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樊城之战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汉末三国乱世,是中国历史上继战国乱世之后,又一个大乱战时代。此次战火延续了近百年之久,牵涉了上百家势力。在这个群雄并起,战乱不断地时代中,留下了无数的,值得我们后世深思的经典战役。

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蜀汉上将关羽主动发起的北伐战役?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是蜀汉将领关羽主动发起的一场大型攻掠战役。起初!战事非常的顺利,关羽成功包围襄阳、樊城,而且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当时天底下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坐拥天下九州的曹操,甚至想着要以迁都的方式来避其锋锐。关羽可谓出尽了风头。

然而乐极生悲,这场胜利非常的短暂。在短暂的胜利之后,迎来的却是更大的失败。关羽不但没能顺利的拿下襄樊二城,甚至连自己的老巢荆州也被吕蒙一锅端了。

紧接着兵败如山倒,慌不择路,试图往麦城撤退,经过漳乡,最终在临沮身首异处。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樊城之战前夕,蜀国的形势一片大好,不想却因为樊城之战翻了车。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蜀国的得不偿失呢?

第一、三分兵力,蜀汉的战线拉的太长,兵力过于分散,兵员的调度,物资的转运难度非常大。

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话?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刘备在汉中之战正处于收尾阶段。而诸葛亮又令孟达攻打上庸、房陵一带,才刚刚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战果。与此同时,关羽趁曹操汉中回兵不及,也开始向襄阳、樊城方向进军。因此!蜀汉出现了三线用兵的局面。

对于强大的曹魏来说,三线用兵或许压力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弱小的蜀汉来说,一旦战线拉的太长,增加了物资转运,以及兵员调动的难度,他们很难负担得起。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樊城之战,关羽至始至终都依靠的是荆州的有生力量。刘备自顾不暇,汉中的兵马一概没有支援到樊城之战,也没有多余兵员去为樊城之战转运物资。

关羽没粮了,根本不能找刘备要,因为刘备自己都忙不过来。所以他只好去抢夺东吴湘关的大米,给了孙权一个最好的出兵借口。

兵力不足了,也不能找刘备增兵,一则远水解不了近渴;二则刘备忙于解决汉中的残余势力,忙于整顿汉中;三则汉中军民人困马乏,即便支援过来,也没有什么战斗力。

于是关羽让刘封发兵支援,但这时候刘封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申家兄弟表面上投降了,实际上仍然占有主动权。被刘封拒绝后,关羽无奈之下,只好自给自足,作出了撤走荆州的驻防重军的决定,把这些人全部投在了襄樊一带。导致了荆州空虚的结果。

第二、关羽的战略指向存在很大的问题,时机也不够成熟

俗话说的好?有多的大锅,就下多少米?吃不下的千万不能硬撑,否则会撑破了肚皮。

关羽对襄樊用兵,一口气包围了襄阳、樊城两座军事重镇。瞎子都能够看出来他想干嘛,他的最终战略指向是汉都许昌。因为襄阳、樊城拿下了,南阳郡就再也没有险要可守了。如果南阳没有了,即意味着许都在蜀军面前裸露无遗,曹操必须往黄河以北迁都。

关羽这么做是想攻灭曹魏的节奏。逼迫得曹魏不得不跟蜀汉展开终极决战。这是一场没有止境的战役。跟汉中之战不同的是,曹魏的增援部队会源源不断的,一波接着一波的支援到襄樊地区,曹操甚至不惜放弃了合肥的部分守卫。

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起初,关羽的兵力看似非常充足。随着战役的进行,曹魏的兵马源源不断的赶往襄樊。关羽渐渐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兵力越来越不够用。即便他动员了荆州的驻防大军,仍然没能攻破襄樊二城。

所以!在战略指向上,关羽的战略存在很大的问题。以蜀汉当前的国力,胃口不应该那么大。包围襄阳、樊城两座城池,无意中使荆州军又经历了一次分兵的过程,使本来兵力就不足的关羽,更加兵力不足了。

或许心别那么大,先拿下襄阳一城,然后步步蚕食。只要先打开了这个北伐缺口,等到国力充足,内部打理完备之后,再考虑与曹魏决战的问题。或许会更好一些。

第三、蜀汉与东吴处于最敏感时期,同样是时机不够成熟

起初,孙权向刘备索还荆州诸郡,刘备扬言要在自己拿下了凉州之后,才能将荆州诸郡尽数归还。孙权勃然大怒,下令吕蒙袭取了荆南三郡。

期间关羽频繁在边境用兵,刘备亲自率数万大军入驻公安,打算抢回荆州诸郡。在东吴鲁肃单刀赴会的压力下,以及曹魏汉中大胜的压力下,刘备权衡了利弊关系,不得已之下,决定先将荆南三郡归还给东吴。

经过这次的兵戎相见之后,孙刘两家正处于非常敏感时期。孙权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一旦关羽击败曹操腾出手来之后,肯定会找自己秋后算账。

如果蜀汉击败了曹操,逼迫的曹操迁都到了黄河以北,蜀汉就成了三足鼎立的最强一足了。到时候关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是孙权最担心的问题。

第四:关羽眼高于顶的性格,彻地的最大化了樊城之战的失败

一、制造内部矛盾

由于关羽的性格原因,数次轻慢糜芳、傅士仁等。二人敢怒而不敢言,终于被孙权钻了空子,策反了糜芳、傅士仁。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二、轻视东吴,破坏孙刘联盟

鉴于荆州军的威势,孙权感到边境的压力很大,想到用?联姻?的方式来巩固彼此的联盟关系。

关羽一向轻视东吴,不但拒绝了孙权的联姻,而且当即大发雷霆,破口大骂东吴使者,将使者赶回了东吴。这不仅让孙权下不来台,而且内心的恐惧感也倍增。不久后关羽又借口部队缺粮,主动对东吴用兵,抢夺了东吴运往湘关的大米,致使东吴的恐惧感更甚。孙权越来越害怕,于是主动找到了曹操,并不惜以称臣的方式,联合曹魏夹击关羽。

三、刚愎自用,过分自信

为了缓解樊城的危机,将关羽的仇恨转移到东吴,董昭献出一计。把孙权的书信射入关羽的大营,迫使其还救荆州。

但是关羽太过自信了,自从吕蒙装病退居二线之后,陆逊几番?示之以弱?,多次写信吹捧关羽。关羽再也瞧不起东吴的其他将领了。他认为,江东鼠辈怎么可能会如此大胆呢?并不在意这封信内容,认定了这是曹操的诡计。既不打算撤军,也没有及时与荆州方面互通消息

四、不接受失败,存在侥幸心理

被徐晃击败之后,关羽退守在沔水附近,沔水隔绝不通,大军仍然对襄阳形成包围。不久后,他收到了荆州的败报,于是撤出了沔水的驻防部队,以及襄阳的围城大军。曹仁等采纳赵俨的计谋,并没有组织追赶。

关羽自认为主力大军损失不大,于是决定率众抢回江陵,驻军在当阳(但当阳当时已经是一座孤城,周边的夷陵、秭归等地,之前都被陆逊领军拿下了),与吕蒙遥相对峙。

关羽是典型的不肯接受失败,不肯卷土重来。他带着一帮荆州军,去攻打他们自己的家园。试问?这种事谁愿意去干。最终被吕蒙用一招?存恤耆老?,彻地击垮了关羽的人心。在两家交兵之前,荆州军争先恐后的投降了吕蒙。

关羽眼看众叛亲离,这才想起了撤退,可惜为时已晚。当阳周边都被吴军占领了,这座孤城却成了葬送关羽的坟墓。他只能绕路撤退,往麦城方向,经过漳乡,逃往临沮。想投奔马超的驻城。可惜这条路太漫长了,最终还是没能逃出东吴的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