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在治疗ADHD中的价值分析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多年来,研究人员试图通过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心理干预来治疗儿童多动症。亲子游戏治疗多动症的价值在于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提高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增加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可以缓解多动症儿童的紧张焦虑症状。

关键词亲子游戏在ADHD儿童中的价值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13文献识别码:A

游戏治疗是一种基于游戏活动的心理治疗方法。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未成熟,在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需求时会遇到困难。游戏治疗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轻松、自由、安全的环境,孩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释放内心的情感需求,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亲子游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研究者开始对其进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那么对于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是否有用和有价值呢?本研究试图探讨亲子游戏的作用及其在ADHD治疗中的特殊价值。

1儿童多动症及其治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以儿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②一般情况下,多动症儿童有以下表现: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和转移,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差,易冲动,情绪波动大,伴有学习困难、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焦虑。ADH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国内研究多认为遗传因素是导致该综合征的主要因素和基础,环境因素可促进或加重。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脑电生物反馈训练、行为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副作用大,可以让孩子对药物产生依赖,但不能最终解决问题。效果仅限于服药期间,停药后不能证明有阳性变化(b ~ & levers,1999)。④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副作用小,疗效持久。但是这种方法是机械的,每个患者的大脑会不一样,多动症的病因也不一样,症状也会不一样。用这种方法会忽略个体差异,患者和医生之间也缺乏情感交流。没有孩子的生活,孩子很难积极配合。行为治疗是多动症的必要治疗手段,通常与药物治疗配合使用。但是行为治疗没有针对性,短期效果不明显。而且在学校和家庭里通常会用到说教。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无聊,成为一种习惯。⑤

综合以上治疗方法可以看出,治疗过程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治疗效果不稳定。

2亲子游戏在儿童多动症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近年来,亲子游戏被成功地应用于对抗性行为、焦虑、抑郁、被收养儿童和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父母被禁止的家庭和儿童遭受性虐待的家庭。⑥此外,亲子游戏在多动症中也有重要作用。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控能力。多动症孩子喜欢玩,主动性强,能很快进入游戏,但因为自制力差,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在家长组织的游戏中,游戏规则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在家长的监督和帮助下,孩子可以理解游戏中规则的公平性和互惠性,学会用规则协调与同伴的关系。另外,在角色游戏中,孩子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执行别人的行为规则,从而逐渐学会改变自己的视角,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⑦

(2)提高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鲍尔和帕克指出,父母和婴儿之间的游戏可以引起婴儿的注意,从而促进他们的持续活动和探究行为。比如“缺少什么”这个游戏,就是在家里摆放玩具等小物品,让孩子记忆。然后,孩子离开一段时间,家长把其中一件物品藏起来,然后让他看,告诉他少了什么物品。家长也可以拿两三件物品,让孩子说一说。在游戏中,家长可以不断提问,与多动症儿童交流。好奇心促使他们专注于某些物体,从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对游戏感兴趣的持续时间也会增加。

(3)缓解多动症儿童的紧张情绪,缓解焦虑症状。游戏是儿童表达快乐情绪的主要方式,儿童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在游戏中得到发泄和诉说,促进了儿童情绪的发展。当孩子表达内心的焦虑时,父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自由空间,允许他们表达自己,并抓住机会教育他们。这对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改善恐惧、焦虑、害羞、冷漠、退缩、攻击等不良情绪和行为非常有益。

(4)亲子间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多动症的治疗。通过亲子游戏治疗儿童多动症,最大的好处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多动症孩子往往容易被忽视,不被尊重,而孩子是有感情的。亲子游戏可以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通过与父母的活动,释放潜移默化的焦虑和紧张,同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子游戏让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支持,他们更愿意和父母沟通,说出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问题和困难。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和父母沟通,他和同学、老师、朋友的关系也会发展的很好。

3摘要

亲子游戏不仅能丰富家庭生活,密切亲子关系,还能促进儿童发展,对成人和儿童都有好处。家长在设计亲子游戏时,既要选择符合儿童年龄发展特点的游戏素材,又要兼顾多动症儿童的特点,为孩子安排一个自由、有趣的游戏环境。在游戏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游戏习惯。同时,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与幼儿园老师保持良好关系,促进多动症儿童的健康发展。

给…作注解

①李阿芳。亲子游戏中家长角色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

② ④李波、李文才。ADHD的成因及教育干预措施[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 (8)。

③朱俏玲。对一名有ADHD倾向的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⑤马小燕。ADHD儿童的识别与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0 (5)。

⑥刘利民。倡导亲子游戏的意义与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2)。

⑦邱学青。边缘儿童游戏治疗的生态学取向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