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整理问卷调查

调查分析的主体

“提出问题”

1.调查的问题是什么?包括:这个调查是为了解决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现状如何?这两种现象有什么联系吗?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2.为什么要调查这个问题?

“夹缝中的自我提升——城市小学生流行文化话语与游戏的调查分析”为例

提出的问题:

大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和社会的高度认同。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齐默尔所指出的,通过大众文化,社会个体成员可以实现个人与社会整体的适应过程,从而实现其人格的社会化。

研究小学生与社会流行文化互动产生的小学生流行文化的现状、特点及成因,了解和引导小学生流行文化(调查的主要内容),对于减少小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冲突,发挥小学生流行文化在小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价值。

提出一个问题

本文所研究的群体仅限于小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探讨城市学校班级场域中学生感知和参与的流行文化。(调查对象进一步界定)通过了解当代小学生流行文化的现状,揭示当代小学生流行文化的特点、成因和影响,从教育学的角度,基于小学生良好的社会化思考学校教育的作用。(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一般包括:调查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数据处理和步骤。

1\调查对象。

-总体调查对象

-调查样本的容量

-取样方法

2\调查的内容

-调查包括哪些方面?

-每个方面包括哪些调查项目?

-每个调查项目包括哪些主题?

3\调查手段

4\调查的组织

5\调查数据的处理

-是按照内容的逻辑排列描述的,还是经过统计处理的?

-应该统计哪些数据,描述性统计还是推断性统计?

-具体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6\调查研究的步骤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了上海、合肥、寿县三所实验学校,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手段)* * *回收有效问卷763份,三地学生比例分别为27.4%、35.0%、37.6%。其中上海是因为小学阶段。学生人数和比例略少于其他两个地区。学生中,男生占47.8%,女生占52.2%。学生平均年龄11岁,10岁11岁12岁,占75.8%。

“研究的结果”

调查结果一般用统计表汇总,并附有书面说明。这一部分要根据调查内容的不同部分来说明研究结果。

研究成果的主体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主要结构成分是:D:\表1多媒体教学中板书对知识的理解。文件

-桌号

-主题

-台词

-主栏

-嘉宾专栏

-数据

流行话语的现状与分析

广义的大众文化。在本研究中,小学生流行文化是指目前在学生中流行的,由学生感知和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流行词汇、流行娱乐方式、消费方式等纬度。

当代小学生流行话语是小学生与社会流行文化在群体中互动的表现。指的是在小学生中说得比较多的,有时尚感的话语,可以标记个人与当下流行文化的关系。小学生流行什么?

1.小学生流行语的内容解读

表1小学生流行语

从表1可以看出,除了日常一般交际,小学生感知的语篇中,感叹句位居第一。

解读1。个人话语的获得与社会提供的外部环境是一致的。

解读二:根据老师对小学生流行话语的惊人反馈,小学生至少有两种话语体系。

解读3,大量的负面词汇反映了小学生对自己情绪的关注和放纵。

……

2.小学生话语流行的原因解读

动机一。

动机2

二、流行游戏的现状及分析

1.解读小学生流行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2.解读小学生对流行游戏的认知和态度。

“分析和讨论”

1\结论

2\解释

3\建议

4\存在的问题

5\新的研究问题

3.“夹缝中的自我提升”与教育思考

“夹缝中的自我张扬”成为小学生流行的文化风格,可以从两个纬度解读。

首先,从文化生态来看,它存在于各种压力之下,处于夹缝之中。

其次,尽管身陷夹缝,但从文化心态上看,自我推销是学生流行文化的主要风格特征。

从教师对学生流行文化的认识和反思现状来看,小学生中的流行文化仍然不在教师的关注范围之内。

为学生积极健康的流行文化发展创造条件,了解和引导学生的流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