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s vs.Gnome:我是如何选择Linux桌面环境的?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我的窗口管理器/桌面环境的切换过程。我用linux至少7年了,用了很长时间(每天大部分电脑时间)三年半了。我使用过许多著名的桌面环境:FVWM、KDE、GNOME、XFCE和其他短期不知名的产品。起初,我用FVWM。当时有报道说有FVWM95可以做出类似windows的界面,我居然成功配置了除中文以外的一切,用了FVWM。但是我用这个东西完全按照当时windows的思路,当然到处碰壁,痛苦至极。然后KDE被利用了。那时,KDE相当完美。整个架子离现在不远了。提供的功能和可定制性都比当时的windows好,有很多小游戏可以玩。在我的记忆中,我在一个叫winlinux的发行版上用过,记忆中唯一的问题就是中文——只要设置成中文界面,都是乱码。我估计那时候只要弄个中文字体在里面,一切就完美了。可惜当时我还不知道。那时候(2000年左右),GNOME在我眼里还是一只丑小鸭,一点都不起眼。后来准备上大学的时候,在新机上用了经典中的经典:Redhat 9。redhat的推荐/默认桌面环境是gnome。然而,我仍然选择我熟悉的KDE。在安装过程中,GNOME和KDE的介绍被刻意保持完全相同。我也试过GNOME。在Redhat的刻意包装下,GNOME最初的用途其实和KDE没什么区别。那我就不做开关了。我一直在用这个KDE。很多人说KDE是windows风格,GNOME是mac风格,确实有一定道理。KDE并没有刻意模仿windows的用户界面和使用风格,而是走了和windows一样的路:不断追求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设置,让系统看起来更加强大。来吸引用户。我很喜欢它的文件管理器konqueror。它确实比windows的explore更强大,它的功能让我眼花缭乱。有一个功能非常让我着迷,就是当你把一个文件拖到一个文件夹的时候,它会非常人性化的问,你是要移动到这里,复制到这里还是做一个符号链接?我觉得这是非常细致周到的。几年后,当我成为一名系统维护,不断强迫自己站在大多数用户的角度而不是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用户界面时,我发现了问题。我用了KDE很长一段时间,然后王银向我们介绍了FWM-我对这件事有阴影。总觉得是上世纪刚用linux的黑暗时代的痛根。但是王银的介绍真的很吸引人:速度(KDE越来越慢),完全可定制的键盘快捷键等。(KDE后来的版本也有这个功能)都是我需要的。那时候我还不是那么害怕写配置文件。我下载了王银自己的配置文件并进行了修改。附一个KDE的面板,真的比KDE方便多了。过了一段时间,我热衷于FWM配置。FWM只是一个窗口管理器,除了基本的窗口管理之外几乎不提供任何东西(除非你用的模块不是很好用)。你可以用各种外部小程序来武装它。让它变得非常强大。(其实GNOME也是这么武装的,GNOME最核心的窗口管理器现在是Metacity。)UNIX系统的开放性使得这种积木式的工作变得简单有趣。最后我的桌面极其强大花哨,窗口最小化后还会有缩略图,就像MacOSX一样。而且是按照我喜欢的方式排列,而不是mac的方式,也是我用过最方便的桌面(当然是我一点一点写的)。这个时候我也养成了用键盘快捷键代替鼠标做一切事情的习惯。大多数人根本不敢碰我的键盘,不知道一不小心会触发什么。FWM有FWM的问题,它太灵活太强大了。好像是你自己买了一堆零件,然后用天才的工程思维拼凑出自己的专用机,这样1)这种事情其实很少有人能做。2)即使对于工程天才来说,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3)总有一天你会厌倦的。你得在换桌面之前做个格式转换,然后再爬去换配置文件。您意外地升级了一个组件,并发现它不能正常工作。你必须自己检查所有的日志和配置来找出问题。这让我很头疼,但是我真的无法放弃这个配置良好的环境,但是用的时间越长,这个问题就越严重。直到有一天,我忍无可忍。我想起了Ken Thompson对UNIX品牌汽车的评论(UNIX Haters Handbook中的笑话):有经验的用户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是的,我知道它是什么,但即使是天才的汽车工程师也不想骑着一台发动机,开着自己设计的部件满大街跑。他还想开一辆舒适的自动挡汽车。当我的机器使用FWM时,我家里的机器使用XFCE。因为家里的机器烂了,运行KDE有点困难,几乎不可能把FWM的配置和它要用的一堆widgets搬到家里的机器上。XFCE是一个便携式桌面环境,具有相当大的可配置性。我也很快发现了如何配置快捷键发射器,但有些事情我无法理解XFCE——为什么最多只能设置十个快捷键?以我自己的经验,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技术问题(用16bit打鼓的功能可以用哪些快捷键识别?),既然允许快捷键,为什么不多设置一些呢?是的,普通用户可能根本不需要这些10快捷键,但是设置更多快捷键的能力并不会影响普通用户的正常使用,那么为什么要做这个限制呢?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此外,XFCE还颠覆了普通用户的一些习惯,比如不放置桌面图标(4.2之前的版本)。是的,在XWINDOW的传统习惯中,程序被最小化为iconfy,程序被缩小为桌面上的图标。当然其他的都不能放在桌面上(这也是win 3.x时代的习惯,难道也是mac的习惯?但是XFCE的程序最小化放在任务栏里,桌面会是空的,但是还是不允许放桌面图标。我们知道这个半生不熟的东西的来历,我们可以处理得一般般,但是对于其他普通用户来说,它会失去一个非常高效的功能——这不是一个可以异用的系统。操作习惯不同可以说明问题。XFCE缺乏快速访问常用文档的能力,所以你找不到替代品。但是XFCE还是一个不错的桌面环境,因为它又快又好用,能满足普通用户的基本要求,然后........................................................................................................可能是很好的替代品(代替GNOME),但是很难让人喜欢,所以是首选。说到我的机器,FWM真的不能再用了。为了让FWM保持正常,我强制很多组件不更新,凑合着用。最后,我终于换回了KDE。这时,我还发现KDE还有设置程序启动快捷方式的功能。经过一天的配置,我换回了KDE。对了,下面这个bug设置快捷键功能。您必须在菜单栏中设置菜单项的开始键。之后,如果你删除这个菜单项,你将永远无法使用这个开始键。您必须在目录中配置一定的深度,并手动删除文件中的一些行才能恢复正常。是的,我知道这个问题。我也知道怎么修,但是这个‘小’问题让我很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使用配置文件来配置环境和使用KDE的图形控制中心感到困惑。我也第一次知道了KDE的‘强大’的代价。KDE的配置中心采用树状的配置列表,几乎可以调整所有的配置。但是,我想调整是鼠标点击打开文件还是双击打开文件。不知道这个设置是不是在“附加设备”的“窗口行为”、“桌面”、“鼠标”中做的。如果我想把KDE设置成像mac一样在桌面顶部显示菜单栏,不知道是不是属于```外观。“桌面”或“窗口行为”。就这样,我什么都要摆好,看半天,看晕了。此时,我也对KDE的一些“贴心”设计产生了怀疑。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文件移动问题。我重新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BBS的一个站长想让BBS有一个新的功能,我拒绝了。因为增加这个功能会让用户感到困惑,所以我在解释的时候想到了KDE的这个例子:拖放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移动物体,把一个文件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也可以通过拖放来完成,就像现实生活中一样。现实生活中,搬东西就是搬东西,语义很明确。当KDE使用拖放来移动文件时,它会问你:你想复制它,移动它还是建立一个链接?用户会很困惑,很不耐烦:我已经这样动过了。你觉得我除了搬文件还想干什么?再说了,现实生活中,搬个电脑就两台电脑,看你会不会疯!这就是这些所谓‘贴心’设计的问题。它的功能纯粹是多余的,和没有营养的windows差不多。这可以指关于配备winxp的厕所的笑话,但令人惊讶的是,vista将这些没有营养的对话及其聪明的“亲密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据说KDE的这个功能也出现在vista上了。我真心希望KDE不要再学vista了...KDE在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KDE 4.0有许多令人兴奋的新功能。很久以前,在一次对KDE开发者的采访中,我谈到了KDE 4.0是否会增加桌面搜索功能。并引用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努力,写下了开发者的话(不好意思懒得找原文,以后再补):现在的问题不是如何搜索文件,而是如何改变我们的文件存储和表达方式,让信息更容易组织和查找。这显示了KDE开发商在技术方面的独特眼光。KDE 4.0的一些特性,比如原生的矢量图形支持就是革命性的,KDE 4.0真的很值得期待。但我也希望KDE能在没有任何技术难度的情况下,下大力气提升用户体验,技术上的精彩,也就是我们这些极客知道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一般来说,GNOME这样的软件的目标用户不是我,更不用说·莱纳斯。它的目标用户讨厌键盘操作,记不了那么多。它的用户都是用普通的pc鼠标,也觉得右键菜单很好用,不知道中间的按键是干什么用的——我也想知道Linus对mac上只有一个按键的鼠标的评价,哈哈。所以Gnome根本不需要为我们设计这些东西。对于普通用户来说,Gnome已经做得很好了。它在很多地方都学习了MacOS。甚至有些界面完全一样。它没有提供很多选择,但对于我这个已经受够了KDE控制中心的人来说,我认为它正合适。与复杂强大的KDE相比,Gnome走的是另一条路:越来越简单,功能也能满足普通人的需求,不过好在比XFCE更强更丰富。不会走极端。功能和配置的简单也有它的问题,用户有时无法进行更细致的调整。例如,如果你想模拟一台Mac机,在改变主题后,你不能在gnome的配置界面中调整窗口按钮的位置——而这个功能在XFCE和KDE可以直接完成。你必须使用一个类似于注册表编辑器的gconf-edit来找到这个选项。手动调节。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方式,既能让普通人满意,也能让高级人满意:把简单常见的东西放在前台,让极客们在后台建造他们的奇怪机器。这实际上与windows的通用高级>相同& gt“”按钮是有意义的。但我还是觉得这种方法不完全合适。即使其他人不需要它,我也想有一个工具,可以轻松地修改我的设置,而不用处理选项编辑器。就算别人不需要,我也希望它有一些更强大的功能。我认为一个参考的例子是firefox。火狐的魅力在于它的插件。firefox提供基本的网页浏览功能,并通过插件支持许多其他奇怪的功能。普通用户使用基本浏览器,高级用户——或者我们应该避免这种说法,应该说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他们不一定精通电脑——他们可以不痛苦地获得扩展的高级功能。比如FastFox插件只调整了一些细微的选项,如果你愿意,可以在about:config中自己调整这些选项。但是FastFox让这个过程变得简单,让有这种需求的用户可以轻松完成。这使得它成为最有价值的插件之一。在功能和配置上,Gnome也可以提供一个最简单的基础系统和基本配置,并为各种扩展插件留下足够的可扩展接口来完成高级功能。但是Gnome似乎没有可以和firefox媲美的插件支持系统。Gnome的操作也极其简单直接。当然,不会有像KDE那样令人困惑的问题。但是电脑毕竟是笨的,你的操作太简单了,所以有时候也不懂。例如,如果您将CD-ROM目录中的一个文件拖放到硬盘上,Gnome当然知道您想要复制该文件而不是移动它(因为移动它是不可能的),它也确实这样做了。如果你在u盘目录里做同样的事情,Gnome也认为是复制——没错,u盘就是移动存储。很好,但是我觉得有些问题。现在,你把硬盘上一个分区的东西拖放到另一个分区,它就会给你复制!UNIX的分区挂载机制本来就很奇妙,给它这样一个句柄是很恶心的。我们知道为什么,但是普通用户呢?它甚至看不出这两个目录像在windows中一样在不同的分区。他的印象是,同样的操作,移到不同的目录,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制度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解决办法呢?当不同分区移动时,询问用户他们想要什么。这将比KDE更糟糕,因为这种查询有时会出现,有时不会出现(在同一个分区移动时),用户无法接受反复无常的系统。尽管如此,Gnome仍然是我目前为止最满意的桌面环境,希望它能越来越好。系统不好找。所以要么提供很多选项,问很多问题,搞清楚用户到底想要什么;否则大多数情况下会按照大多数用户的语义自动完成。这两种方法都有它们的问题。我似乎很难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情况是,既然系统无法知道用户的意思,那就让用户跟着系统的气质走,等用户习惯了,就会觉得系统真的很贴心。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