,尤其是运算,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途径。孩子可以自己操作,加上老师的合理指导。达到了帮助孩子梳理经历,理清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参与游戏,教具的使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孩子可以自己探索,获得经验,各种智能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这次教学活动的难度并不理想。第四大环节,只有少数孩子能根据奇偶数定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是单数还是偶数。直接用卡片判断比较抽象,孩子很难掌握。应该先放入学校工具让孩子操作。孩子如何准确把握任意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偶数?是我接下来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方案3的活动设计
本活动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物、空间、时间等现象产生兴趣。为此,通过游戏、操作、探索,让孩子平分身体。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孩子逐渐深入,并支持和鼓励孩子独立,从而举一反三地完成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平分物体的兴趣。
2.让孩子理解四分法的含义,学习圆、正方形、长方形的四分法,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构成。
3.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4.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和动手操作能力。
要准备的活动
教具: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板,一些等分和不等分的图片PPT,等分的纸片,胶棒。
学习工具:一些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
活动过程
第一,活动导入。
以狗狗分披萨的场景为引子,复习图形二分法。
第二,基础部分。
(1)把物体分成四部分。
1,介绍四分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圆形四分法的方法。
2.老师介绍分成四份的方法,让孩子学会通过两次折叠得到四份。
3、老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孩子理解四分法的含义,即把一个物体分成四等份。
(2)图形四分法(PPT)。
1,分发正方形纸,让每个孩子探索正方形四分法。
2、启发孩子想出不同的点。然后让孩子们说说他们是怎么分的。
3.通过邀请幼儿代表用上述方法将长方形分成四份,总结出将图形分成四份的方法,让幼儿巩固对四份含义的理解。
老师展示一些等分和不等分的图形,让孩子判断四个等分的图形。
(3)比较整体和零件的大小,零件放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实物)。
1.以圆为例,对比等分前后整体和部分的大小,感觉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及其四张纸,幼儿将不同的四张纸拼合成原来的整体。
第三,结尾部分。
1,老师总结了四分法的含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和构成。
2、拓广:让孩子思考如何把图形分成八等份。
活动方案
“象限”的活动课是在“二分法”之后设计的。孩子们对二分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提出四分法,他们很快回答: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四份(份)就是四分法。!快速思考。教案网!我对他们的回答很满意,这自然就引出了我的课堂重点。
然后我问了一个问题:如何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四部分?孩子们互相讨论,最后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四部分。
结果孩子们又画了两种方法:对向和对角。后面的圆形和长方形自然会被分成四个部分。
但是说到三角形的四分法,孩子们就有点不清楚了。孩子们仍然把边分成两部分,我们所有的实验都发现这是错误的。我告诉他们正确的划分后,他们还是一知半解。因为还涉及到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这个环节,孩子大概能理解意思,我就不继续解释了。只要孩子理解了四分法的定义,就能把生活中简单的物体和真实的物体分成四等份。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计划4活动目标:
1,感知2和3前后两个数的相邻关系,探索发现的乐趣。
2.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孩子对计算的兴趣以及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3.引导孩子对数字感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提供三个不同颜色的瓶盖,每个瓶盖配一套1-4数字卡。
活动流程:
1.拿三个三种不同颜色的瓶盖,一个一个排成三个横排。中间一排的瓶盖不动,让三排瓶盖变成一排以上。讨论如何做到这一点。
2.找出相应的号码牌,贴在瓶盖左侧。讨论:1小于3的数是多少,应该排在哪里?1大于3是多少,应该排在哪里?
3.引导孩子总结:3有两个亲密的朋友,一个是比3小1的2,排在3前面,一个是比3大1的4,排在3后面。
4.组织孩子们讨论谁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根据前面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孩子借助瓶盖和数字卡进行验证。
5.玩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分成5人一组,排成三排。老师说对4,孩子们马上被安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的人不动。看哪一组小朋友排的又快又准。这个组是赢家。
活动扩展:
在科学区放上1到10范围内的数字卡和几个不同颜色的瓶盖,让孩子进一步探索10内数字的相邻数。
活动方案:
活动相当成功。大多数儿童在课堂常规中表现良好,能够理解相邻数字的含义,感知大于1小于1之间的关系,并能快速回答5以内的相邻数字。但是经过家长反馈,有些孩子的课堂套路并不理想,没有完全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掌握的也不理想。这也是我在这次活动中忽略的细节部分,所以我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特别注意这些细节,让活动目标更加明确。在以后的每一次支教活动中,我一定会照顾好所有的孩子,让家长满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计划5活动目标:
1.四个小女孩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组。
2.知道4可以分为1和3,2和2,3和1。
3.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孩子对数字感兴趣。
5、体验数学的生活,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3的分解构成。
材料准备:活动课件,小女孩照片,儿童记录表格。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够发现小女生的差异,并以各种方式分组。
2.难度:在分类上可以分为两个数量不同的组。
活动流程:
第一,进口
1,分别展示四个小女孩的照片,让孩子观察每个小女孩的外貌特征。
2.请幼儿观察四个小女孩并横向比较,找出她们的异同。
二、了解4的分解成分
1.让孩子观察四个老师,根据同一点分成两个家。预判策略:老师准备两组大小相同、大小不同的房子,让孩子给老师分组。
2.老师在纸上记录孩子们不同的观点。
3.小朋友操作材料,给四个小女孩分类,记录分解方法。
4.让孩子说说他们是怎么分的,分多少。
5.老师要求孩子观察数字的顺序,并努力寻找规律。
6.请幼儿总结,4可以分为1和3,2和2,3和1。
7.引导孩子发现1和3,2和2,3和1加起来是4。
第三,游戏
老师邀请了四位老师参加活动,让孩子们把四位老师按照同一点分组,并说4分为几和几。
第四,延伸
让孩子自由陪伴,尝试各种分类方法,说出4是如何分成几个和的。
活动方案:
这种设计遵循“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的原则,注重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
1的分解和学习4。
通过抛问题,帮助兔子在两个鱼缸里分别养四条鱼的故事,让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正如大纲所指出的:“让孩子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自控能力的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循环卡和数字卡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独立探索4的三分法,启迪他们的智慧。
因为大班的孩子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和坚持性,所以我在要求作业活动时,要求他们遵守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引导幼儿总结拆分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出现在大班思维中。在认识事物时,不仅能感知事物的特征,还能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这个班的孩子好学、好奇,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我在归纳4的除法公式中设计了两个数列关系的链接,目的是让孩子“伸手可及”的跳跃,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