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参与学习。如在《青青》教学的导入中,用课件展示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春景,还播放了音乐。多媒体的使用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风景宜人的地方,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增加学生获得的知识量,有利于长时间保持记忆。
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在黑板上写重要内容时,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如五华山第四自然段描写秋天的美景,是学生欣赏的重点段落。这一段可以直接用课件或展台展示讲解,省时省力。另外,多媒体可以利用画面、文字、声音、动作的特点,用手看、听、操作,这样通过各种感官的刺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纯听老师讲课获得的信息量强得多。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多媒体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 * *拥有和* * *享受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进行选择,让学生拥有一个自主学习的世界。例如,学生在学习《我是什么》时了解到水的变化过程、作用和危害,并能利用多媒体资源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小树谣》学习中的同学们一致得出结论:要爱护身边的树木花草,那么他们有哪些习惯呢?如何去爱和照顾他们?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
然而,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绝对的,忽视了教师的作用。比如我在教育资源网找到一个关于教学的视频,直接播放。由于没有选择适合学生的视频和截取关键片段,学生学习后分组讨论交流,没有及时提示,上课“放任自流”,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没有课文,老师就把精力花在制作课件上。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后,一些教师由于对课件制作不熟练,往往把大量精力放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设计上。但是在教材上做的努力比较少,无形中把教材扔到了一边。学生的眼睛不是盯着课本,而是多媒体投影。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课本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记录。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是阅读训练和写生词,以及通过阅读理解获得的情感熏陶,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我们要准备好教具、学生和文字,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的一个环节,不能也不可能代替文字。
3.语文课堂出现滥用多媒体的现象。比如我教一年级语文。前段时间,每节语文课都有“五颜六色”的课件。低年级的同学们活泼好动,立刻被华丽的画面吸引住了注意力。气氛很活跃,但其实他们忽略了课文的真正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去体验和思考。导致最终的学习目标没有达到,课堂效率低下。
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呢?
1.利用多媒体特点吸引学生注意力,突破重点,解答疑惑。语文是学生个性化感受、欣赏、评价语言艺术的过程。比如《山青》中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就是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上,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后,就能演奏出春天青山绿水中鸟儿的歌唱,树叶绿了,花开了就是英英,田野壮了,幼苗绿了。有了音乐《春水》,学生不仅获得了欣赏的机会,也获得了审美的享受,进而与诗歌内容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用这样一幅图读诗,学生们很快地背诵了这首诗。多媒体的运用,特别是在风景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欣赏美景、融于景物、兴致勃勃地阅读课文后,迅速记忆内容,从而突破重点,达到教学目的。比如:“(短)尾巴”和“(透明)翅膀”,学生混淆这两个短语,然后多媒体展示蜻蜓翅膀——薄而透明,学生马上明白是“透明的翅膀”;图为猪尾巴,同学们马上明白是“短尾”。多媒体教学解惑,让学生豁然开朗。
2.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积极探索,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仍然以具象思维为主,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我们可以经常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他们更深入、更快速地掌握这些问题。例如,在讲授“我是什么?”,水的变化过程:水遇到太阳变成蒸汽,升到空中,变成微小的点,变成漂浮在空中的云,遇到冷风变成雨、冰雹、雪。这个变化的过程更加复杂和抽象。教师通过flash动画,配合适当的音效,在大屏幕上展示这一过程。学生惊叹“小水滴真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并在黑板上辅助书写。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背下来。再比如:人物相似,容易发错音,同音字,老师设计摘苹果、爆气球、找朋友、放鞭炮等小游戏。通过flash动画,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他们很快突破了困难。多媒体的使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吸引学生积极探索,突破难点。
总之,教师要掌握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是为教学服务的,要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新途径,使其优势更加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必将促进教育的发展。这方面我们以后会继续探索,这是教育的需求,也是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