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影响?
第一,题材的选择非同一般。韩愈的诗歌善于捕捉和表现气势磅礴、想象力丰富的变态意象。喜欢描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世界的奇观,比如《跳章记》、《月蚀诗·玉川自作》、《陆浑山火》、《忆梦》等。即使是常见的题材,韩愈也喜欢别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出别人没写过的东西。他还喜欢捡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张旗鼓地摊开来说。比如《带箭的野鸡》,从动态中把握野鸡、箭、将军的意象,淋漓尽致,一气呵成。这种题材选择的特点固然是原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走得太远也难免走极端。阿清诗人刘熙载说的“昌黎诗之丑常为美”(《艺术概论》)指的就是这些方面。《南山》用了50多个新奇的比喻,让南山变得光怪陆离,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第二,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在构思和想象上的奇特和新颖。善于捕捉和表现异常的意象,气势磅礴,富有想象力。比如《孟冬野失子》这首诗,本来是为了安慰孟郊失子而写的,却以寓言的形式放入诗中,说明了“有子勿喜,无子勿叹”的道理。《鲁魂山火》的构思就更奇特了。原本是森林大火,韩愈被刻画成火神宴,场面极为壮观。韩国诗歌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比喻和取喻都很奇怪。他的《边思汇赠张仆射》、《听弹琴》等,生动传神。在《听聪明的老师弹琴》中,作者首先用了一系列比喻来描述音乐的形象:“我与孩子亲密,我恨你;变得威严,勇士上战场。化作浮云的eee logo,不必绕着无边的路迷东倒西。有几百只鸟,突然我看到一只孤独的凤凰。爬不上秤就大跌。”然后,我用通感来描述自己听琴时的感受,让听觉、触觉、视觉连接起来,把难以捕捉的声音变成视觉可感的形象,渲染出琴声的感染力。朝鲜诗歌在这方面的一个特点就是量力而行。在《南山》一诗中,作者用了51个“或”字来形容山的形状,比喻的范围极其广泛。天地万物,人、兽、鬼神,甚至琴棋书画、碗、壶、锄头都成了比喻的对象。这一切也是韩国诗歌“力大无穷,思维极强”的一个特点。与此相关的是韩国诗歌特有的夸张。在《苦寒》这首诗里,作者描述了寒风的强度,是“猛烈的湍流搅动宇宙,刀子割得很狠”。《笑睡》诗描写老师的鼾声震天,是“牛马惊而不食,鬼聚而相待。铁佛皱眉,石人抖腿。”这种夸夸其谈的描述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这种风格还表现在遣词造句的奇诡和“以文为诗”。韩愈主张“做事要言”,写诗注意推敲用词。他不仅喜欢用老词奥,还喜欢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创新。他曾自言自语:“强者不在少数,但六字常污。”(记得梦)。这种推敲的例子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比如“露泪秋树高,虫挂寒夜永”(《秋淮》);“山是剑,河是镜,舟转如飞”(《陈口再作两首》)。汉诗也喜欢设色、用色,形成丰富的色调。如《访清凉寺赠崔补》诗曰:“友人邀我访佛寺,正逢万叶红叶满。壁上光华闪现见鬼神,关撑起火伞。然而,云烧树,太阳啄蛋。魂转目忘处,亦不间断。”韩愈奇怪的诗风也影响了其他诗人的作品,成为一时的潮流。
与朝鲜诗歌风格相关联的另一大特征是韩愈的“以文为诗”形成了诗歌的散文文化。首先,韩愈的很多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和散文相差无几。在这些诗中,韩愈不仅是说说而已,在形式上也偏离了诗歌的轨道。比如《南山》这首诗,用汉赋的铺张排比,试图描写终南山的四季景物变化和各种形态,就是这些表现形式之一。这一点在《仔仔董》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几乎与作者的著名散文《送董序》如出一辙。“寿州属郡,生活富足。唐贞元在郡时,董胜叫南,隐居。”这种句法一扫华而不实的习气,却往往破坏了诗歌的节奏。正如沈括所说,“汉推诗为韵耳。”《山岩》这首诗用词比较简单,并不能代表其危险的文风。诗里写的是游山寺,是一部游记。一般来说,大多数旅游诗都截取了一些场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但这首诗描述了旅游的整个过程。从黄昏到寺庙,再到坐在台阶上看风景,到夜里躺着不动,到天亮一个人走,都按照时间顺序和第二次游览的时间写在诗里,方式之多,颇像一篇游记。但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也保留了诗歌的艺术特征。它是诗歌和文学的结合,是独一无二的。尽管这首诗在结构和笔法上采用了多种手法,但它的艺术表现不仅仅是一种诗歌形式,更是一种艺术手法。诗人对整个山寺之行进行了别出心裁的剪裁,已经选诗的关节细节也各有不同。对于描写的部分,也可以捕捉到事物的突出特征,从而最大化的形象化,传达出事物的神。所以我们接触到的是生动画面的传递。虽然写作的过程并不平淡拖沓,但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以散文句法入诗,便于诗人驰骋,提高诗歌的表达能力。但片面强调会模糊诗歌的边界,损害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韩愈在这方面是失败的,也有很多成功的作品。
第四,朝鲜诗歌的散文文化也以不寻常的构图和句法为特征。用怪字,造句别扭,押险韵,避熟而存,因为难见巧思。比如“虎、熊、驼鹿、猪捉猿、水龙、龟、鱼和蝾螈、乌鸦、山鸡和雉鸡在雕鹰、煨。”(《吕浑山火》)“谁是随子之母”(《汴州之乱》),他故意打破了这种节奏,变成了上上下下的节奏。)“是猪在益隆”(《傅南》)。(五言诗是上二下三的节奏,他改成了上四的节奏。)再比如七言诗,往往是四个方向写,而有些朝鲜诗是三个方向写的,“如果孩子没了——如果机器启动了”“虽然我想后悔——我的舌头不容质疑”等等。韩做声明,力求创新就好。但有些诗刻意力求工,斧凿痕迹重,甚至还会把牙齿弄弯,妨碍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意象性。不能说他们陷入了另一种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散文没什么好说的,诗歌差一点,勉强过得去。他发起古文运动,影响了唐宋至少几代人。只是这个人说话有点跑调,也是真真假假。说他是真的,是因为这首诗和这件事:“一封信早打九天,晚打朝阳路八千。欲为圣人消灾,愿衰惜老。秦岭的故乡在哪里?雪挡住了蓝马。我知道你应该有兴趣来很远的地方,这样我就可以在河边收集我的骨头。”韩愈因讲真话而不失忠义,被降职。不过韩愈好像也有些拍马屁的毛病,比如他拍的裴度。不过这个人在官场生活了一辈子,难免会有些应酬话,所以也难怪。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倡古文,是为了弘扬古道,复兴儒学。韩愈曰:“学古道。
韩愈
同时又想说话;传其言者,亦是有志于古道者”(《欧阳生悼后》)。因此,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放在第一位,但韩更强调儒家的仁学和道统,而刘则主张“以时、物为道”。此外,两个学派的古文理论体系还包括:①崇尚“养气”,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强调“富根者实成,满膏者艳,仁义者如其言”(韩愈《答李益书》)。作者的道德修养决定了文章的表达形式,所以“雄浑之言,适短而声高者也”(2)关于学问标准,主张“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同上),而且不仅是经典和历史,还有屈原、司马相如、杨雄等的艺术成就。,从而吸收他们的精华,丰富他们的著述(韩愈《释学》,柳宗元《答魏仲礼书·师道》)。(3)创造新思想新词,不避“奇奇怪怪”(韩愈《寄穷篇》),反对模仿跟风,要求“唯其言而行”(韩愈《答李义书》),认为“唯古词自出,不为贼也”(韩愈《南阳范绍书墓志铭》)。所以,古代圣贤的著作,应该是“从他们的意思来学,而不是从他们的话来学”(韩愈答刘·)。(4)在重视艺术形式的同时,特别反对有文采、内容荒诞的作品,认为“还是用文锦掩盖的事。".不知道就心烦。”(柳宗元对吴武灵《非官话》一书的回答)。⑤要求写作态度认真,不马虎,不懒惰,不昏庸,不狂妄(柳宗元答魏仲礼《师道》一书)。⑥反对一味强调过去,认为“古人也是人耳,夫远也”(柳宗元《与杨京兆书》)。对“尊古虐今者比肩”(柳宗元《与友人谈作文书》)的情况表示愤慨,指出当代好作家不少。
柳宗元
“若皆生生不息,则文章繁盛,古无前例”(柳宗元《与杨京兆书》)。显然,韩、刘倡导的古文运动,就是要打着复古的旗号,搞文学革新,推动文学进步。
韩、刘提倡古文,在当时经历了一些斗争。韩愈曾说:“一个仆人,当了很久的作家。每次他在自己心目中认为自己是好的,就会认为自己是恶的。名字小,说明人也小;你要说什么就说什么,人家会很奇怪。”但是,面对人们的批评和嘲笑,韩愈没有动摇。他“弃俗而不闻,笑而不辱,呼后而学”(柳宗元《答魏仲礼师道书》),不断壮大古文运动的队伍。韩愈的学生有李敖、皇甫石、韩力等。,他们改相为教,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发展。韩、刘注重从口语中吸收新鲜词语,提炼出接近口语的新的书面语,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拓展了书面语的表达功能,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的散文传统。唐末,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写的一些讽刺现实的杂文也用古文,可以说是古文运动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