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懒惰游戏

一、为什么小学生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既然是学习方法,家长一定要清楚导致孩子上课动作小、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因为你不知道原因,机械的模仿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不能局限于短期的集中练习的过程。

1.在儿童早期,儿童的身体行为和行动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时期,孩子从爬到坐、走、跑,开始完成身体动作的平衡发展。想象一下,你在帮孩子走路的时候,是多么渴望他能独立行走。当孩子能独立行走的时候,你还指望他们能自由奔跑吗?但是当你完成这个过程的时候,除了欣慰之外,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规范孩子的行走和奔跑,他们的手是否有灵活的抓握?否则,孩子会在惯性的身体动作中逐渐发展出一种全爱的状态。结果从幼儿园到小学,他们的肢体动作从来没有规范过,最后养成了随意爱,不分地点,不分场合的习惯,最终导致了很多麻烦。

2.父母和家里老人的溺爱,导致孩子从小到大被过度溺爱。

因为家庭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很多年轻的父母和家里的老人经常会因为溺爱孩子而纵容孩子。正是因为孩子的肢体动作不规范。这样一来,孩子会逐渐发现,自己是坐而不坐,站而不站。比如在餐桌上吃饭,孩子爱跑来跑去;比如看动画片,孩子趴在沙发上,甚至打滚。比如孩子跟大人说话,身体总是扭来扭去的,完全不看,也不安静听大人说话。这些随处可见的不良身体行为习惯,不过是成年人忽视对孩子身体行为规范的结果。虽然都很爱孩子,但是爱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就是理性的爱和溺爱的区别。

3.父母不懂家庭教育,不知道专注的重要性,疏于培养孩子。

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与更多的肢体动作联系起来,父母可能会知道这对孩子学习活动的深远影响。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因为不懂家庭教育,自然不知道如何先规范孩子的肢体动作,然后反复巩固强化。我甚至不知道,只有当孩子处于静止状态时,才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和保持专注力。要想让身体动作规范有序,注意力集中,让孩子进入一年级后上课坐得住,注意力集中,至少需要半年或一年的训练。如果在一年级后进行矫正训练,年级越高,矫正难度越大。

二、用“镜像法”纠正孩子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差的原则。

在我多年的家庭教育咨询指导中,我观察过幼儿和儿童,发现需要结合游戏来调节孩子的肢体动作和注意力。这不难理解,因为无论是幼儿还是孩子都特别喜欢玩游戏。进入游戏兴趣状态,容易让孩子注意力集中,不良的肢体动作也会减少。我特别总结了“镜像法”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方法。下面我来详细说说。

1,“镜像法”就是利用物理学的原理,让孩子在镜子里看到自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出门前都要照镜子或者在镜子前化妆。对于非常熟悉的镜子,既然大家每天都在用,那你有没有想过它的物理原理?如果是用来纠正孩子不良的肢体运动习惯,那就是通过镜像原理,让孩子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眼睛里的一举一动。通过引导孩子对着镜子观察自己,如果融入一些小游戏活动,孩子能看清自己的动作状态吗?

2.让孩子把肢体动作从无意的注意变成有意的注意。

用“镜像法”来纠正孩子身体动作的不良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让孩子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到身体动作的潜意识不良习惯。通过每天坚持在游戏活动中训练,不断强化孩子的有意注意目标。比如观察一个人的头、眼、嘴、手、四肢的动作,当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注意目标地逐一训练时,孩子会逐渐养成按规范做动作的习惯。通过这个介绍,家长一定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吧?

3.通过亲子游戏活动和积极的鼓励引导,加强孩子对身体动作的自觉管理和注意力集中的意识。

当家长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你就需要掌握一些育儿的心理学和管理学,因为看似简单的亲子游戏,一定要融入对孩子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一定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沟通,让孩子明白你的初衷,愿意配合你的游戏活动。然而,相当多的父母在这方面的问题最多。他们要么嫌麻烦,要么想偷懒,宁愿抱着手机也不愿努力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我只是试图通过说教来解决问题,结果都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