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清廉还是海瑞清廉?
海瑞清廉。包拯年薪超千万。这是个让不少人遗憾没生在宋朝的数据。超级富国宋朝对公务员实行高薪制,宋朝高级公务员们富得流油。包拯“倒坐南衙开封府”时,头上戴有三顶帽子,即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龙图阁直学士”是从三品,没有日常工作,一般是皇帝有学术问题或者政治上的重大问题需要咨询的时候,龙图阁直学士才站出来说两句。在北宋前期的官制里,这种官叫做“侍从官”。“尚书省右司郎中”是从五品,也没有日常工作,既不用去尚书省上班,也不用负责尚书省的任何事务,它只是朝廷给官员计算工资时的一个依据,所以叫做“寄禄官”。“权知开封府事”是包拯的正式职位,“权”是暂时的意思,“知”是掌管的意思,权知开封府事,就是说你本来有别的官职,但是朝廷现在派你去开封府主抓全局,别的活儿你先放放。在北宋前期,像这种由朝廷指派去做具体工作的官叫做“差遣官”。
龙图阁直学士收入:先说侍从官“龙图阁直学士”给包拯带来的收入。按宋仁宗嘉佑年间颁布的公务员薪水法规《嘉佑禄令》,龙图阁直学士每月有“料钱”,也就是基本工资;每月还有“添支钱”和“餐钱”,也就是补贴;另外每年春、冬两季还能领到一些“衣赐”,也就是布匹。其中料钱每月120贯,添支每月15贯,餐钱每月3贯,衣赐每年发两次,每次发5匹绫、17匹绢、1匹罗、50两绵。
做个小计: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
尚书省右司郎中收入:
再说寄禄官“尚书省右司郎中”给包拯带来的收入。《嘉佑禄令》规定,尚书省右司郎中每月有料钱35贯,没有餐钱和添支,而衣赐也是每年发两次,每次各发3匹绫、13匹绢、1匹罗、30两绵。按照《嘉佑禄令》的工资发放原则,如果一个公务员既有寄禄官的官职,又有侍从官的官职,那么他并不能兼领寄禄官和侍从官的双份薪水,而是哪份薪水高就领哪份。对包拯来说,他的侍从官薪水明显比寄禄官薪水要高,所以他只能领到作为龙图阁直学士的那份薪水。
作个小计:包拯作为尚书省右司郎中,每年的收入是零。
权知开封府事收入:
最后看差遣官“权知开封府事”给包拯带来的收入。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朝廷发给包拯的可以由他随意支配的小金库)。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再查《嘉佑禄令》,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又发给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包拯做权知开封府事,每年有19200贯的货币收入,还有240捆柴禾、480捆干草、15称木炭、180石小麦和2180石大米的实物收入。
现在可以合计出包拯一年的各项收入: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
宋真宗熙宁二年,开封米价400文一石,麦价300文一石。宋仁宗嘉佑四年,官定绫价1600文一匹。宋真宗咸平年间,开封每匹绢最低1200文。宋徽宗宣和年间,每匹罗定价4000文。宋仁宗天圣七年,政丅府规定每两绵不得超过85文。宋真宗时某年冬天,政丅府出售木炭,每秤售价100文。宋仁宗后期,政丅府收购柴禾,每捆定价50文。宋仁宗宝元二年,开封干草最低19文一捆。
以上是史料中出现的距包拯任职开封府时间较近的物价数据。利用这组物价数据,我们可以把包拯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都换成钱,加起来大致是1022贯。您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验算一下。1022贯实物收入,加上20856贯货币收入,总***是21878贯。这就是包拯任职开封府时的年薪。 当时的21878贯是多少钱呢?如前所述,开封米价400文一石,宋朝一石是66公升,装米约100斤,按每斤两块五估算,能卖250元。所以不严格地讲,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相仿的,每文铜钱折合人民币0.625元,每贯铜钱则折合625元,21878贯铜钱自然是1367万元。单按米价换算就得出包拯年薪千万以上的结论,多少显得有点儿不靠谱。不过据宋徽宗时淮南转运使张根说,他掌管淮南20个州,每年上缴中央的财税有30万贯,平均一个州缴税才1.5万贯。包拯两万贯以上的年薪,比人家一个州每年上缴的税收还要多。这个结论有点儿吓人。
海瑞任淳安县令一职的时候,工资经七折八扣,实际领到的是12石大米、27.49两银子和360贯钞。钞很不值钱,可以忽略不计。仅以12石大米、27.49两银子来计算,它能不能使一个五口之家过上相对来说还过得去的日子呢?明清时代的社会经济史研究表明,当时普通百姓五口之家每年如果有30两银子。
有学者曾推算过清代江南人的年生活费支出,大致情况如下:
1.每年每户(以一家五口计)日常生活所需口粮为15石~18石(以常年米价1石值银1两为准,约需银15两~18两)。
2.副食(包括油盐、肉荤、菜蔬之类),全年每户支出约银7两。
3.全年每家用布支出约银3两。
4.燃料每年支出约银3两。
这样,全年生活费支出为银30两左右。
海瑞在淳安的时候,除了老母、妻子之外,还有两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加上家仆、婢女,可能还有奶妈,总***有十来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