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潜规则

“你刚从大学或研究生院毕业,来我们单位应聘。你以为自己条件很优秀,我们却选了一个你认为比你差的。想知道为什么吗?那我来告诉你,下面这些标准,虽然没有公开说,但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1.我们需要看看你的成绩单。大学学习成绩在前10以内的要慎重考虑;前3名的学生一个都不允许,因为这些人基本没用,除了复习考试什么都不会。

2.千万不要做学生干部,尤其是学生会主席、团总支书记。这些一般都是投机者。做过班长的可以考虑,因为毕竟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3.女人不要。传统上,在我们国家,女人比男人为家庭付出更多。女人工作后,会谈恋爱,会结婚。婚后家庭会牵扯精力,影响她的工作。等她的孩子上了大学,就可以放心了,她也快退休了。另外,不想要女人也是从严格控制一个单位男女比例方面考虑的。一旦一个单位女性人数超过男性,就不会出现动乱和麻烦。

4.擅长写作和体育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很差,也要优先考虑。因为这类人大多比较聪明,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适应工作要求快。

5、无论什么专业硕士博士,原来本科或专科都是外语专业。因为这些人几乎都是趁着我们国家重视外语成绩考上的,而且基本上对专业一窍不通。"

前几天,网上突然冒出一个名为“五大招聘潜规则”的热帖(见上图),与人们的想法相反,将前三名的学生排除在考生之外,认为这些人“除了复习应试什么都不会”,把当过学生干部的人当成“投机分子”...43.33%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帖子内容。近年来,学生会和社团在学生中的形象有崩塌的趋势。50.00%的人反对,认为是无稽之谈,危言耸听,6.67%的人保持中立。“这个帖子更多的是对学历高、成绩好的质疑,或者说是反映了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学习的现状。”

近年来,从年龄、性别、户籍、外貌、身高、体重、疾病,甚至血型、生肖等方面的明显歧视,在求职中变得越来越隐性。作为求职者,很多时候必须遵守这些命令和规则,否则可能会被这种无形的规律搞得精疲力尽,精疲力竭,甚至痛苦不堪。

你被“藏”过吗?

6月初,王冕毕业,正好赶上市里第一次组织市直大学生就业考试。简直是沧海一粟。王冕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幸运,赶上了这次考试。要知道,以前这个考试只在单位内部进行,外人是不能参加的。虽然是个菜鸟,但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经过两轮笔试,成绩公布。王考上了报局唯一一名,比第二名高出近二十分。他欣喜若狂,喜出望外。他以春风的马蹄病为荣,一天看遍了长安花。然而,快乐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王冕开始了他痛苦的求职。

他在10月的考试程序中被负责人叫了出来。虽然奇怪,但王冕还是乖乖地跟着他出去了,接下来的事情让他大吃一惊。负责人告诉他,第二名有人背景很深,这次只能录取一个人,希望能理解他们工作的困难。他们不敢得罪二处,事情要冷处理,最后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看着负责人真诚的脸,想着今后的工作,王冕勉强同意了。但是,事情还在继续。这一天,有人向王免试的考核部门反映,他已经参加工作,不符合报考简章要求,不具备报名资格。听到这个消息,王简直呆住了。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可能有工作?绝对是故意陷害的。果不其然,经过调查,证实这个报道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但迫于第二名的背景压力,组织考试的部门和报考的单位都不敢说话,一场漫长的“球拉锯战”就此开始。王在两者之间穿梭了无数次,今天得到的回复是:“明天再说吧。”明天会是:“我今天很忙。”不知不觉,八个多月过去了。按照正常程序,这个时候王冕应该已经签署了三方协议,成为企业的一员。实习期过了,几个月工资都没说。现在双方都没人说他不符合报考条件,也没人说他符合。

就业快结束了,周围的同学也陆续找到了工作,但王冕还在这里悬着,进不去,出不去。王冕说他在赌博!“我为此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和成本,我怎么能放弃呢?而其他人都在削尖脑袋考试。考上了怎么能放弃呢?”他通过正当渠道获得了入学机会,这既不违法也不违反程序。虽然遭遇挫折,但他希望找到自己应有的公平。尽管有这个远大的志向,但等待王冕不放弃的是无尽的等待,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即使想哭,即使无助,王冕还是努力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但这个时候,计委、监察、新闻媒体等舆论监督部门都显得那么无能为力。王冕知道,只要他上门反映,肯定会得到有效解决,但矛盾一旦公开,就会广为人知。即使在其他单位,他以后怎么面对领导?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在单位立足?况且我的目的是留在这个公司,撕破脸皮对谁都没有好处。心平气和,几经权衡,王冕决定在组织考试的部门和申请人之间寻求公平。他在两人之间来回奔波,经常去找负责人询问进展并试图引起对方的注意,并委托家人动用一切人脉疏通关系,希望能努力解决事情。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这一天,王冕接到电话,通知他明天可以去单位报到。“我从一开始就一直这样判断,我知道我会赢得最后的胜利!但这个结果让我等了太久。”在这场长达一年的大赛中,王冕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如愿进入了自己心仪的企业。但谁知道,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相关企业或组织并没有给他任何承诺。如果运气的天平最后没有倒向这边,结果会是怎样?

现在,王冕已经工作两年了,他对现状很满意。职位在全市中等偏上,收入高。王冕说,当时的判决还是比较有价值的。“大学出来后,我真的对各种求职很无奈,但我坚信,从现在的监督机制来看,这件事绝对可以解决。但是到目前为止,我真的不明白,既然考试是组织的,为什么还要在这么黑的房间里操作呢?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离不开非特权阶层,那为什么还要组织这个考试?就为了欺骗和玩弄我们普通人的感情?”

与王冕的艰难经历相比,这是一个幸福的结局。小七很沮丧。我以为我得到的这份工作是因为hr的一句“你结婚了吗?这两年是不是要生孩子了?”感觉自己遇到了潜规则,立刻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感受,被众姐妹看的小七一肚子苦水。“这没办法。受气的地方太多了。我们这里的处罚制度就是要离职的人把工资吐出来!”“你在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可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但是当你面临选择工作的时候,也就是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完全有可能拒绝你,所以你想保护自己的时候显得那么苍白。”“有人提出,不管单位有没有女职工,公司都要给女性发福利费。”

游戏的潜规则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指出,潜规则是指社会生活中不成文的规则。潜规则谁也说不清楚,但它其实是在人们日常交往中起作用的。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起着作用。谁无视它,谁违反它,谁就碰壁。

面对求职潜规则,是去死还是放手?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学生。“要么不做,要么忍耐。只有两条路。”大三学生小石说,自己能力不足,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之前可以耐心一点。一旦完全有能力,就会主动换公司,谁有能力怕谁。已经走上求职之路的小马有些愤愤不平:“如果他们侮辱我,那我一定会和他们斗争到底。”不过他也告诉记者,找工作的人都是弱者。万一不讲道理,最后没工作也不是办法。另一个学生说,没办法再找单位了。如果有这种潜规则,就不要去了。采访中,很多大学生表示对求职中的潜规则绝对反感,觉得这不符合自己的理想。但在现实中,他们承认自己不得不服从这种社会氛围。

其实在这个词出现之前,人们已经以所谓的“潜规则”行走江湖多年——谁在武林中武功高,侠义精神强,谁就是武林盟主;生意上谁会拼酒就够给面子了,单子也容易拿到...这些潜规则不是国家法律、行业协会、企业集团制定的,而是这个圈子里约定俗成的。它们往往不是关乎道德,而是一种利益交换的方式,向你承诺某种结果或者底线。

求职者都知道,打扮是圈子里潜规则的一大部分。去it公司穿什么,去财务部穿什么,去总经理怎么穿,去前台怎么穿。这些既定的东西,很多书上是教不完的。你必须自己去学习和认识它们。如果你穿着不当,圈子里的人就有理由嘲笑挖苦,那么你就无法进入某些地方,成为任何圈子里的人,当然也不会从中受益。这是潜规则在起作用。同样的,经过人脉、走后门、找门路,希望得到一个职位:“隐婚族”顺利进入企业...尝到“潜规则”甜头的人会乐在其中,对周围的人产生示范效应。他们把“潜规则”当成最好的敲门砖,一起合作。

潜规则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利益博弈是潜规则的核心。有学者认为,潜规则之所以普遍,是因为它能使双方受益,而且它总是寄生在某个圈子里,夹杂着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与亲情、友情、乡情、同学、战友等复杂的社会关系交织在一起,让人形影不离。如礼尚往来,互惠互利,礼尚往来,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有钱能使鬼推磨,朝中人办事容易。三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于是,路不走小路,猪拱向前,鸡排向后,八仙渡海,各显神通。所以,虽然大家都讨厌提到“潜规则”,但是大家都想打一个“潜规则”的主意,以备不时之需,试图通过迂回的方式从“潜规则”中获取利益,顺应“潜规则”的利益。

当然,你可以选择你这辈子想走哪条路,想去哪个江湖。只要你知道这里有哪些征服世界的路径,或者有哪些潜规则,你就可以选择一条自己可以走的路,而不会太委屈。你可以不保留那些与你内心道德相冲突的潜规则,但你必须清楚的知道放弃这一套的得失。看到别人的亲戚是省邮政局领导,经过面试、笔试等流程,在区邮政局录用,短期内晋升为某部门负责人。你自己接受不了这种方式,就不要嫉妒别人的收入。既然看中了别人手里的资源,那你总要能给别人想要的,才能有所收获。既然你不想付出别人付出的,那你就没有失去别人失去的东西。

一位网友毅然辞去了一份很棒的工作,选择了创业。他在文章中写道,根本原因是他忽略了隐藏的潜规则,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多重绊脚石:一是敢于直言,往往直指问题根源,引起领导不满;二是不接受潜规则,会给同级同事的利益带来障碍;第三,我对自己要求严格,限制了下属的自由,断了他们的一些财路;第四,我照章办事,没有受到合作厂商的热情款待,这对他们来说是坏事。回顾过去三年的工作经历,我认为我所处的环境不会促进我未来的发展,反而会侵蚀我的思想,所以我毅然选择了辞职。

现在,他的行为准则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坚定了他的信心,所以他会继续坚持自己的方针。虽然他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面对别人的怀疑甚至嘲讽,但他更坚信真诚不会因为社会的发展而被遗忘,光明磊落的行为最终会得到大众的支持和回报。

正如一位资深人力资源对招聘人员的性别问题所说:“说白了,我招一个男的相对容易。而女生说的太多,对方受不了,说的太轻,让对方误会。招一个男的就没这么麻烦了。哥们聊聊天,大家喝一杯,是件大事。很多问题都好谈。还有一点就是方便。比如,我要带一个同事出差。如果是男的,我们开个标间,300块顶天。如果是女生,就得开两个房间。至少我这几年没招多少女生进公司,好像只有平面设计和传媒。这个很无奈,就是很多我这个年纪的人都觉得把男性招进自己的部门比较好管。这不是歧视,而是来自作品本身。”

有人认为这是影响求职的一个因素。但是我不会为了这个去变性,去增高,去整容。因为无论是招聘员工,还是学生求职,都是一个权衡和妥协的过程,学生没有完美的单位,单位也没有完美的人选。关键看拿什么,放弃什么。如果单位决定选择性别而不是工作能力,那是他的自由。

遵守一些潜规则是我们和别人一起做事的前提。抵制一些潜规则是需要力量的。这个强势是用你的方式而不是别人强迫你的方式来满足别人的要求。结果,皆大欢喜。这是江湖专家。

潜规则在我们之前就存在了。《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糊涂判”中,写到贾雨村刚刚“授应天府”,因初来乍到,对“官场潜规则”不熟悉,差点陷入尴尬境地。所以,我们的智慧不是反对潜规则,而是可以从容不迫,进退自如。潜规则只会限制那些想要东西却没有更好办法的人,只会惹恼那些患得患失的人。其实江湖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宽更深。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往往不是真的。只有智慧才能帮助我们找到穿越“潜规则”的方法。

主题扩展

——职场各种潜规则

规则一:不要要求百分之百的公平。明规则告诉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潜规则说不能向老板要一碗水。

规则二:老板需要的人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每个老板都需要两种人,一种是能干活的,一种是对他忠诚的。老板最欣赏的是最听话的员工。

潜规则三:随便聊天也要避开老板的软肋。明规则告诉我们要“说人的错”,潜规则则深化为“说人”。

规则四:不要得罪平庸的同事。显性规则告诉我们,勤奋敬业的同事值得尊重和学习,而潜规则则认为懒惰懒散的同事不应该得罪。

潜规则五:给老板留有指导的余地。明规则告诉我们需要努力才能升职加薪,而潜规则说要多向老板请示,要想着把一半功劳给老板,不要埋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潜规则6:用头脑服从。明规则告诉我们用耳朵听,用嘴巴交流,潜规则说用大脑听,用眼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