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范文五篇
1.小学一年级教案第二册范文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案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伙伴要团结互助。
2.学习7个新单词和由新单词组成的单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看句子,理解单词。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生词卡、小黑板、田字格黑板、单词卡。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类
一、审题,解题。
请一位同学读题目。
黑板:公鸡和鸭子
(1)从题材上看,这本书是关于谁和谁的?(公鸡和鸭子)
(2)题目中的“和”是什么意思?这事发生在公鸡和小鸭之间。公鸡是怎么对待小鸭的,小鸭又是怎么对待公鸡的?
第二,第一遍读课文,看图,理解大意,读音正确,读成句子。(读课文两遍)
1.这篇课文有多少自然段?几张图?(4个自然段,2张图片)
教师说法: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展示生词卡片,正确读出生词的发音。
第三,分段看图。
1,读段1。
这篇文章说了什么?(公鸡和小鸭一起出去玩)
2.读第二段,看第一张图。
(1)按名字读正文。让我们想想:(小黑板)①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一起做什么?最近怎么样?谁帮助谁做什么?
(2)看图中的小公鸡和小鸭子。他们看起来哪里不一样?(嘴:公鸡嘴尖,小鸭嘴扁。脚:公鸡的脚趾是分开的,小鸭子的脚趾有蹼)
(3)这篇文章说了什么?(公鸡帮小鸭子抓虫子吃)
(4)为什么小鸭子抓不到虫子?小鸭子嘴巴扁,脚有蹼,不容易抓到虫子。
3.读第三段(自己读两遍)。
(1)点名读课文,大家想想:(小黑板)
他们从哪里来的?
②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他说了几句,什么意思?
(3)公鸡怎么做?
(2)读小鸭说的话,告诉我他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小鸭子要去河边抓鱼给公鸡吃,他不让公鸡下水。
(3)公鸡为什么抓不到鱼?公鸡的爪子很细,不能用来拉水,所以公鸡不会游泳,也抓不到小鱼。
(4)为什么小鸭子能抓到小鱼?
4.读第四段(读两遍),观察第二张图。按名字读,思考问题:
①公鸡没有听小鸭子的劝告就下水了。结果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鸭子是怎么做到的?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小鸭子在奋力救公鸡?(突然听到,快,回)
(3)告诉我这些话是如何说明小鸭子在奋力救公鸡的。
按名字念,想一想。公鸡说了什么,什么意思?(一)感谢小鸭;b承认错误)
5.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请分别朗读公鸡和小鸭的单词,并一起朗读叙述部分。要求带着感情读课文,能读懂图中的意思。
(2)根据黑板,小公鸡和小鸭子是如何互相帮助的?
第二节课
第一,复习检查。
1.大声朗读课文,分组分段朗读。
2.展示新单词卡片,检查新单词的发音。
第二,学习6个新单词。
1,he,tā,拼音节,读单词:他们。
(1)背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2)引导写作。
①看位置:左侧,右侧也是。
(2)老师写模型字,学生模仿写头像。
2,river,hé,拼音节,读单词:河水。
(1)背字形,自学讨论发言。(河,左右结构,用部件组合法记录字形,左边三个点,右边“火”字去掉“光”字,横下加“口”字,形成“河”。一支***8钢笔。河的“河”)
(2)引导写作。
①整体位置,左窄右宽。
②构件位置:三个点,第一个向右,第二个和第三个对齐,“口”上下压垂直中心线,压水平中心线。
(3)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写作,重点指导三分水的写作。
3,兄弟,gē,拼音节,读字:兄弟。
(1)记字形:自学,同桌互相讨论。(用熟悉的字去掉偏旁部首,改笔画法记住字体,去掉“河”字的三个点,把竖钩改成竖,就是“哥”字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去掉三个点)
(2)引导写作。半上半下,第六笔压中线。按上下“口”右侧垂直中心线。老师示范写作,学生模仿写作。
4.学会说,说,听。
第三,巩固练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单词。
虫仔,郑,兄弟,河,背,草
2.小学一年级教案第二册范文
教学目标:1。体验从实际情况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十多减九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计算十多减九。
2.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和思考的意识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并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熟练计算十减九以上。
教学难点:
了解十减九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小猴子水果店的桃子有多甜。看(活动挂图上所示),小白兔蹦蹦跳跳地过来,对小猴子说:“我买九个。”看图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们互相告诉对方他们想要什么。
向全班同学提问:还剩几个问题?
应该怎么算?
根据回答:13-9 = □
第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物理操作。
旁白:如果用一根棍子来表示,应该怎么放,怎么算?(学生设置学校工具)
2.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怎么减去9?
3.小组报告: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用学生的答案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1+3=4。
方法二:13-3=10,10-6=4。
方法三:9+()=13,9+(4)=13。
……
5.老师:学生可以用这么多方法计算13-9,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优化算法)
6.试试看。
展示:14-9=,12-9=,17-9=,让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计算。
提示:计算前可以用棍子挥一下。
点名学生回答,求算法。
第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做就做”题1。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先独立完成,再与同行交流。
(3)全班通信算法。
2.做“想做”的第二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谈谈公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做“想做”的第三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讲计算方法。
4.做第四题“想一想做一做”。
你能帮助这只小蚂蚁做数学吗?指导写作格式后,让学生在书中独立完成。
5.做第五题“想一想做一做”。
游戏“夺冠”: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找到公式之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用相邻的公式推导出数字。
第四,总结评价,启发学习。
老师:想想吧。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你是怎么学到这些知识的?
3.小学一年级教案第二册范文
教学目标:1。用生活中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够正确区分“左”和“右”位置条,并体验它们的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人交流、观察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益”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区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感知自己的左右
1.创造问题情境。
老师:小朋友会看拍手歌吗?你喜欢玩吗?谁能表演?
问:小朋友,他们刚才用什么拍掌?
2.体验左右。
(1)老师:请伸出右手,然后伸出左手。
(2)看一看。
老师:请看你灵巧的小手。
(3)说出来。
老师:谁来告诉你:你在生活中经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是做什么的?
(4)老师总结:左手和右手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很强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孩子看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这样的好朋友?
(5)养生理论。让学生触摸并说。)
(6)揭示主体。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起左手,举起右手;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次,右脚跳两次。
试一试:
拍你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
第二,感知群体中的左右,建立方位感。
1.找到它。
(1)第一排最左边坐着的是谁?谁在最右边?
(2)第二排从左到右第_ _位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 _位同学是谁?
老师总结:同一个人从不同方向数,顺序不一样。
(3)你左边是哪个同学?哪个同学在右边?
(4)同桌互相交谈。
你左边和右边的同学是谁?
(5)与全班的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猪找到家。
(2)学生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有益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造问题情境。
(1)老师:老师和你面对面站着。请评判:老师举起的是哪只手?
(2)同桌互相倾诉:你怎么看?
(3)全班交流验证。
老师总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着,左右正好相反。
2.游戏巩固了理解。
(1)师生一起举起左手。
(2)师生之间的示范。
老师的右手放在哪个肩膀上?
老师的左手搁在哪一个肩膀上?
学生的右手放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放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个学生演示。
伸出你的右手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他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一起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下楼的同学走右边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怎么看?
(3)报告:计算机演示结果。
老师总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评判的时候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行者。平时我们上楼下楼都要靠右走,按顺序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电脑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景。
3.老师总结,整节课结束。
4.小学一年级教案第二册范文
教学目标1。认识饭、扔等13个新单词,写出问、问等6个单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欲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读和写。带着感情读课文。教育学生乐于助人。
教学时间
2个课时
课前准备
新单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1)
第一类
一,引入谈话,揭示话题
同学们,你们进校园快一年了。你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交了很多好朋友。谁愿意告诉我们谁是你的好朋友?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小朋友”。让我们来看看春游时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
第二,第一遍读课文,认识生词和短语。
1.学生轻声读课文,遇到生词时借助拼音读几遍。
2.用拼音读单词:饭、丢、矿、坏、饼、粗、糙、* * *、汽车、记忆、保险、管理、夹(每张桌子都有一套带拼音的生词卡。自由阅读后,同桌互读。)
3.没有朋友可以认识word baby吗?努力快速记住它。(同桌,小组交流记忆法。)
4.通过开火车快速阅读新单词。
5.用水果图片读新单词。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的图片。每张图片后面都藏着一个新单词。你可以选择任何你喜欢的图片,读新单词。下面的同学注意了。如果前面的同学读对了,那么大家一起读。
6.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中的新单词了。老师相信你再读一遍就会把课文读得很流利了。学生轻轻地读课文,读完后用序号标出自然段落。
三,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
点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介绍了几个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读后感集体交流)
第二节课
首先,创造一个情境,检测单词
展示苹果树挂满苹果的课件。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新单词。它是圆的。这个苹果多可爱啊。你想要吗?如果你想得到一个苹果,你必须通过新单词。谁能正确地读新单词,谁就属于苹果。
第二,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阅读1 ~ 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想想发生在哪里。什么时候?玛莎遇到了什么困难?
2.维加和玛莎应该说什么?点名读课文,大家来点评,老师来指导。维加的话应该读起来是询问的语气。玛莎丢了东西又没吃的,一定很难过,所以声音要低一点。
(二)图文结合,学习4 ~ 8个段落。
1.给我看看插画课件。照片上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说什么?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2.文中是怎么写的?轻声读4 ~ 8段。
3.看书的时候,我以为玛莎的午餐丢了。维加,安娜和安东分别说了什么?用……画出相关的句子。安东是怎么做到的?用~,画出来。(学生先独立阅读,然后分组交流)
4.小伙伴们态度不一样,说话语气也不一样。谁能试着读一下?按名字读,评论(读出你的朋友询问、责备、教育、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练习阅读和竞赛阅读。
5.玛莎失去了她的午餐,三个朋友对玛莎表现出不同的关注。你认为是谁干的?为什么?(板书)
6.提问:安东看到玛莎丢了食物,听了朋友的话后,决定给玛莎一半面包。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第三,指导写作
指导学生写四个词:问题、区间、伙伴、同伴。问题和区间partner和companion两人一组的结构是一样的,所以每个指令可以写一个,另一个可以由学生独立编写。
5.小学一年级教案第二册范文
教学重点可以和同学合作。
教学目标
1,学唱《红眼睛绿眼睛》这首歌。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够在心里默默唱出“红眼睛绿眼睛”。
教学过程
先听《红眼绿眼》这首歌,玩游戏。
1,老师问:学生们是用什么交通工具到学校的?学生回答步行,坐公交,骑自行车,父母开车等等。
在城市交通中,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和警察一起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红灯和绿灯的作用不同,比如红灯亮时,车辆和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和行人通行。
2.听音乐,玩游戏。
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张红牌和一张绿卡。听老师唱歌。当老师唱“红灯,红眼睛,眨眼睛,车停了”时,学生举起一张红牌,唱“绿灯,绿眼睛,眨眼睛,车在前进”,学生举起一张绿卡。
3.用《红眼睛,绿眼睛》这首歌做游戏。
找个同学当警察,办卡。其他同学会边唱边玩行人和车辆。当他们看到红灯时,他们会停止做这个动作,当他们看到绿灯时,他们会继续做这个动作。
第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大声唱还是默默唱。
1.请同学当警察拿卡。红灯的时候,老师在心里默默的唱。绿灯亮的时候,老师大声唱歌。老师是拿着牌的警察,学生们或默默或大声地唱着。
2.看着图标,选择大声唱还是默默唱。
判断自己的行为:吸烟、按喇叭、走人行道、往垃圾桶里扔垃圾等。用红绿灯或者歌手来表现。
第三,总结。
四、作业设计:自己设计图标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