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娱乐的魏晋时代,文人是怎么“玩”的?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萌发一些流行的表达方式。这些大多出现在社交软件上的流行句子,显示了现代人创作的萌芽。有些流行语会持续很久,而有些流行语或流行动作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在遥远的魏晋时期,没有那么多流行语和娱乐活动。古人总想找乐子。这群魏晋人在什么都不发达的魏晋时代是怎么玩得开心的?

魏晋士人的娱乐智慧

魏晋时期有战争,但这群追求自己的理性世界,向往自己的自由精神的古代士人,觉得打仗是国家的事。我追求的精神世界和我的娱乐生活是不能中断的,于是这群爱“折腾”的古代文人开始了自己创造娱乐的历史。

魏晋时期文人放荡不羁的性格,时不时三五成群的去竹林山野对唱吟诗。语言和笔法就是在这群有趣的灵魂中诞生的。在这群作诗作乐的文人中,为了损友互乐,浪漫的“填字游戏”在这群文人中萌芽。

魏晋时期“字谜”的发展,类似于今天的谜语和脑筋急转弯。利用语言的巧思,产生一种雾中看花的效果,使语言有一种类似于陌路与黄昏之间的朦胧感。但拨开迷雾看到一些有现实意义的句子段落和一些概念,既能促进魏晋文人的娱乐,又能促进学术交流,使文字变成一种表达的艺术。

谜语的起源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记载,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话,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向当事人传达真相。先秦时期有一批游说光棍,游走于各国之间,为了不触犯地方君王的政治底线(违者必杀),所以用广泛而深刻的语言说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谏思。这本书很好地说明了什么都做错了。

到了秦汉时期,那些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含蓄的话语,不再仅仅是客套话的存在,而逐渐转化为娱乐。这时,填字游戏这种益智活动开始出现。

魏晋时期“字谜”的成熟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到了魏晋时期,这群谏义之士把这种“填字游戏”文化稳步发展到魏晋,已经从口头的迂回方式变成了阶段性的文字游戏,成为一种“虽小,用之有方,志之大”的写作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心雕龙》一书这样记载:

“玄机也,互相背,搞昏迷。、或正文、或图像对象。精致到想,肤浅到炫。义雍容正,言隐显。”

通过这本书的描写,谜语成了文人的文字游戏。到了魏晋时期,“填字游戏”这种高智商游戏已经在上层贵族和知识分子中流传开来,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也开始喜欢上这种文字游戏。

曹操与谜语虽然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但一代枭雄曹操在遇到战争的情况下,还是爱打谜语,经常用自己的谜语来考验部下,也用自己的谜语“锻炼”朝臣。很少有朝臣猜对曹操这样的高端谜语。

曹操镇压高智商的群臣时,只有一个消息灵通的朝臣猜到了答案。这个名字是杨修。《世说新语》中有一段描述:“曹操到祥符门口,二话不说,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杨修一见,当机立断,把门拆了,并解释说:"门上的活字不能构成宽字?曹操在门上写了活字说门修得不好。"

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爱搞君主与统治者之间的谜语关系。在这样的氛围下,它显得更加优雅,猜谜游戏逐渐渗透到各个阶层,最终渗透到魏晋人的生活中。“填字游戏”已经成为一种时髦的游戏。

孔融让梨的故事众所周知。在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孔融,曾写过一首谜语诗《别离诗》。整首诗是这样的:

“渔人啰唆,水隐党。与时俱进,留寺赠张。吕公的石钓,靠近渭河口。九界神圣,无土为王。善是气节,女归旷。海外有拦截,猎鹰死鹰飞。六檩会激动,羽仪不明显。蛇龙之刺可以忘记。你是隐藏的,美玉藏其光。没有名字,没有名声,没有言语。如果按安全线,长路是谁的?”

当时这首诗一出,就难倒了大部分读者。也是“填字游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首诗《分离之谜》。要想理解这首诗的奥妙,首先要通过拆词来破解,用离合词的偏旁部首来合成奥妙,这在当时是难倒人的。最后一个谜语可以用“鲁国孔文蓉居”的分裂法来解开。

这种难以理解的“填字游戏”是当时许多学者的爱好。达官贵人、学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和聪明,纷纷出题,想站在贵族的顶端,以显示自己的文学水平。这种氛围也让谜语变得更加深刻,没有任何文学涵养的人很难理解这样的谜题。即将流行的谜语离人民越来越远,普通人只能看。

魏晋时期谜语的发展,士大夫崇尚文字的风尚潜移默化地将谜语的发展推向了更长的方向,不仅仅是平民之间的相互调侃,更是政治层面上权贵之间的显赫地位。都是在潜移默化中默默开发谜语。虽然谜语很难做到优雅,但它代表了汉字的深奥和谜语带来的趣味,反映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魏晋时期,文人都爱玩猜谜游戏,但是文化背景低的人都喜欢玩什么游戏呢?总会有猜不到答案的时候,酒桌上娱乐的时候,也不完全靠答案。这个游戏简单易懂,老少皆宜,酒桌上更是娱乐性十足。

投壶游戏(古时候在宴会上进行,以投掷到远处壶中的箭数决定胜负)

魏晋时期的官员中,摔锅是官员饮酒时的娱乐节目,也是礼仪的象征。那什么是抛锅?扔锅的游戏很简单,就是把剑扔进锅里,多投是胜利,少投是失败。是先秦时期就开始流行的酒桌上礼仪游戏。

甩锅游戏从先秦一直发展到清末,在几部古籍中都有记载。比如在醉翁亭,“射”的意思就是指抛壶的活动,在《礼记》中有描述:“抛壶,射为精。吞饮是针对音乐嘉宾,以修养论艺术。”

扔壶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宴席的宾客礼仪之一就是请宾客射箭。春秋战国时期,不会射箭的成年男子是要被嘲笑羞辱的。在古代,主人不能拒绝邀请客人,但出于礼貌,也不能当众戳客人的短处。相反,扔锅取代了射箭,成为宴会上的一种游戏。

魏晋时期的“甩锅”经历了先秦时期娱乐活动的转型和汉代的改良,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这个活动是魏晋时期的一个潮流活动。

到了晋代,摔锅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活动,摔锅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壶口两侧有两耳,使壶的种类开始增多,如“顺耳、穿耳、倒耳、接中整壶”,使抛壶活动开始丰富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甩锅在魏晋时期开始了新的阶段。这群士大夫在酒席上忙得不亦乐乎,摔锅成了酒桌上常见的活动,也成了为整个酒席调动气氛的角色。源于射箭,由射箭礼仪演变而来的抛壶,在汉代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项高雅运动,在魏晋时期仍是一项娱乐型运动。魏晋的聪明人给它加了不少花样,一些正宗的儒生觉得不舒服,不满意,但总体上还是一个喜庆的状态。

标签

魏晋人虽然经历了战乱和格局动荡,但并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文人与贵族之间的文字游戏继续发展,流传下来的谜语以“填字游戏”的形式得到升华。虽然没有普及,但在文人贵族中成为一种文化潮流。

曹操用填字游戏给臣子出题,训练臣子理解文字的能力。后来他去孔融写诗猜句,填字游戏又发展出新花样。我们也可以从这种简单的填字游戏中找到古人探索文字趣味的追求,也在魏晋时期将填字游戏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达到了一个更加悠远而深刻的位置。

作为始于先秦的活动之一,甩锅在魏晋时期发展出多种“风格”,这两种文化一直传承至今。虽然抛锅在清末被现代体育所取代,但这两种优秀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被世人所认可,被大众所欣赏,可以说是一种时尚的体育运动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