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沙盘游戏

昨天下午,在去上课的路上,F教授告诉我,她准备放学后带一个孩子去心理咨询室。孩子用小刀割腕,有自残倾向。他想和他玩沙盘游戏,希望能帮到他。

我心里很痛。

我从没进过咨询沙盒,我要求参加。

下课后,我直接去咨询室。诊室干净整洁舒适,一切井然有序。在一个放着许多类似儿童玩具的橱柜前,有一个沙盘。里面的沙子又薄又凉又滑,摸起来很舒服。

过了一会儿,心理咨询师F教授带了两个男孩,大概十三四岁,分别穿着红色和蓝色的套头衫。我将称他们为红色的孩子和蓝色的孩子。

两个孩子都很害羞,尤其是红孩儿,更是胆小;蓝孩子有点淡定,自命不凡。不知道今天谁是主角。

F教授轻声问他们谁玩过沙盘,蓝衣少年举手说,在家里,他妈妈让他玩。红孩子说他们只玩乐高,没玩过沙盘。

“行,柜子上的东西,你随便。也可以用沙造山,或者用沙渡河,但可以一个一个放六块。”教授讲完后,去了洗手间。

我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温柔而认真地看着两个孩子。

红孩儿先拿了一面鲜艳的红旗,双手小心翼翼地举着,插在沙盘边上;蓝子想都没想,拿了一栋居民楼放在另一边,背朝南北。红孩儿在居民楼右侧放了一个小别墅,蓝孩儿马上在旁边放了一棵大景观树。红孩儿在柜子周围找了找,找到了一个医院,被小心翼翼的放在居民楼和别墅之间...

两个孩子配合得非常默契。红的挂在公安机关的国旗下,蓝的马上把警车放在门前。红摆桥流水,蓝摆景观灯;红色摆小路,蓝色摆停汽车;红摆超市,蓝马上找了旁边一家网吧...

不一会儿,一个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生活区出现了。

两个孩子的区别在于,红孩子总是把东西拿在手里,放得小心翼翼,一丝不苟;蓝孩子轻松、熟练、沉稳,可能是因为在家练过,但总觉得自命不凡、深沉。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出今天谁是主角。一言不发。

同为辅导员的F教授和Z校长走了进来。进来的时候一字一句的夸两个孩子。商品摆放有序,配合默契,画面精美。估计Z社长也不知道真正的人物是谁。

两个孩子各自报出哪些饰品是自己的,并解释说他们是年轻的好朋友。

Z校长根据红孩儿在公安机关和医院的安置情况判断红孩儿缺乏安全感。从小桥流水道路来看,他向往更好的生活。红孩儿点头表示同意,并感谢老师的理解。

z也分析了蓝孩子。你每放一个物品,都是在配合红孩子,讨好别人,愿意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说到这里,F教授示意红孩儿先回去上课,留下蓝孩儿。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蓝孩子才是今天的真神。嗯,我曾经以为是红孩儿。

两位咨询师,让蓝子说说为什么要那样摆放。小伙子有条不紊地介绍:作为小区,有普通的居民楼,有高档别墅,有花草树木;有公安机关就要有警车,方便警察外出,保证一方安全;有超市,有网吧,有娱乐场所;如果有一条路,你必须在路上行走或停车...

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考虑周到。三位老师的判断一致。

小学成绩优秀,初中后成绩差,越来越差;父母,尤其是父亲,为他的学习焦虑,经常被批评;他总是因为和他弟弟的冲突而受到责备。他为自己成绩不好而愧疚,为自己让父母担心而自责,为不被理解而委屈。从来不敢发泄,偶尔和我妈说说话。我妈觉得家庭问题应该一起面对,告诉我爸,我爸从来不乱骂不问。他压力很大,很痛苦。

没有人提到蓝子的自残,Z校长根本不知道。

我们三个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开导他,但* * *是:

1.这不是你的问题,可能是你爸爸的问题。成年人有时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你分担他的悲伤,所以你应该骄傲,而不是内疚,更不要自责。

2.我们当老师的,批评学生,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学生犯了多少错,而往往是学生犯了错,正好赶上老师情绪失控,撞了炮。

3.我和你妈妈沟通过了。如果你不开心,就和你妈妈谈谈。我妈保证不和我爸说话,也不和老师说话。老师永远和你在一起。

4.不要怕学习差。我们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与去年和昨天的自己相比,我们不是一天比一天掌握的更多吗?昨天上课认真听讲一分钟,今天两分钟就是进步。

5.……

反正蓝孩子走的时候,是笑着,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出来的。

真的希望这个孩子能放松自己的心理压力,顺利健康安全快乐的成长。

《减压脑科学》这本书上说,关爱他人可以激活“共情大脑”,血清素会自发上升,晚上会转化为褪黑素,第二天血清素会更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身体健康,食物美味,心理健康,快乐。

所以,每天做一件好事,关爱他人。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