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游戏

这些游戏是如何运作的?如果你的孩子想吃糖果,作为母亲你会如何应对?

1,不管你吃什么,在我看来你就是一颗糖!情绪化的母亲不仅会限制孩子的欲望,还会贬低人,对权力和控制的欲望很高。

2、还吃糖,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牙齿是什么样的!(矛盾、冲突的母亲,不仅想满足孩子,还对自己不愿意拒绝孩子的愿望感到愤怒,进而攻击孩子)

3.你已经吃了一块。妈妈不是告诉你一天只能吃一块糖吗?(欲望控制的母亲)

4、吃糖,不吃,吃糖牙齿会长虫子,吃糖太多,牙齿会掉!(如果打不过孩子的母亲,就需要借助其他力量来限制孩子。)

5、不吃了,吃了多少,一天一天只知道吃糖?(指责的母亲)

6、宝宝吃糖太多不好,会影响其他营养的吸收。(过分理性的母亲,忽略欲望)

7、然后把你的玩具收起来。如果你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好,你就可以吃糖果了!(无原则的母亲)

8、没有反应,无视...(忽视母亲)

九,不!(冷妈妈,没有情绪)

10这孩子,为什么这么爱吃糖?还有糖果剩下吗?(被宠坏的母亲,欲望被压抑的母亲,孩子捕捉到了我满足自己欲望时母亲感受到的快乐,孩子欲望的满足就是母亲的满足。)

11,你要什么糖?你想要什么口味的?有了慈爱的母亲,孩子的欲望不仅得到满足,还得到更多的关注。

12,可以吃,但是不要吃太多。吃糖后一定要记得漱口,否则糖会腐蚀牙齿,会导致蛀牙。(随和的母亲,懂得界限、爱和责任、欲望和现实允许的母亲)

13,别吃了。你的牙齿不太好。如果你吃得太多,你的牙齿会腐烂,好吗?(温柔的母亲,平等的母亲,尊敬的母亲)

14,老师医生都说过孩子不能吃糖,吃糖不好。(借助第三者的力量控制孩子的欲望,

15,我觉得你再吃糖,我就把你的牙打掉。(暴力)

你也可以列出许多回应的方式。一千个母亲有一千种应对方式。孩子在意的不是妈妈回应的内容,而是回应他的欲望时的态度。吃糖的品质是知识,吃糖的想法是欲望。妈妈回应,可以满足,也可以拒绝。至于原因,没什么太重要的。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安斯沃思的不熟悉情境测验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安全型,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可以舒适地玩玩具,他们并不总是依恋母亲。当他们的母亲离开时,他们明显表现出痛苦。妈妈回来,会马上找她联系,很快平静下来,继续玩游戏;回避型,这类孩子在母亲离开时不紧张、不担心,母亲回来时也不理会或短暂接近、走开,表现出忽视和回避行为。这样的孩子从陌生人那里得到的安慰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安慰没有区别。缺乏安全感——叛逆,这类孩子对妈妈的离开表示强烈的抗拒,妈妈回来寻求与她接触,但同时又表现出抗拒,甚至愤怒,不能再玩游戏了。缺乏安全感-缺乏组织,这样的孩子对他们的母亲漠不关心。

母亲(11,12,13)态度温柔、慈爱、随和、情绪稳定,容易培养出安全的依恋关系。我妈离开不是因为她跟我不好,也不是因为她心里不肯离开我。虽然我妈不想离开我,但是我妈回来后,我觉得对不起她。一位态度理性、坚强、积极的母亲

(1,2,3,5,6)很容易培养出一种回避型的依恋关系。母亲对孩子缺乏热情。母亲本身就属于情绪抑制型。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总是包含着拒绝的态度,亲子关系出现了难以言说的裂痕。如果妈妈走了,她也会面临分离的焦虑。我妈回来,不知道怎么处理。她在关系中完全是被动角色,对母亲没有主动控制感。抱着溺爱,无能,无原则的态度

(4,7,10,14)母亲倾向于培养一种逆反的依恋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孩子可以控制母亲,母亲变得软弱,放弃自己的权利,无法拒绝孩子的欲望。如果母亲冷漠,忽视孩子,甚至暴力。

(8,9,15),容易形成破碎的依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没有亲切感,缺乏情感流动,彼此冷漠,关系有很大的落差。我妈走不走对我自己没什么影响。她离自己那么远也无所谓。

(我是在一个宠物家长群里看到这个游戏的。每次看到都感觉不一样。我会不会不自觉的想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妈妈?这是我想要达到的状态吗?复制粘贴上方便你随时查看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