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角度帮助儿童理解社会角色

“如何创建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活动”

讨论记录(1)

时间:2003年9月26日2065 438+中午。

地点:一楼办公室

参加人员:大班教师。

主持人:胡国女

内容:如何打造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区域活动?

目的: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区域。所有的区域活动都要符合大班额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区域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一,研究背景

区域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角色活动(玩偶之家)、结构活动(建筑角)、科学活动(数学角)。

区域活动需要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当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

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具有年龄特征,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大班幼儿区域活动是针对5-6岁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而创设的。与中小儿童相比,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在认知水平、社会性发展、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和不同,拥有更丰富的游戏体验和更频繁有效的儿童间互动。因此,在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时,应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求,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自主、合作游戏的需求,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发展幼儿在创造、探索和人际交往中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讨论过程

主持人解释了研讨会的要求。

胡国女:在活动区的整体规划上,要把活动场所整体划分,形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有利于孩子互动的小活动区。活动区域之间必须有明确的边界或区分,可以利用物理暗示(如家具、墙壁)和象征暗示(图形标志)来建立。区域活动的地理位置和互补关系如何,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游戏行为和水平。一般来说,场地的划分是基于静态和动态的原则。儿童之间频繁互动的嘈杂活动区通常集中在附近的地方。其次,在物资运送上要注意安全,各班老师每天要有目的地安排孩子进入区域活动。

美外:由于活动空间的限制和活动区的特点,每个活动区只能容纳有限的孩子。教师需要根据班级人数和活动区域确定每个活动区域的人数;另一方面,大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进一步增强,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意愿和体验选择自己的游戏项目。游戏卡的使用就是让孩子自己选择游戏的例子。我们班的孩子每天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插游戏卡。游戏卡设置在大厅的一面墙上,每个区域的活动标志以图文两种形式展示。每个区域名称对应有一排小口袋,口袋总数大于儿童人数,拓宽儿童选择范围,充分满足儿童活动需求。

吴:区域活动的材料是幼儿的操作、学习工具和探索的物质基础,教师投入什么材料就会触发相应的活动,实现相应的目标;不同地区的活动内容不同,材料也不同。角色区是孩子们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通过模拟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真实生活的游戏。需要用各种逼真的玩具、玩具替代品、半成品材料来支撑游戏。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为幼儿提供的玩具不仅要耐用,符合安全卫生标准,还要数量合适,仿真度高。

万欢欢:我们班的编译车间太小了,孩子编的作品都没地方放。我们可以用放钢琴的过道来放它们吗?

万慧:操作材料是教育媒介,是帮助儿童系统建构数学知识、诱导儿童积极探索学习的工具,是应用于操作动作并逐渐演化为内在概念动作的材料支柱。在提供操作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大班的孩子学习目的性增强,能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重视学习结果和评价。大班的数学活动区,一定要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不然孩子没兴趣。要把学习任务融入到材料中,比如增加一些作业单之类的材料。孩子会对按照作业单的要求操作,与实物配合产生兴趣。在活动中,他们不仅可以得到相关知识的实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任务感,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另外,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儿童个体的认知特点和差异。

三。研讨会活动摘要

在本次研讨班中,老师们就区域活动的选择、实施、阶段等问题大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也获得了一些关于区域布局的经验:

(a)提供更多的半成品、废料和原料。

(2)提供的材料要有层次,循序渐进。

(3)提高材料利用率。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区域活动收集素材。