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希武的科研成就
1.栾希武,彭学超,孙,李霄云。南海北部陆架南北卫浅滩的成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地质学报,2011
2.栾希武,孙一奇,李霄云。渤海构造收缩与沉积充填。现代地质学,2011。
3.栾希武,刘峰,王晶,刘虹和肖恩。东海重磁综合地震勘探剖面的岩石圈热结构研究,地质学报,2011。
4.党,Xi,陈瑞鹏,,郭立忠;马丁·克洛茨.霍霍茨克海深海海底渗漏沉积物中编码moA的古菌的多样性、丰度和分布.FEMS微生物生态学,2011,72:370-385
5.栾希武,彭学超,秋艳。南海北部东沙海底侵蚀谷及其成因探讨。中国科学系列D,2011。
6.栾希武,彭学超,闫。南陆架北部东沙侵蚀槽及其诱发的黑潮南海分支。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7.栾希武、刘虹、岳保京、奥布日罗夫。侧扫声纳图像上的海底冷泉识别。现代地质学,2010,24 (3): 474-480
8.栾希武,肖恩,岳保靖。海底火山活动对南海北坡天然气水合物聚集的影响。现代地质学,2010,24 (3): 424-432
9、栾希武、彭学超、王英敏、闫。南海北部陆架沙波的活动和形成。地球科学学报,2010,21(1): 55-70。DOI:10.1007/s 12583-010-0005-4
10,栾希武,彭学超,秋艳。南海北部陆架海底沙波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地质学报,2010,84 (2): 285-298
11,栾西武,西恩。综合作用下的南海被动扩张结构演化模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29 (6): 59-74
12,栾西武。天然气水合物-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界面的上界面。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29 (2): 91-102
13,栾希武,彭学超,秋艳。南海北坡高速堆积的构造成因。现代地质,2009,23 (2): 183-199
14,栾西武。剥离构造——一种与水合物有关的沉积构造。地质学报,2009,83(1):123-130。
15,栾希武,陆,赵克斌,,李军。东海陆坡及其邻近海槽底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分析与展望。现代地质学,2008,22 (3): 342-355
16,栾希武,岳保靖,A奥布日罗夫。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地区的海底地形特征:以鄂霍次克海为例。现代地质,2008,22 (3): 420-429
栾希武,汪克林,罗伊·海曼和埃莉诺·威洛比。冲绳海槽海底模拟反射体与天然气渗漏:活动弧后基底中天然气水合物的证据n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19(2):97-109
18、栾希武、金y、奥布日罗夫a、岳宝静。鄂霍次克海浅层天然气水合物的特征。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 51(3):415-421
19,栾希武,赵克斌,A .奥布日罗夫,岳保静。鄂霍次克海浅层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鉴定及其基本特征。中国科学系列D,2008,38 (1): 99-107。
20、栾希武、彭学超。南海北部外陆架沙波的活动和形成。提交给EPSL,2008年
21,栾希武,赵克斌,,岳保静,陆,,肖恩,王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1):121-131。
22.栾希武,赵克斌,孙东升,岳保静。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以Malik钻井为例,地球物理进展,2007,22 (4): 1295-1304。
23.栾希武,赵克斌,孙东升,岳保静。鄂霍次克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基本地质条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26 (9): 91-100
24.栾希武,高金耀,梁瑞才,秦蕴珊。冲绳海槽宫古段中央地堑的形态与分布。地质学报,2006,80(8):1149-1159。
25.栾希武,秦蕴珊人。冲绳海槽宫古段的中央地堑和海底火山及其地质意义。海洋与湖泊学报,2007,38 (3): 266-271
26.栾希武,岳保靖,陆。东海天然气水合物反射地震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26 (4): 12-25
27.栾希武。海洋富钴结壳成因机制探讨:水起源的证据。海洋研究,2006,24 (2): 8-20
28.栾希武。热液活动区数目与洋脊扩张率的关系及其在冲绳海槽的应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26 (2): 55-65
29.栾希武,岳保靖,陆。冲绳海槽海底扩张的证据。中国地球物理学2006,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33。
30岁,栾希武,秦蕴珊人。冲绳海槽Miyko剖面海底的气体渗漏.中国科学通报,2005,50(13):1358-1365 .
秦蕴珊栾西坞31。冲绳海槽西宫古段海底气泉的发现。科学通报,2005,50 (8): 801-810。
栾希武,陆,。海洋地球物理调查中GPS数据的问题及处理。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 (4): 897-904。
33.栾希武。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分布及构造环境分析。地球科学进展,2004,19 (6): 931-938。
34.栾希武。KSS31M海洋重力仪在动静态条件下的读数变化及分析。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19 (2): 442-448。
35.栾希武,黄海。火星表面环形山的分形特征。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19(1):137-142。
36.栾希武和张训华。东海弧盆系统和琉球沟海底热流的测量和分布。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18 (4): 670-678。
栾希武,褚凤友,秦蕴珊。热液活动区的水深分布和结构特征。参见:中国边缘海盆的演化与资源效应。李家彪,(主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年,第36-45页。
栾希武,赵一阳,,高,赵金海。东海陆架区新生代地层岩石生热率研究。沉积学报,2003,21(4):152-159。
栾希武,秦蕴珊,张训华,龚建明。东海大陆坡及邻近海槽底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区域分析。地球物理学杂志,2003,46 (4): 467-475。
栾X,殷勇,张X,龚军。东海陆坡及邻海槽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中国地球物理学杂志。2003, 46(4):675-685,
栾希武,秦蕴珊,宋海滨,史耀林。岩浆驱动断裂的形态学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18(1):138-141。
42.栾希武,秦蕴珊人。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调查研究方法。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 (4): 592-597。
43.栾希武,赵怡阳,秦蕴珊,褚凤友。热液系统向海洋热通量的估算。海洋学报,2002,24 (6): 59-66。
44.栾希武,周,。冲绳海槽浮石的高温高压纵波速度。岩石学学报,2002,18 (3): 401-407。
45.栾希武,赵益阳,秦蕴珊。热液柱形态的研究。热带海洋学学报,2002,21 (2): 91-97。
46.栾希武,高,俞普志,赵金海。东海陆架区新生代地层的热导率。中国海洋与湖泊,2002,33 (2) 151-159。
47.栾希武。中国东海的地球物理特征。见:专项综合报告、中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调查专项综合报告编写组。海洋出版社,2002,158-163。
48.栾希武,赵益阳,秦蕴珊。东海陆架前坳陷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热模拟、AVO和海上地震勘探技术。海洋地质,2001,2号,30-31。
49.栾希武,高,俞普志,赵金海。中国东海及其邻近海域剖面地壳速度结构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16 (2): 28-34。
50.栾希武和陈。海洋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在中国边缘海域的研究进展。海洋科学,2001,25 (6): 23-25。
51,栾希武,褚凤友,赵怡阳,,陈。东海及其邻近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分布范围。沉积学报,2001,19(2):315-319。
52.栾希武、翟世奎、甘。冲绳海槽热液活动区构造地球物理特征分析。沉积学报,2001,19 (1): 43-47。
栾X,高D,赵军,秦y。南黄海岩石圈厚度。第五届黄海海洋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178-185
54、栾希武。一种确定重力异常反演起始深度的新方法。中国海洋与湖泊学报,1998,16(4):381-384
55.栾希武。琉球沟弧盆系统海底热流分布特征及冲绳海槽热力演化的数值模拟。中国海洋与湖泊,1997,28 (1): 44-48。
56.栾希武。遗传算法及其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海洋科学,1997,第6期:65-67。
57.栾希武。重力数据反演中确定初始深度的新方法。海洋科学,1997,第4期:8-9。
58.栾希武,俞普之。潜艇结构与潜艇热流的研究进展。1994-1996中国海洋年鉴。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228-229。
59.栾希武和史耀林。冲绳海槽的地球动力学热模拟。海洋科学杂志,1995,36,129-135。
60.栾希武,刘,UG。地幔不连续性的解释。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10(2):114-118。
61,栾希武,俞普之。东海弧盆系统和琉球沟海底热流的测量与研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187。
62.栾希武,赵益阳,秦蕴珊。冲绳海槽盆地(中国管辖)天然气水合物预测及分布图。2002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内部资料。
63.栾希武。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单元划分。126EA02和EA04区块地质和地球物理补充调查报告(海洋研究所内部资料),2001,432-471。
64.栾希武。126专项EA02区块1: 500000构造图。200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内部资料。
65.栾希武。126专项EA04区块1: 500000构造图。200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内部资料栾希武,刘虹,王静,肖恩。海底热液/冷泉系统观测海底标志物的研制。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1,257p。
栾希武,宋永东,肖恩,孙。1: 1万大连单道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成果报告。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0,307p。
栾希武,岳保靖,秦蕴珊。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报告。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6,207页。
栾希武,陆,,肖恩,岳保静,。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报告。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8,117p。
栾希武,陆,,肖恩,岳保静,。东海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成果报告。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8,102p。
栾希武,肖恩,岳保靖。1: 1万大连单道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成果报告。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9,195p。
栾锡五地幔柱和海底海流控制着富钴结壳的形成和分布。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5,57页。
科学研究活动
项目
973
863
科学院的创新
设备开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海宝
青岛市市南区科技项目
科研能力
目前,研究小组已经:
一个10000米的探测器
1万米浅地层剖面仪
万米超短基线一套
一对6000m声学调制解调器
3000米长的水下标志
一套全球定位系统
一台海洋重力仪
一台海洋磁力仪
一台地质绞车
两个参考重力基准点
太阳工作站三台
一台工程复印机
一台地震剖面绘图仪
地震处理和解释软件
重磁处理解释软件
导航和定位软件
计算模拟软件
地质绘图软件
一些计算机打印机
项目合作股
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同济大学
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胜利油田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海洋石油局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中国科学院武汉测绘地球物理研究所
山东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1999中国科学院博士论文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2000年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1第五届黄海海洋科学国际征候优秀论文奖招生专业
海洋地质学
海洋地球物理学
海底结构
海洋工程地质学
招生方向
海洋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
海洋工程地质学
仪器地球物理学
水声通信潜艇工程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