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教育还是游戏本身?被放大的反面例子引起的误解

21世纪是一个很特别的世纪。短短20年,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动漫和游戏的文化逐渐走上正轨,游戏技术也在短短20年内飞速发展。但对于一些父母来说,这种文化是摧毁孩子未来的文化。

相信玩过游戏或者看过动画片的玩家都应该知道,无论是长辈还是家长都常说玩游戏会毁了自己的未来,或者说看动画片会玷污孩子的心灵。虽然这些更为保守和传统的观念在世界各地都有,但共同的是众所周知的中国父母。也就是那些要把孩子从小培养成才,只把孩子的前途和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游戏和动漫自然成为会伤害孩子的文化之一。

但是为什么这些家长认为游戏会让孩子玩东西呢?

其实我之所以要说这个话题,是因为不久前,腾讯游戏的一个游戏程序员毛星云自杀了,死于抑郁症。传闻他负责的3A项目被砍了,但不管什么原因,中国的游戏产业又少了一个人才。

也是玩家的一大遗憾,因为这个毛星云可以说是游戏界的大神了。相比那些以盈利为中心的游戏公司,这个少年有一个梦想,就是复兴中国的游戏产业,打造一部3A作品。他对游戏真的很热情。

22岁时,他出版了一本《游戏编程从零开始》,为了让初学者容易理解,他还在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来教导后辈。甚至在那之后,他还经常在论坛上分享各种关于游戏程序的文章,激励了很多玩家,获得了微软颁发的年度最有价值专家奖,这是IT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不幸的是,他出生在中国。

因为即使他在国内最大的游戏公司腾讯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即使他成为年薪百万以上的引擎组组长,他仍然不能如他所愿的利用自己的天赋开发出一款3A作品,因为国内的大游戏公司只在乎利润。

但真正让玩家感到冰冷和愤怒的是,毛星云的死,对于某些家长来说,是上帝拯救孩子的举动。毛星云去世,国内很多游戏程序员和玩家哀悼游戏指南。另一方面,也有家长认为他罪有应得,批评游戏伤害了多少孩子,说全中国的年轻人都被他毁了,死了道歉也是一种解脱。这真的是人们所说的吗?对于毛兴云的家人来说,这句话有多刺痛,给了他们多少二次伤害。

我们玩游戏开发游戏的玩家难道不值得尊重吗?

从早期的红白机时代开始,游戏就一直是一些家长的电子病毒,因为超级马里奥、吃豆人等轻松的游戏真的是顶级的。为什么这么多年后游戏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市场之一,但有些家长不仅没有接受,反而把游戏从电子病毒提升为精神鸦片?

最大的原因是父母对游戏不是很了解。从表面上看,孩子一直玩游戏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些东西足以影响学习。20年前,爱情小说会让父母认为会教孩子早恋,电影看多了会认为是在教暴力。玩手机玩到现在会让家长认为孩子有问题。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有些家长的思想却停滞不前。他们宁愿把孩子扔进网瘾学校,也不愿自己去了解动漫和游戏,更不愿去了解孩子的兴趣。

父母认为玩游戏不好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他们并不是真的了解游戏,会有一些因为玩游戏导致的各种悲剧的新闻,让他们对游戏产生误解。

玩家不能把所有的罪都归咎于父母,因为他们的自制力也很重要。曾经出现过玩家没日没夜玩游戏,最终导致猝死的悲剧。或者,输了比赛后,直接把怒火发泄在舍友身上。美国也将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归咎于游戏。

父母的教育也特别重要。在孩子接触游戏之前,家长也应该有教育孩子的义务,因为孩子之所以会受到游戏的影响,是因为孩子还不够成熟。他们在接触了一些没有被灌输正确思想观念的游戏后,刷新了对三观的认识。

家长怕孩子受游戏影响可以理解,但很多时候家长并不理解这种文化。他们一旦看到孩子成绩变差了,就会说是游戏的错。如果孩子有点叛逆,会说游戏把他们教坏了。家长也要知道,不是每个游戏都是暴力的,纹身的人不一定是坏人,玩音乐的三观也不一定正确。没有什么可以直接定义一个人。

虽然《火影忍者》是一部充满打斗的作品,是父母眼中的暴力因素,但相反,《火影忍者》也教会了很多粉丝什么是羁绊,什么是友情,也让他们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不顾一切去追求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同理,家长也会忽略游戏的优点,但他们一直在无限放大一些游戏造成的特殊反面例子。

游戏不仅仅是玩家缓解压力,摆脱沉重现实世界的一种消遣。一些好的作品不仅会让玩家学到新的知识,还会教给他们一些人生道理。甚至有些游戏给玩家上了一堂连家长都教不了的课。一些大学发现,玩过大把钞票的玩家比没玩过的玩家更能识别动物种类。这些研究也证实了游戏真的可以成为知识的一部分。

另外,有时候父母会觉得孩子太沉迷游戏,不愿意和孩子交流,但不知父母有没有想过,因为孩子想说的不是你想听的或者你听不懂的,所以不愿意说出来?

当然,不是每个家庭都这样。很多时候,家长会说,孩子在游戏中结识了一群不负责任的人,让他们很叛逆。但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家里不受重视,在游戏里找到一个愿意听自己想法的人,所以有了归属感?

每个青少年变得叛逆背后都有一个原因。家长应该知道孩子的情况,而不是直接坚持说是游戏的错。

只是现在手游市场的问题会更大,因为家长不仅要担心教坏孩子的因素,还要担心万能氪机制。相对于电脑和主机游戏,家长更应该关注青少年在手机游戏中对皮肤的私人花费。毕竟氪星对于正常玩家来说并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2021年,我国出台了针对青少年的限制措施,导致未成年人无法正常玩游戏。让人无语的是,Steam也被官方封杀了。此举不仅限制了未成年人,也含蓄地将所有问题抛给了游戏。

这些规定对于近几年来一直不见起色的游戏行业来说,被打压得越来越惨。就连几年前兴起的电竞行业,也因为青少年的限制和家长的抵制,在中国电竞的未来遇到了困难,外援也会越来越多。

其实中国家长不认同游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游戏的误解。没有对游戏真正的了解,就给这个东西留下不好的印象。诚然,孩子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游戏的影响,但家长本身有责任传授正确的观念和教育,而不是单方面的指责。

对于很多玩家来说,这是不公平的,认为这只是家长教育孩子不好的借口。当然,玩家自己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们应该学习适当的游戏,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样才不会被游戏的内容所影响。游戏之所以被称为第九艺术,是因为它能从游戏中带出一些内涵和价值。

电影音乐有很多种类型,有好有坏,有深度有娱乐性,游戏当然也一样。不是所有的游戏都真的很烂。那些为职业玩家开发游戏的人,不是在做本职工作,而是一群有梦想,愿意为青春付出的人。不管是哪个国家,为游戏行业买单的人都应该被尊重,而不是被批判!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一些家长了解游戏的误区。也希望那些为游戏行业付出过,或者即将追寻游戏梦想的人,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进,尤其是我们中国的玩家。即使你的梦想可能会被嘲笑,我们必须相信它有一天会成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