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 Tok过山车的视频教学。

“Tik Tok寻人”已经帮助了200个家庭团聚,而贵州小伙Tik Tok已经成为寻人的灯塔。

“Tik Tok寻人”已经帮助了200个家庭团聚。贵州小伙Tik Tok成了寻人灯塔,寻人视频信息更直观。这个项目吸引了很多普通用户加入到寻人寻亲的接力中。2020年9月,黄德凤帮助一名被拐卖40年的布依族妇女回家。

“在Tik Tok寻人”已经帮助了200个家庭团聚,而贵州男孩Tik Tok已经成为寻人的灯塔。6月22日,“Tik Tok寻人”宣布已帮助200个离散家庭团聚,一天最多8个人能找到亲人。公益寻人项目依托Tik Tok平台发布寻亲信息,将传统的寻你转化为视频形式,推送至走失人员相关区域的Tik Tok用户。

由于Tik Tok平台上用户众多,视频寻人信息呈现直观,该项目吸引了众多普通用户加入寻人接力。贵州小伙黄德凤在Tik Tok推广布依语过程中,帮助三名被拐妇女回家。Tik Tok语和布依族语成为黄德凤帮助人们寻找亲人的关键桥梁。

2020年9月,黄德凤帮助一名被拐卖40年的布依族妇女回家。她天生听力弱,脑子慢,几十年都学不会中文。她嘴里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是“烟”和“白烟”(布依语中“家”和“家”的意思)。新婚丈夫习惯叫她“你好”,邻居走过来拍拍她的肩膀。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名。

根据女子的照片和家乡方言的录音,黄德凤确定她是布依族。黄德峰做了一个短视频发布。通过分析和当地布依族人的交流,他终于帮她找到了家和她的名字,德良。今年4月,黄德凤在布依族语和Tik Tok的帮助下,帮助两名被拐卖的布依族妇女找到了家。

据了解,“Tik Tok失踪人员”正在与许多志愿者和组织合作,帮助更多的失踪人员回家。目前,“Tik Tok寻人”已与“宝贝回家”、“让爱回家”等民间公益寻人组织建立合作。据“Tik Tok寻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源于“头条寻人”。自2016年2月上线以来,头条寻人陆续推出了“两岸寻亲”、“寻找烈士后代”、“寻找老战友”等公益项目,致力于用科技手段帮助各类离散家庭团聚。

“在Tik Tok寻人”已经帮助了200个家庭团聚。当贵州男孩Tik Tok成为寻人灯塔时,黄德峰哭了四次。

10 6月6日晚7点17从贵州村被拐卖到河南35年后,布依族妇女德亮终于见到了家人。在离开家乡的35年里,她因为听力限制没有学过汉语,只会说布依语,很难与人交流。甚至在家人眼里,她没有名字,我不知道出生日期,生活没有证据。

黄德峰从来没有想到,他在Tik Tok制作的布依族视频可以帮助一名35年前被拐卖的不会说中文的布依族妇女找到回家的路。

在Tik Tok被称为“沙沙电台”的黄德峰是一位用布依语读诗、唱歌、教语言的创作者。一个看似普通的夜晚,他收到了河南小李的私信。对方说她谜一样的妈妈会说类似的方言,想让黄德凤帮忙辨认口音。他从小李那里听到了德良的声音,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声音,是她日常情绪的表达。这么多年生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是多么的孤独和寂寞?”多年以后,没有人确切知道德良是怎么从贵州到河南的。那天黄德凤能告诉小李的是,她妈妈是布依族。火花变成流浪者的灯塔回家了。布依族人口约300万,居住在贵州省南部。布依语有完整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结构。黄德峰说,他在安龙县平乐乡民族小学读书时,布依语还是当地最通用的语言。黄德峰出生于1991年底,10前随父母在六盘水生活。在城里,他在外面说普通话,在家里说布依语。回到平乐乡后,语言完全回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

“这是我们的祖先传递给我们的声音,是我们传达情感的交流工具。它不能被打破。”这是黄德凤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他说,失落感是随着时间、进程、地点迁移而逐渐积累的。小学课本上说布依族是少数民族,但他认为不对。很明显,班里的学生都是布依族,甚至汉族学生也会说布依语。后来他去县城上高中,布依族学生比例降到一半,会说布依语的只有两三个人。这时他才意识到少数人是这个意思。邦德良发布寻亲视频后,有网友留言问:为什么有些人几十年都不学中文?黄德峰很生气。"德良的听力受损,所以她学习语言的能力停滞不前."

黄德峰和其他几个热心人马上组成了一个交流群。短短一天时间,这个群体不断扩大,各地布依族开始认真听德良说话。这一幕让黄德峰第二次落泪。他听小李说,几十年来,他妈妈有一个不变的习惯,睡觉的时候在枕头下放一把小刀。黄德凤想起初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病了,经常做噩梦,于是母亲悄悄放下了枕头下的劈柴刀。母亲说,这是布依族的传统。放把刀,就能睡个好觉。

“那么德良这么多年是怎么度过恐惧的日日夜夜的呢?”黄德峰说,他也有同感。因为语言没有受到影响,德良35年来依然保持着纯正的地方口音。就这样,黄德峰和他的人一直在缩小搜索范围,一直在用排除法做实验。有一段时间,我觉得没希望了,然后我就转过来了。那两天,黄德峰感觉像坐过山车。

有人确定德良有晴隆县口音,就拿出当地标志的二十四转来测试她的反应。她突然兴奋起来,说有寺庙,有茅草屋,有瀑布...黄德峰看着小李发来的视频,第三次落泪。

“很难想象,960万平方公里,6543.8+04亿人口。在这样的范围内找到30多年前亲人的概率有多大?”他们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帮助德良找到了他在贵州省晴隆县的家。

当初在Tik Tok发布布依语教学视频,黄德峰只是单纯的想让更多人感受到布依语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有学习布依语的热情。他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火花会迅速接力成火炬,最后成为指引他们游子回家的灯塔。只要有人看到,就会有奇迹出现。

当我再次见到84岁的母亲时,时间已经褪去了一切德良的痕迹,唯一唤醒我的是听觉。黄德凤发现她在亲人面前奇迹般地“恢复”了,用正常音量和她用布衣交流也没问题。按照布依族传统,从外面回来要在家里吃一顿热饭,不会再丢了。看到德良年迈的父母给她端来热饭,黄德凤第四次哭了。“如果是两年后,德良可能就见不到父母了。”

德良寻亲的故事被广泛报道后,很多网友找到了“(布依族)高峰晓晓电台”的Tik Tok账号。黄德峰在一堂“布依方言课”的视频中普及了24组常用的布依词汇,如“吃好”“回家”“兄弟姐妹”。网友在底部留言:“原来我们的母语这么伟大,真的是布依族的核心。”黄德峰非常高兴。Tik Tok花了很长时间才发现Tik Tok实际上是信息和情感之间的纽带。

“真的很厉害,我们足不出户就和这群不相干的人连在了一起。”黄德峰感慨道。他后来才知道,小李联系他之前,先去了贴吧和QQ群,一无所获后又去了Tik Tok。“这么大的平台,也应该有少数民族的创作者。”

科技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黄德峰想。如果他们在Tik Tok丧生,他们早就回家了吗?德良找到家人后,六盘水的布依族人效仿他们,帮助一位被拐卖到外省的老人找到了家。

德良没有在他的家乡呆很长时间。离开贵州那天,黄德凤工作忙,没有去送行。他有点遗憾没有和她合影。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黄德峰更加坚定了抖音视频的信心。他说:“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只要有人能看到,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发生奇迹。”他在自己的主页上写道:“如果你身边有类似的寻人事件,你可以以后再联系我们。我们会免费服务,不要名利。”

黄德峰有2万粉丝,跟那些做几百万粉丝的创作者比起来不算什么。但是在Tik Tok,他的内容可以找到最需要的人,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可能性。

“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布依族是一个团结、善良、美丽的民族。”在未来,黄德峰想拍摄更多关于布依族文化的东西:食物、服饰、村庄和习俗...既有黄德凤的个人记忆,也有布依族的集体记忆。他说,万一几十年后会说布依语的人越来越少,想学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这些视频就成了珍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