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搓珠子的时候,我们在搓什么?
以前一直在想要不要请师傅串一串珠子,但是价格应该不会太高。太高的话会让我心惊肉跳,无法平静。后来觉得这和工作很不搭,只好放弃了。
前几年有人送我一串佛珠,好像说是什么材质的,以示珍贵,但我记不清了。至今不知道是珠子材质本身贵不贵,还是包边程度和擦的人身份有区别,比如师傅擦的和杀猪的擦的。
一个同事看了我的串珠串,没征求意见就走了。在写这篇文章的前几天,他给我看了,就像一个石匠给我看他的作品一样。这根串珠子被磨黑了。我记得它洁白如玉。不知道是不是擦到更高级了。我从来没学过怎么分辨包浆和包浆,虽然很多人教过我这个经验。
这两年,身边蹭珠的人明显减少了,蹭珠也不再是热门话题。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就算是以前擦的很好,让大家羡慕的人,手里也很少有佛珠。前天晚上在朋友家喝茶,大家不小心提到了佛珠,他就从柜子下面翻出一串,说是很多年没拿出来了。等他再揉起来,有点生,好像落了灰尘,我闻到了发霉的味道。
相信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想,当年的你为什么要搓珠子?
第一次见到拓珠是30年前在和林寺,那是我第一次进寺。方丈手里拿着的应该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佛珠,大概叫念珠。只要见到住持,她就会数着手中的念珠,嘴唇微张,念诵阿弥陀佛。那时候的搓珠属于寺庙,不在五行中。
一串小念珠是如何跳出寺庙,在红尘中掀起热浪的?我记得有时候,我们遇到一个楠木,会开钻珠的玩笑。
我想就我的所见所闻做一些粗浅的推论。搓珠的流行与佛教的流行不谋而合。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吗?或许最早搓珠的人,都是怀着禅定修炼的初衷。叫“盘串”,有棱角,磨心。
一切的流行都会变,“菜串”这个雅号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搓珠”。而且我也不明白,人在忙着搓珠子的时候,在搓什么?因为搓珠太“忙”了,那禅定的“盘串”初衷还在吗?
人们在搓珠子的时候,往往会谈到珠子的材质,比如菩提、紫檀、紫檀、金丝楠...于是就有了贵族,手里的珠子材质不好,又不好意思给大众看,从而背离了“盘串”的初衷。
如果你再优雅一点,且不谈材质和包浆,看起来优雅,仿佛是一种修行和道行的深度,但有几个人真的抛开杂念去“串”,或许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技术活。这样下去,泥瓦匠磨出来的珠子可能包浆最多。
有人说搓珠会增值,好像这也是搓珠的一个理由。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买过别人擦的珠子。你把汗渍揉进去了吗?你把不同的观点揉进去了吗?会有不适吗?会不会被误导?
也许还有另一种状态,有人把普通的木头磨啊磨啊磨啊磨,一直磨到抛光,可惜遇到了冯唐,冯唐咬牙切齿的说这是油腻男人的重要表现之一。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这珠子还磨吗?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思维真的很重要。或者回家,洗手烧香,想怎么搓就怎么搓,免得走火入魔。
2019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