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目前VR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在于成本和用户体验的不平衡。云VR解决方案将解决这一痛点,是VR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必然选择。
云VR性能的提升也对网络带宽和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目前的4G网络中仍然难以满足。5G网络传输速率可达10Gbps,是4G的100倍。传输时延可以达到1ms的水平,是4G的1/50,有望帮助云VR真正落地,拓展更多应用领域。
一体机将成为未来VR/AR设备的主流形式。
泡沫破灭后,VR设备形态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确定,相关行业标准也相继出台。能够提供完全沉浸感的高性能一体机(无绳)VR设备将是未来的主流。
IDC报告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全球VR设备出货量中无屏查看器设备逐年下降,预计2019年的出货量占比将从2017年的60%下降到16%。单机HMD的出货量在逐年增加,预计2019年将达到269万台,出货量占比将从2017年的4%上升到38%。PC端VR设备(系留HMD)出货量占比每年都有小幅增长,预计2019年为46%。
目前用户普遍反映,使用PC端VR设备体验VR游戏时,手会时不时被连接主机的线缆钩住,极大影响游戏体验。对于AR设备来说,线缆绑定是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的障碍。所以无绳一定是VR/AR设备未来的趋势,一体机将成为未来VR/AR设备的主流形式。
云VR助力VR产业规模化。
一体机VR设备虽然有移动便携的优势,但同时牺牲了计算性能,所以目前的用户体验很难和PC端VR设备相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业界提出了云VR的解决方案,将大量的本地计算搬到云端,引入云计算和云渲染技术,借助高速稳定的网络,将云端的显示输出和声音输出进行编码压缩,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从而无需本地主机。
该方案一方面省去了VR头显与主机的连接线,实现了方便移动;另一方面省去了昂贵笨重的高性能本地计算机,实现了轻量化和低成本。
目前VR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成本和用户体验的不平衡,所以云VR解决方案是VR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必然选择。云VR不仅解决了硬件端最大的痛点,还解决了VR内容离散、内容制作和分发过程中没有版权保护的痛点。云VR使VR内容能够聚合,一方面有版权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分发到大众和垂直行业用户。
云VR解决方案架构由内容层、平台层、网络层、终端层四部分组成。内容层:主要负责向平台层提供VR内容,包括内容提供者和内容聚合者;平台层:为VR内容提供云渲染、流式传输、转码、存储、编码功能;网络层:主要包括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家庭网四部分,负责提供大带宽、低时延的云VR业务的稳定传输;终端层:主要实现VR内容呈现、家庭网络接入、用户认证等功能,通过Wi-Fi/5G接入网络与平台层连接。
5G网络性能大幅提升,助力云VR落地
分别提高VR内容/终端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可以提高VR体验的清晰度和流畅度。在提升上述性能的同时,也对网络带宽和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弱交互VR主要是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强交互的VR对网络带宽和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弱交互VR目前的传输方案有全视角传输和FOV传输。前者需要更多的带宽,而强交互VR只有一种传输方案,FOV传输。全视角传输方案是将360度环绕的画面全部传输到终端。当用户转头需要切换图片时,所有的处理都在终端本地完成。使用全视角传输方案,由于观看者在观看时只能看到当前视野,不可见部分占用了网络带宽,但并没有真正使用,从而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业界提出了FOV(视场)传输方案,只传输高质量的视场,不涉及非视场。
目前,FOV传输方案包括金字塔式传输和平铺式传输。根据华为《云VR网络方案白皮书》2018,在VR的舒适体验阶段,弱交互VR视频应用的传输带宽要求达到140Mbps,FOV传输带宽要求达到75Mbps,强交互VR应用的传输带宽要求达到260Mbps。
为了实现舒适体验阶段的VR应用,目前的4G网络很难满足上述性能要求。2020年,5G的商用将大幅提升网络性能,具体体现在传输速率、时延、连接密度、移动速度等方面。
5G网络传输速率可达10Gbps,是4G的100倍。传输时延可达1ms,是4G的1/50。连接密度可达106个/km2,是4G的100倍。移动速度可达500km/h,是4G的1.5倍。
根据上海贝尔与信通院联合发布的《5G云虚拟现实白皮书》,5GR15的下行带宽将提升至100Mbps-1Gbps,网络时延降低至10ms,从而进入下一阶段的VR体验。届时,VR设备的清晰度和流畅度将全面提升,晕车现象将被消除,产品重量将减轻,成本也将降低。行业有望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虚拟现实(VR)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